一、古筝大师成名的故事?
编者按:袁莎是我国著名的古筝表演艺术家,作者在文中为我们介绍了她励志的故事,下面我们来看看《袁莎,天台人的骄傲》吧!
一说到天台的景点,我们就不能忘记国清寺、天台山;而一说到天台的名人,我们就不能忘了袁莎。听到这里,你大概会有个疑问:袁莎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让别人提到天台人时都不能忘记她?既然你这么想知道,那么我就给你介绍介绍。
袁莎从小时候起就是个音乐方面的天才。她父亲给她听了一首曲子,她竟能无师自通,流利地弹着这首曲子。后来,她父母为了培养她。通过关系让她独自一人做拥挤的大货车经过长达十二小时的路程到上海学音乐,小袁莎不习惯坐车,每次回来时脸色都是惨白惨白的。她母亲心疼她,劝他不要去了,可她没有放弃,依旧每个双休日都去上海学音乐。后来,她通过自身努力和对音乐的那股热爱之情,成为了一名音乐系的一位专教研究生的教授。怎么样,厉害吧?
其实她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跟她几年前的一件事有密切的关系。记得那一个晚上,她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坐着黄包车回宿舍,突然,她喊道:“停下,快停下!”踩黄包车的老大爷问道:“停下干嘛?”袁莎说:”接下来是上坡路,我怕您蹬得累了,帮您推一下车。”老大爷震惊了,他没想到一个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女子,竟然会帮他推车!那一刻,眼泪湿润了他的脸庞。
可以说,是她的这种勤奋、努力、热爱音乐、心地善良以及她的天资聪慧造就了她的这种成就。而这社会上的许多人条件很好却不好好学习,我觉得他们十分可恶。因为他们不仅耗费了自己的时间,还浪费了父母的心血。这种人需要好好反省一下。
袁莎,你是咱们天台人引以为豪的骄傲!袁莎,我们不会忘记你!
二、古筝的来历和故事?
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又名秦筝。相传当地有一 个爱弹瑟的人, 他有两个独生子也都很喜欢音乐,想将瑟占为已有,父亲只好把瑟一劈两半,两个儿子一人一半。因为这件新的乐器是两生的,于是就称他为筝。这种称谓最早见于汉人刘向的《九叹·忧苦》。这种称谓绵延了近两千年,“秦筝”则成了筝的专有名词。
据史料记载,汉、晋以前张12根弦,唐、宋以后增为13弦,明、清以来逐渐增至15至16根弦。采用丝弦,每弦置一柱(也称马或雁足),移动柱位可调节音高。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流行21弦筝。通长约130厘米,改用钢弦或尼龙缠钢弦。近年来也有增至24或26弦的筝。一般都依五声音阶定弦,有时也用七声音阶定弦。
筝的音色悠扬、典雅。弹奏时可左右手并用,也可右手弹奏,左手按揉,产生吟、滑音效果。演奏手法非常丰富。现已成为重要独奏乐器,也常以歌舞伴奏。代表曲目有《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出水莲》等。
三、临安遗恨古筝背景故事?
《临安遗恨》是中阮演奏家林吉良于1990年创作的一首阮独奏曲,诞生后不久经何占豪改编成为阮协奏曲。
由于阮在演奏中缺乏应有的力度,在1992年又被何占豪先后改编为琵琶协奏曲和古筝协奏曲,其中以古筝曲最为出名。乐曲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表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陷害,囚禁在临安(今杭州)狱中,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社稷面临危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挂念,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却无门可投的无奈而引发的感慨。
四、古筝传入日本的故事?
日本筝(koto),拨奏弦鸣乐器。8世纪初,中国唐代十三弦筝传入日本,先后演变为乐筝、筑筝、俗筝等。三者构造基本相同:桐木制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13根,每根弦用 1柱支撑。弦名从远至近分别称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斗、为、巾。琴身笔直。自古将筝比作“龙”,并依此为各部件命名。
五、关于故事的真假唯美文案?
有时候连自己也分不清真假,所以说出去的话也不知道真假
六、思凡古筝讲的是什么故事?
《思凡》描述了一个仙女坐在孤独的山上,倍感孤独、孤寂,渴望的得到人世间爱情的故事。 思凡是一首潮州民间乐曲中的轻六调筝曲,在演奏散板、慢板时注重La、Mi音的按揉把握和力度控制,进入单摧、双摧节拍段落时,在渐快速度的演奏中需通过激情的表现描绘出女子身处庙宇、向往自由生活之情。
七、高山流水古筝背景故事?
高山流水背后的故事如下:版本一: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版本二: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太好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巍峨的高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好像看见了奔腾的江河!”伯牙所思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成语解释: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成语举例: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八、古筝高山流水的故事?
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俞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九、兔子古筝的成语故事?
兔子古筝的成语源自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讲述一个兔子在树上弹奏古筝的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只兔子,它游走于山林间,顺便寻找栖息之地。当它经过一棵梧桐树时,听到了树上隐约的琴声。好奇心驱使它爬上树梢,发现了一把古筝。
兔子被这把古筝的美妙声音所吸引,便摆弄起来。虽然没学过古筝,但兔子用心感受,竟然弹奏出优美的曲调,引起了许多动物的听众。
最终,兔子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音乐家,故事中的“兔子古筝”成为“音乐天赋”的象征。
十、古筝琵琶语讲的是什么故事?
古筝琵琶语作为《一个陌生女人来信》的背景音乐,把女主内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没有结果又无法当下的爱情,被琵琶演绎得淋漓尽致。
脱离这部电影,单听曲子,也是哀伤婉转,百折千回,让人仿佛穿越千年,看到闺中哀怨的女子,受尽了情伤,有诉不完的衷肠。一听就是个悲剧又凄美的爱情故事。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