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孙子兵法里的经典故事?
孙子兵法之第一计-------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其计名虽出自唐朝,但此计内容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多被运用。此计中的“天”始指皇帝,“过海”是指难以逾越的障碍。“瞒天过海”的关键是将隐蔽的计谋深藏于张扬暴露的行为之中。孙膑用此计瞒过楚王,又瞒过庞涧,逃离险境。真是极妙的计策。
孙子兵法之第二计-------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此计即使来自孙膑救赵国的故事。这一计意思就是,攻打正面强大的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迫使敌人退兵,兵分两路,然后寻找机会,消灭敌人,孙膑运用此计,既救了赵国,又重创了庞涧。妙啊!
孙子兵法之第三计------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计,其意是借别人的手除掉对手。邹忌和公孙阅用此计,借楚王之手陷孙膑和田忌于死地。
孙子兵法之第四计-------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一语出自《孙子兵法》,其意思是保证自己,养精蓄锐,迫使敌人疲惫不堪,处于不利地位,从而战胜敌人。孙膑不动如山,以逸待劳再次战胜庞涧,在当时魏国军队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齐国作战的疲惫状态下,孙膑用到这一计,也可谓是用到了极致。
孙子兵法之第五计------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五计。原意是当敌方出现严重危机,就应趁机出击,庞涧趁孙膑被困楚国时,来到楚国,推波助澜,欲得到孙膑和《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之第六计------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六计。意思是用假象迷惑敌人,使敌人摸不透我方真实意图。做出错误判断,指挥产生混乱,对我无所防范,我方进攻便可攻其不备,稳操胜券。孙膑“声东击西”佯攻中牟,调庞涧离开成皋,然后夺取之。
二、孙子兵法的故事?
孙武生活的齐国内乱不止,他深感自己无用武之地,便离开齐国去往吴国。孙武来到吴国后,结识了伍子胥。两人十分投机,遂结为密友。当时吴国的局势也动荡不安,于是两人避隐深居,待机而发。到了公元前515年,阖闾即位。他礼贤下士,任用伍子胥、孙武等一批贤臣,训练军队,积蓄粮食,建筑城垣,从此吴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吴国国力逐渐强盛之后,孙武开始帮助吴王消灭楚国,柏举之战中,孙武以三万吴军大败二十万楚军,攻灭了强楚,震惊中原诸国。
但吴王在称霸后却开始变得骄傲起来,并将伍子胥杀死。孙武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于是退隐江湖,并以其战争经验完善兵法,使之成为一代巨著。而孙武之所以被后人所称道,最主要的是他为后世所留下的那部兵家圣典——《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孙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伟大军事家。《孙子兵法》在西方被译作《战争的艺术》,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被誉为东方商战的“圣经''
三、孙子兵法故事?
孙子兵法里的第一计瞒天过海的故事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
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
四、孙子兵法的,经典话?
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是故百战百剩,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意思是打百次仗胜百次,不算高明中的最高明;不发动干戈,而又能降服敌人者,才是高明中的最高明。
这句话是《孙子》用兵之道的理想追求和最高境界,是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大贡献,在中国和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五、孙子兵法,经典语句?
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引出《孙子兵法》)
2.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强调了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对敌我双方的了解)
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同第2句,更常见的版本)
4.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己而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同第2句和第3句,不同版本的翻译)
5.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战争需要使用各种诡计和伎俩)
6. "兵乃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同第1句,不同的版本)
7. "速战速决,兵不厌诈。"(战争应该追求快速决胜,同时应采用各种诡计)
8.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在战争中,应该用正规的军事手段与敌人正面作战,同时还要使用各种奇特的策略和方法来获得胜利)
9. "胜而不矜,败而不馁。"(取得胜利时不骄傲,遭遇失败时不气馁,保持谦虚和坚韧)
10. "知耻近乎勇。"(有羞耻心可以激发出人的勇气和斗志)
11. "欲战者先饥于外,必敌饱而后纵。"(要想取胜,必须在战争之前打破敌人的精神和意志,让他们饥饿而不饱足)
12.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在战争中,应该使用各种隐秘和奇特的手段来迷惑对手。
六、孙子兵法李代桃僵的故事?
传说有兄弟五人,均为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偶然他们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当上了侍中郎。从此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成了钟鸣鼎食之家。
所住宅第,黄金雕花的阁门,屋顶的琉璃黄瓦,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仿佛仙子所居。厅堂之上,各种精致的酒樽应有尽有。他们可以彻夜狂欢,酒酣耳热之时,还有美丽的女乐工奏乐助兴。在后花园的池塘之内,三十六对鸳鸯调情戏水,好不尽兴。
后来,五兄弟有人犯了罪,一朝成了阶下囚,不得不受刑。这时其他兄弟各扫自家门前雪,毫不惦念手足之情,互相倾轧,丑态百出。
为此,百姓间流传着一首歌谣:“兄弟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旁。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七、孙子兵法小故事?
白起是孙子的敌人,他试图阻止孙子的军事计划。最后,孙子使用了他的兵法,成功地打败了白起。
在公元三世纪,中国东汉末年,国家动荡,各地势力争夺。白起是当时一位强大的军事统帅,拥有庞大的军队和先进的军事装备。
然而,孙子是一位聪明的军事家,他深知军事策略的重要性。当他得知白起的军队正在向他的地盘逼近时,他决定用他的兵法来对抗白起。
孙子决定通过误导白起来打败他。他先向白起传递了一个虚假的消息,说他的军队已经撤退了。白起听信了这个消息,决定追击孙子的军队。
孙子的军队在白起的军队追击之前已经隐藏起来,准备迎击白起的军队。当白起的军队深入到孙子的领土时,他们发现城池是空的,孙子的军队不见了踪影。
白起忽然发现自己被误导了,他的军队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在此时,孙子率领他的军队突然出现,并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白起的军队溃败,白起最终被俘虏。
八、孙膑是孙子兵法的故事?
答,不是,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孙武在春秋时候就完成了孙子兵法,孙膑是战国时期的人,孙子兵法故事里没有孙膑,但他和孙武有关系。
九、孙子兵法城的历史故事?
孙子兵法讲的是战神孙武,此人文韬武略,大将之才,后著书孙子兵法。
十、孙子兵法经典成语?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