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魏征讽齐王纳谏?

199 2024-07-23 05:47 admin   手机版

一、魏征讽齐王纳谏?

应该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吧,魏征唐朝人,离春秋时期很远

二、魏征纳谏让唐朝开明盛世的故事二百字总结?

唐太宗和魏征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总结: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训,当代人依然可以从中得到如何让政治、社会走向文明的启示。

三、魏征故事?

有一次,李世民宴请群臣,为了让魏征闭嘴,李世民以一盘菠菜,略施小计,使得魏征乖乖投降。一盘家常小菜有这么大威力吗?看官可别小瞧这道菜,在唐朝,这可是贡品,平民百姓见都没见过。

菠菜最初叫“波斯草”,原产于波斯(今属伊朗)。据《唐会要》记载:贞观年间,尼波罗国(今属尼泊尔、印度部分地区)向大唐进贡了一些菠菜,使臣推荐说,这种菜做熟之后,根部变红,味道不错。

《新唐书》也有类似记载: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尼泊尔国王派使臣向唐太宗进贡菠菜,此后,菠菜在中国扎下了根。当时这种菜的产地是西域菠薐国,所以唐朝人把它称作“菠薐菜”,后来简称菠菜。

唐朝时期,很多道士喜欢炼丹当补药吃,吃下菠菜之后,可缓解吃丹药的不适感,所以吃菠菜在上流社会、道教界很流行。

唐太宗李世民也迷恋丹药,自然也非常喜欢吃菠菜。当时,菠菜还没有广泛种植,因此产量有限,价格昂贵,大臣们除了在皇帝请客时偶尔尝鲜之外,平时根本吃不到。

唐太宗李世民宴请群臣,魏征也到了,李世民看见他就头疼,跟身边大臣悄声说:“我真想弄死这个乡巴佬,诸位有啥办法?”大臣都知道,皇帝这是在说气话。

长孙无忌明白皇帝的心思,就悄声说:“陛下,您是想杀杀他的威风,挫挫他的锐气吧?”李世民恶狠狠说:“是啊,你说咋弄哩?”

长孙无忌说:“陛下请他吃菠菜……”李世民会意。魏征落座后,有人端上了一盘翠绿艳红的菠菜。老魏的胃口被吊了起来,看着美味直咽口水。

此刻,李世民走过来:“老魏呀,你平时见了朕不是挺能说的吗?今天咱们聚餐,机会难得,说两句吧!你今天要是不说,别说日后我叫你难堪啊!”

魏征饥肠辘辘,垂涎欲滴,只好重复说以前提过的意见,敷衍了几句。李世民见魏征眼睛直勾勾盯着菠菜,泛着绿光,他不慌不忙地说:“老魏你今天能不能整两句新鲜的东西!”

魏征满脑袋想的都是菠菜,指着菠菜,嘴里咕哝着:“这不是挺新鲜的吗!”忽然发觉口误,于是给自己找台阶:“这菠菜,菠菜……”

李世民见他中计,就对侍从说:“魏大人不爱吃菠菜吧?撤下去,撤下去!”魏征急了:“别撤!别撤!老臣最爱吃菠菜了!”一盘菠菜把一代名臣弄成这样,群臣也是醉了。

李世民得逞了,开心地说:“说好了,吃菜喝酒,不论政事”,打这以后,魏征唠唠叨叨的毛病收敛了许多。

四、魏征的故事?

一、鹞死怀中:李世民得到一只鹞鹰,神态英俊神异,李非常爱惜,架在臂上玩。望见魏征来了,急忙藏进怀里。魏征已经望见,故意前去进言,讲论古帝王逸乐误国事,以劝谏李世民。讲了很久,李担心鹞鹰会被闷死,而平素对魏征很敬畏,要听他讲完。魏征讲个不停,鹞鹰死在李怀里了。

二、有一次魏征告假回老家办事,李世民非常高兴准了假。魏征走后,李就整天出去游玩,一天,李换好衣服准备出去玩时,魏征在老家办完事提前回来了,李就不好意思出去玩了。魏征说:“衣服都换好了,为什么又不出去了?”李说:“还不是怕你唠叨我,说我天天不干正事,整天出去玩。”

三、有一次魏征对李世民说:“你还不如隋炀帝。”李很生气说:“你说我不如炀帝,那何如桀纣啊?”魏说:“皇上如果让东都官员修成了此殿,那就与桀纣无异!”李说:“魏征,你可真是口无遮拦、胆大包天呐!有本事你当着大家面再说一遍!”某大臣说:“魏征啊,你今天这话说得有点过了。快向皇上请罪吧!”魏说:“皇上如果让东都官员修成此殿,那就与桀纣无异!”李说:“大家都听见了吧?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天我就杀了你魏征,以儆效尤!”某大臣说:“皇上,魏大人一时心急,言语过激,可他对皇上是一片拳拳赤子之心啊!”众大臣都纷纷跪下替魏征求情。魏说:“各位大人,我魏征入朝以来,直言不讳,曾得罪过各位大人,今天在这生死关头,各位大人还挺身为我说话,谁说官场无情?我能和各位大人同朝为官,我此生足矣!”李说:“你是在卖直啊!想用这个法子流芳百世,让我陷于不仁不义,哼!我不上你这个当!我不跟你斗这个气,哼!”说完指袖而去。

四、魏征死后,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五、魏征说:“百姓如水,统治者如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五、魏征进谏的故事?

