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项羽读书故事?

217 2024-07-22 10:52 admin   手机版

一、项羽读书故事?

历史上记载了项羽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他力量强大,但是并不喜欢读书;而另一个人“关羽”则是熟读兵书。

二、项羽的故事。?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西楚霸王,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1],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 的代表人物。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展开了数年的“楚汉之争”。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之战为刘邦指挥诸侯六十万联军所败,突围至乌江后,自刎而死。

1、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项羽率军攻破函谷关,驻在鸿门准备袭击刘邦。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结交项羽的叔父项伯从中给予调解。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但项伯拔剑掩护住刘邦,而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这才让刘邦得以脱险。

2、霸王举鼎

秦朝末年,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但桓楚趾高气扬地让项羽举鼎,项羽先让桓楚的4名健壮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握住鼎足,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三、哪知项羽不读书?

项羽祖上原本是封在河南的贵族后裔,其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楚国的大将项燕,世代为楚臣,后来被秦将王翦杀掉。项羽名字前边的那个项,就是他家族的封地。

系出名门世家的项羽,可以说一出生就握了副好牌在手,他能充分享受项氏一族提供的红利,吃的好,穿的暖,有书读,有学上,有博取功名的好机会。

相比于穷小子出身的刘邦来说,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项羽却不把读书当回事,他年少时叛逆的很,搁在现今社会也是问题少年一枚。

脾气急躁的项羽,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理由是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敌一人,不足以学。

那项羽到底认为什么是他值得学习的呢?

霸气侧漏的项羽要学的东西当然不一般了,他要学的是万人敌。

于是溺爱孩子的叔父项梁,就不再教授项羽读书和剑术了,转而改教他兵法,项羽只用了一节课就立马喜欢上了这个厉害的科目。

可惜的是少年顽劣叛逆,他没有耐性,兵法虽是自己所爱,但时间久了,学着学着就烦了,到最后就只是略知其意便又不肯竟学了。多么任性的少年啊!

但你也要知道项羽的不竟学原不是什么粗浅懂得,只是未习得兵法真正的精髓罢了。

仅就项羽所学,他的治兵置阵,尤其他的黥布,也总让刘邦不舒服,就是因为其行兵布阵和项羽类似而总不如,才令刘邦看见项羽就闹心。刘邦也是被贫穷耽误了学习成长的苦孩子呀!

天生聪慧的项羽,家世好,人的资质也好,随便学学都能领兵打败秦军,功成西楚霸王。他的死对头刘邦不禁抬头呐喊,老天不公,竟偏爱这厮至此。

但这老天的厚待也是把双刃剑,给了项羽刘邦没有的,也让他因此骄傲自满,不肯潜心向学,生生浪费了手里的大好资源!

老舍说: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此话用在项羽身上真真的是太恰如其分了。

如果项羽再勤奋一点,再谦虚一些,把兵法战术学得地道精通了,会怎样呢,刘邦的大汉江山还会出现吗,也许称霸历史的该是大楚吧?

然而现实世界永远没有如果存在,项羽注定学艺不精,这与他的性格有关,而性格恰恰决定着命运。

01

项羽这个人内心傲气十足,他一味地执着于自己的虚名和心中所谓的快意。这样的人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也就只能算得上是莽夫一个,注定难成大器。

项羽这个莽夫,自己缺乏计谋,偏又不能听取别人的合理建议,更不能任用具有专长的人才,刚愎自用不信能人之言。

之所以刘邦鸿门宴上,刘邦借更衣为名得以逃脱,全赖项羽这个人的刚愎自用所致。

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的范增,始终把刘邦视作争夺项羽天下的最大敌手,他曾力主大军进攻刘邦部队,杀掉刘邦。

而项羽则认为杀掉刘邦是不义之举,也违反了自己当初和刘邦定下的盟约,刘邦还不足以构成其夺得天下的威胁。

故此在鸿门宴上无论范增怎么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果断行动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可项羽就是不配合,不在意。

区区一个小亭长出身的刘邦在项羽眼里不具威胁力,项羽连眼睛都愿意多瞭他一下的。项羽的傲慢和自以为是致使鸿门宴终功败垂成,放走了他此生劲敌。

鸿门宴刺杀刘邦的计谋失败以后,具有远见的范增已经看到项羽的大势已去,终是发出了“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的感叹。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中毁灭了自己。

