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仁老师,有名昆曲大师、昆曲艺术家、有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有“小俞振飞”之称、国家一级演员、有名昆曲小生表演艺术家、人称“天下第一官生”、昆曲名家、有“蔡皇”的称呼、被誉为“活唐明皇”。
话说2012年11月,在德国科隆的国家歌剧院,上海昆剧团用了四天的时间演出了清代戏曲家洪升写作的经典戏剧《长生殿》,这出戏讲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生死缠绵的爱情故事,在剧中领衔主演唐明皇的正是在中国昆曲界有“活明皇”之称的蔡正仁。我们原先非常担心的大段的唱,会不会德国观众看不懂或者是他没有兴趣看,不对,越是大段的唱德国观众越要听,他在德国唱《迎像 哭像》,从头唱到尾,下面鸦雀无声,唱一段下来观众热烈地鼓掌,不仅看懂了、而且喜欢看,结果这四本演出一本、观众比一本的观众要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最后德国观众简直都疯狂了,喜欢的不得了。
《长生殿》在德国的成功演出让蔡正仁心里颇感欣慰,因为这出戏他从小就学,到如今当时已经唱了将近六十年。早在1954年,十二岁的蔡正仁考进了华东戏曲研究院的昆曲演员训练班,在戏校里老师教他的第一出戏就是《长生殿》。蔡正仁他记得他自己小时候在十二岁、十三岁小学刚刚毕业不久,真的什么都不懂。到了1955年,昆曲演员训练班改建为上海戏曲学校,刚刚从香港回来的昆曲名家俞振飞来到学校,给学生们演了一出昆剧《评雪辨踪》。这出戏非常有意思,小生的戏主要是小生当中的穷生这个行当,由俞老师亲自演吕蒙正,这个戏真的从头到尾就把自己吸引住了,看得自己如痴如呆,一看、越看越喜欢看。正是对俞振飞的崇拜,让蔡正仁爱上了小生。1957年,俞振飞出任戏曲学校校长,这让蔡正仁有了直接向俞振飞学习的机会。小学生的小脑袋里头只要俞振飞老师来上课,那当然是当成一个大事情,也是非常高兴的事情,每次来都是、都全神贯注在听俞老师教,俞老师在教他们的时候呢,他首先是教他们唱,唱跟念,他非常重视唱跟念,唱对了、念对了,然后他才会教你的身段。
作为昆曲大家,俞振飞对昆曲的音韵口法有独到的研究,在唱法上也自成一派,同样一段小生唱腔俞振飞唱来就独有一番味道。为了学习这种唱法,凡是俞振飞的演出蔡正仁总是场场不落,仔细揣摩、百看不厌。所以每次他(俞振飞)演出的时候,自己坐在下面都是有一种感觉,就是怎么俞老师还没上场,等到他一上场呢,自己又感觉到哎呀最好他不要下去,在舞台上再多唱几段。时间长了,蔡正仁表演中也显示出几分俞振飞的神韵,在同学中脱颖而出。一天校长俞振飞带着学生们到复旦大学演出,开场的第一出戏就是蔡正仁的《断桥》,这是蔡正仁第一次正式登台亮相,他一大早儿就开始为晚上的演出做准备。今天嗓子怎么样,早晨起来、自己就喊一喊,喊了几声以后觉得声音倒还不错,当时自己的脑子很天真,觉得今天的声音不错,我今天就不说话了,我要把好的声音保持到晚上,晚上我就把这个声音用到舞台上我就唱那个许仙,想给大家一种一鸣惊人的感觉,特别到药房里头买那个大口罩、罩在那儿就保护声音,哪里知道你这一天不讲话,声音你又没有功夫、全部闷住了,到了晚上、自己想一开口想来个一鸣惊人的、想把大家吓一跳,这是很天真的,哪里知道,到了晚上自己一开口嗓子根本就不听你的话,就叫不出来了,到了台上就出了个大洋相,那天的《断桥》已经给自己搅的七荤八素、一塌糊涂。原来由于缺少表演经验,一天的禁声反而在舞台上失了声,回到后台蔡正仁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反复寻找原因。不怪天、不怪地,就怪自己没功夫,就好好练,从此就下决心一到练的时候练到后来时候自己练不下去了,一想起这一天的那个情景自己又坚持下去,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天天在大运河边上练声,就这么喊,确实很有帮助,后来放完假上学的时候回到课堂里头一喊,他自己也吓一跳,因为自己在那个空旷的地方喊了以后,突然到室内一喊把他自己也吓一跳。就这样,蔡正仁终于练出了一副音域宽广、音色优美的嗓子。