魏征 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

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 说:“魏征每次向我进谏时,只要我没接受他的意见,他总是不答应,不知是何缘故?”未等长孙无忌答话,魏征接过话头说:“陛下做事不对,我才进谏。如果陛下不听我的劝告,我又立即顺从陛下的意见,那就只有依照陛下的旨意行事,岂不违背了我进谏的初衷了吗?”

太宗说:“你当时应承一下,顾全我的体面,退朝之后,再单独向我进谏,难道不行吗?”魏征解释道:“从前,舜告诫群臣,不要当面顺从我,背后又另讲一套,这不是臣下忠君的表现,而是阳奉阴违的奸佞行为。对于您的看法,为臣不敢苟同。”太宗非常赞赏魏征的意见。

六、魏征读书的故事?

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征兵。有人建议,不满18岁的男子,只要个头大,也可以应征,唐太宗同意了。但魏征将诏书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不发。

唐太宗大发雷霆,训斥魏征为何扣发他的诏书,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捉到鱼,但到明年就无鱼可捉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

如果把那些身体强壮,但不满18岁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承担呢?陛下的诏书上清楚地写着征召18岁以上的男子当兵,现在不到18岁的也应征,这岂不是说话不讲信用吗?”

说得唐太宗哑口无言,好半天才说:“我过去总以为你固执,不通情达理,今天听你议论国家大事,才知道我的过错很大啊!”

他立即下诏,免征不到18岁的男子,并提升魏征担任太子太师的职务。

七、魏征的故事简短?

鹞死怀中:李世民得到一只鹞鹰,神态英俊神异,李非常爱惜,架在臂上玩。望见魏征来了,急忙藏进怀里。

魏征已经望见,故意前去进言,讲论古帝王逸乐误国事,以劝谏李世民。讲了很久,李担心鹞鹰会被闷死,而平素对魏征很敬畏,要听他讲完。魏征讲个不停,鹞鹰死在李怀里了。

八、纳谏的名句与故事?

以下是一些关于纳谏的名句和故事:

1. 名句:“纳谏如流水,听取则明智;拒绝则后悔,不听则畏疚。”

2. 故事:在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名叫郑国渠的大夫,他在君王面前建议修建城墙和增强军备,但是被君王拒绝了。郑国渠又三次上书纳谏,但仍是没有被听取。最终,敌国来攻打晋国,郑国渠被派去抵御敌军,但由于晋国没有准备充足,郑国渠被敌人俘虏并处死。此后,君王认识到了纳谏的重要性,并开始采纳大臣们的建议。

3. 名句:“君子纳谏,必有良策;小人不纳,亦当有辞。”

4. 故事:在唐朝,有个名叫魏征的大臣曾向唐玄宗建议迁都,但唐玄宗没有采纳。几年后,唐玄宗的民心渐渐不合,魏征再次上书纳谏迁都,此时唐玄宗才采纳了他的建议。唐玄宗迁都后,朝廷政治清明,经济繁荣,魏征也被封为太尉。

5. 名句:“听取纳谏者,胜于不听之辈。”

6. 故事:在宋朝,宰相富弼建议皇帝提高农业生产力并节约开支,但皇帝并没有采纳。不久后,朝廷财政出现紧张,皇帝再次召见富弼并采纳了他的建议,这使得朝廷财政得以缓解。

这些名句和故事都强调了纳谏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君王身边,顾问和大臣纳谏不仅有助于君王明智决策,也有助于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九、齐桓公纳谏的故事?

1、鄄地会盟

齐桓公六年(前680),曾参加“北杏会盟”的宋国背叛盟约,齐桓公约请曾参加“北杏会盟”的陈、蔡二国一起出兵伐宋。齐桓公先派人带着丰盛的礼物去朝拜周天子,说宋国不尊重周天子,随便废立国君,请周天子兴师问罪。

周天子想借齐国的力量来树立天子威望,遂答应齐桓公要求,派大夫单伯带部分兵力,会同齐、陈、蔡三国合兵伐宋。宋国看到齐国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来讨伐,不想背负抗御王师、与天子作对的罪名,请求归顺王室、与诸侯和好。

齐桓公觉得“拉大旗作虎皮”的办法比自己直接出兵更有效,便又在第二年冬天,拉着周天子的代表单伯,约集卫、郑、宋三国国君一起在鄄地会盟,各国看到周天子支持齐国,诸侯国君遂共推齐桓公为盟主,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十、善于倾听虚心纳谏故事

虚心纳谏的齐景公

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得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好?”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 于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

启示:吃喝玩乐人人都喜爱,但是应该有所节制,要懂得适可而止.我们自己固然不能逾越分寸,看到别人如此,也应该想办法来劝阻他,不要怕得罪了人就什么都不说了.齐景公知过能改,肯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这种宽大的度量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