02

可遥想当年,项羽也曾是赤胆英雄,称霸一方。

那场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战,项羽亲率大军征战疆场,渡过漳水后,他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下令士兵把所乘船只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且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

项羽难得做了回狠人,就一狠到底,亲手斩断了自己和士卒的全部退路。面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困局,他们毅然决然地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

项羽军队因此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士卒个个以一挡十,杀的诸侯军人人胆寒,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此事被后人称道,有名联的上联为证:“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如果项羽能一直这样英明神武下去,也许他的结局可能真的是另一番天地了。但可惜啊,他的灵智清明没能持续很久,就又开始昏招频出了。

项羽在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大胜之后,便又犯了刚愎自用的老毛病,不听将士劝阻一意孤行,坑杀秦降卒三十万,又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

这下子他是彻底失了关中民众的心,把辛苦得来的大捷又亲手毁之一炬,最重要的是他从此失去了在易守难攻的关中立足的可能性。

失败的前奏已经响起,他却沉浸在往昔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没有一点危机意识,他一心思量的是如何回乡显摆,招摇过市。

项羽率军破咸阳之后,他看到昔日繁花似锦的秦朝宫室被他任性的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来,想回去看一看故土,当然主要还是为了显摆:“富贵不回故乡,就像是穿着锦绣衣裳在黑夜中行走,有谁能知道呢?”

项羽其行为恰如《格言联璧》所言:丈夫之高华,只在于功名气节。鄙夫只炫耀,但求诸服饰起居。

03

“沐冠而猴”这个成语也是项羽贡献给后世之人的。

项羽攻占并烧毁咸阳之后,想要东归彭城。韩生听到后说:“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闻听此言,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把韩生扔进锅里煮死了。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早就有言:施展暴力又无理由,只会自食其果。

项羽把他的残暴性情展露人前,导致民心尽失,霸主地位不稳,悲剧的结局至此便埋下了伏笔。

04

项羽的老牌劲敌刘邦,在一次大败对手项羽后,曾大摆酒席庆贺,席间终于摆脱压制的刘邦得意洋洋地问大臣们,为什么自己能够成功,而项羽会失败呢?

立即有刘邦的迷弟站起来说:“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项羽多疑,刘邦很大方,我们愿意跟着你刘邦,你是我们认可的老大。

确实如此,刘邦这个人有一个特点,所有的战利品,他一定会和有功之臣分享,打下来的江山说封就封,利益共享,大方爽气的他赢得了一众追随者。

再看看项羽项,他是“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说白了就是项羽这个人不地道,他嫉贤妒能,还小气吧啦,自己吃肉,连汤都舍不得给部下,还要自己都霸占着,得不到好处,谁还愿意给他卖命啊。

项羽之所以会打烂一手好牌,始于他的性格。他自视甚高,刚愎自用,不听劝谏,气走能臣;心胸狭隘,小气十足;残暴成性,滥杀无辜,丧失民心;疑心病重,不愿分享,无人可用。

项羽之所以把好牌打烂,人生悲剧收场终于他不爱读书,没有智慧学识,无力辩识自己性格中的不足,不能通过读书学习弥补自身缺点,走出自我局限,提升大格局。

清代诗人彭兆荪说得好: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销忧。读书,为明理也;明理,为做人也。

四、项羽的故事简要?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因在秦末时期起义反秦、领导革命战争、建立西楚霸业而成为人民英雄。

他勇猛果敢,善用兵法,多次打败秦军,最终被刘邦击败。

他深受人民爱戴,不忘初心,坚持反秦为民,但在处理政治问题和领导能力方面不足,最终失败。项羽的故事鼓舞了无数人勇往直前,为国家和人民奋斗,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五、项羽学艺的故事?