1956年,昆曲《十五贯》风靡全国,给昆曲这门日渐衰微的古老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里也号召学生们敢于挑战难关,为昆曲的继续发展做出努力,这时蔡正仁想到了俞振飞的一出代表作《太白醉写》。这出戏取材于明代传奇剧本《惊鸿记》,讲述了唐代诗人李白在一次皇家宴会上借着酒意戏弄宠臣高力士的故事。李太白是个大官生,带着个髯口,但是他是小生,他说你要演的话就是表现诗人的一种气概,你要演出来不像个诗人、不行,所以这个戏比较难演,从头到尾都是喝醉酒的样子,你要把喝醉酒的分寸感演出来,确实不容易。因为这个角色表演起来颇具难度,俞振飞二十岁的时候学习了这出戏,到了四十岁才第一次在舞台上公开演出,这样一出高难度的戏俞校长愿意教吗。当时自己是有点儿战战兢兢地想跟老师说:老师,领导要我来跟你学这个戏,你能不能教我?俞老当时他说好啊,你要想学这个戏还是好的,年轻人有这个决心好,不过这个戏确实不好演,他说我这个《太白醉写》是跟沈传芷老师的父亲沈月泉老师学的。你跟沈传芷老师先把这个架子学下来,我再给你加工。自己一听,这样更好了,因此自己就跑到沈传芷老师那儿,说老师你能不能教我这个《太白醉写》,沈老师说好啊,你要学我来教你。老师在教他们的时候他说首先要看你的一双眼睛,就是醉眼,这个眼睛看出去你不能很精神、那个不是喝醉酒;但是你又不能很迷糊,你还要看起来好像醉眼朦胧的样子,这个主要是在眼神上来区别你的醉态。然后,你这个醉步、完全在双腿的那个膝盖上进行一些表演,他们老师说你两个腿的膝盖要有弹性,走起来像弹簧一样有弹性。还有一个就是这个《太白醉写》里头有各种各样的笑,有大笑、有微笑、有冷笑、有狂笑,不太好掌握。蔡正仁在上海公演了这出《太白醉写》,他的表演倒也引来了一些赞誉之声。当时自己心里想,俞老师四十多岁才敢演这个戏,自己十八岁也演下来了,当时真的不懂啊,而且心里头还有点儿小小的得意,居然我十八岁就敢演下来了。时光流逝,转眼间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传统剧目又在舞台上恢复演出,此时蔡正仁也过了不惑之年,时隔二十年他又一次表演了《太白醉写》。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那一天演出从头到尾自己浑身都难受,一句话,戏是演下来了、可是本人对自己很不满意,什么道理,自己一直搞不懂。演完戏回到宿舍以后自己睡觉就睡不着了。蔡正仁连夜给老师俞振飞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的困惑。不久,蔡正仁接到了俞振飞的回信。自己到现在还清楚的记得一开头老师就有这样的一句话,他说:正仁,我终于等来了你写上了这样的一封信,他说我觉得你是真正地有了真正的进步,你才会有这个感觉,我等了你二十多年,你才明白。你要知道,明白了就说明你懂了,你那时候还不懂,所以我也没有跟你很好地说,因为你不懂,说了也没用。二十年的人生阅历让蔡正仁终于懂得李白醉态的背后是他蔑视权贵的傲骨,也终于明白好的表演不是在技巧上对老师的模仿,而是深入刻画出人物的性格与情感,明白了这个道理蔡正仁的表演又上了一个台阶。
2001年5月,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这让昆曲焕发出新的活力。苏州昆剧院和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合作推出了青春版《牡丹亭》,江苏省昆剧院也推出了由著名导演田沁鑫指导的《1699桃花扇》,浙江昆剧团则推出了新编剧目《公孙子都》,此时年过花甲的蔡正仁作为上海昆剧团团长也不甘落后,想要推出一部有分量、有气魄的作品。一天,戏曲作家唐斯复找到了他。她说:蔡正仁,我觉得你最应该演这个唐明皇,应该把《长生殿》搞出来。说句实话,排《长生殿》这个戏是自己一直梦想的,作为一个昆曲演员,就是自己一直有这个决心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当中自己一定要把《长生殿》排出来,把唐明皇这个角色演好它、这是自己一直所向往的。
但是如何将这出已经传唱了三百年的老戏演出新意呢,经过研究他们发现在洪升的原作中《长生殿》全剧一共有五十五折,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却只有《定情》、《小宴》、《惊变》、《埋玉》等十几折,且大多只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没有能够突显出作者抒写历史兴亡的本意,为了体现《长生殿》的原貌,蔡正仁和唐斯复决定将洪升的原作全部搬上舞台。他们最早的时候蔡正仁他记得要搞五本,很厉害啊。搞五本,她(唐斯复)觉得好像可以把洪升的原著五十五出基本上可以体现出来了,后来自己跟她一块儿讨论,自己感觉到、自己说大姐五本实在太长了,从星期一要演到星期五,自己说这个东西,现在谁还有那么多时间可以一口气看五本儿。她说你要搞内容再要少的话,好多《长生殿》里头精彩的东西都包含不了。这样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跟她商量了以后搞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