1、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项羽率军攻破函谷关,驻在鸿门准备袭击刘邦。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结交项羽的叔父项伯从中给予调解。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但项伯拔剑掩护住刘邦,而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这才让刘邦得以脱险。

2、霸王举鼎

秦朝末年,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但桓楚趾高气扬地让项羽举鼎,项羽先让桓楚的4名健壮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握住鼎足,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扩展资料

项羽的相关诗词:《题乌江亭》

一、出处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二、原文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三、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先预料。有忍辱负重的胸襟气度,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儿。

当年的西楚霸王,如果能凭着胸怀壮志、才能出众的江东子弟,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

四、赏析

《题乌江亭》这首咏史诗,杜牧把这种浪漫的想象和虚写表达出来,尽管暗含着无奈的抑郁和痛苦,更浸透着浓厚的现实忧患意识和报国愿望,表现出深深的爱国之情。

在这首诗中,杜牧告诉后人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要想成就大业,绝不可刚愎自用,意气用事,不可为一时失败所挫。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耻”,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把握好机遇,必能“卷土重来”。

六、项羽虞姬的故事?

项羽与虞姬,一段缠绵悱恻的千年爱情悲剧,一段演绎了千年的婚姻良缘,一段生死茫茫的爱情悲歌,一段绝唱千年的霸王别姬汉曲,一段穿越垓下的乱世情缘,一段向东流的乌江情愁。一个盖世英雄,一个楚汉美女,穿越历史的时空,成为二千年多年里千古绝唱的古典爱情。

项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国贵族,秦始皇灭楚后,迁移到今江苏省宿迁县过隐居生活。项羽和虞姬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两家于是结为秦晋之好。

虞姬嫁给项羽之后不久,项羽和叔叔项梁带着八千子弟兵树起了义旗,项羽从此戎马倥偬,开始了紧张的军旅生活,南征北战,昼夜厮杀。作为妻子的虞姬,随军行动,项羽战到哪里,她就跟到那里。

秦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为王,或为侯,虞姬也被封为美人,自此虞美人的名字传扬开来。

项羽是一个性格暴躁的男子,却也是个用情专一的人。他始终爱着虞美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刘邦进入咸阳后,项羽跟着进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内成百上千的美女尽数遣散,纯粹就是为了讨好虞美人。

在楚汉相争时,刘邦大败项羽于垓下,项羽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计,虽有一支画戟,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出来,但自己的人马,已丢了八成。汉军把项羽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韩还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其歌词无句不哀,无字不惨,使那些残败的楚兵,无不怀念起遥远的家乡,一时间斗志全无,一个个在夜色掩护下陆续逃散。

楚霸王面对他宠幸的美人虞姬,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此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虞姬虽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项羽抚尸大哭一声,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战马,杀出重围。但终究没有逃出汉兵的追击,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自刎于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美人。

后来,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这名称就一直流传到今天。

七、项羽的故事简写?

项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之一,他出生于楚国贵族之家,自幼勇猛果敢,不喜读书,只学武艺。在秦朝末年,项羽率领楚军与汉军联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并在随后的战争中打败了刘邦,建立了西楚王朝。

项羽的故事中最著名的是乌江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率领楚军与汉军联合击败了秦朝的主力,并俘虏了秦朝将领章邯。此后,项羽在乌江之战中率领少量亲兵突围成功,杀出汉军的包围,最终回到楚地。

此外,项羽的故事还有许多其他的著名战役和事件,例如鸿门宴、垓下之围、破釜沉舟等等。这些故事都展现了项羽勇猛果敢、不畏强敌、敢于冒险的个性特点,以及他在战争和政治上的卓越才能。

八、关于项羽的故事?

项羽和刘邦其中之一,就出了鸿门宴问故事

九、项羽历史故事?

1、鸿门宴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项羽率军攻破函谷关,驻在鸿门准备袭击刘邦。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结交项羽的叔父项伯从中给予调解。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但项伯拔剑掩护住刘邦,而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这才让刘邦得以脱险。

2、霸王举鼎秦朝末年,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但桓楚趾高气扬地让项羽举鼎,项羽先让桓楚的4名健壮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握住鼎足,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扩展资料项羽的相关诗词:《题乌江亭》一、出处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二、原文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三、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先预料。有忍辱负重的胸襟气度,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儿。当年的西楚霸王,如果能凭着胸怀壮志、才能出众的江东子弟,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四、赏析《题乌江亭》这首咏史诗,杜牧把这种浪漫的想象和虚写表达出来,尽管暗含着无奈的抑郁和痛苦,更浸透着浓厚的现实忧患意识和报国愿望,表现出深深的爱国之情。在这首诗中

十、项羽名人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