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讲文明讲美德的古诗?

74 2024-10-17 16:52 admin   手机版

一、讲文明讲美德的古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二、李清照的美德故事?

李清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婉约词宗,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但她不是一个柔弱的人,婉约精致中透露出洒脱、刚强和坚韧,是一个有才有德、有情有义、有胆有识的奇女子。

  有才有德之李清照。能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自然是有大才的。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写有传世名文《洛阳名园记》,她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化修养。在这样一个文华世家,李清照耳濡目染,从小就受到浓厚的文化艺术熏陶,打下了很好的文学创作功底。而且她生性聪慧,天赋才情,远非常人可比。笔者认为这一点于文学艺术创作尤为重要,勤奋固不可少,但要成为一代大家,创作出惊世之作,没有天马行空般的灵犀闪烁是不行的,这都是人的天分。

  李清照就有这种惊世天分,“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16岁写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名动京师。成年后她历尽生活磨难,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思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泉和动力。“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少女的娇羞烂漫、少妇的慵懒闲适、历尽沧桑的黯然心绪、夫妻分离的入骨相思,被她勾勒得如此深刻、逼真、入心、牵魂,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旷世才情!

image.png

  李清照不仅有才,还有爱国忧民的美德。她在读了诗人张耒写的《读中兴颂碑》后,心情激荡,当即写了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总结了唐代兴衰存亡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李隆基,告诫宋朝执政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当时李清照还是一个涉世不深的少女,却很关心国家大事,思考又很深刻,着实令人刮目相看。李清照南渡后,面对南宋朝廷不思进取、一味苟且偷安的行径,内心压抑焦灼,写下了“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表达了对执政者的不满、对国家社稷的担心。相比封建年代的一般女性,李清照有着更宽阔的襟怀视野和更独立的人生思考,端的是有才有德!

三、中秋美德故事?

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庄稼无法生长,民不聊生。后羿(和夺取夏王朝政权的后羿并非同一人)用弓箭把其中9个太阳射下来。为民造福的后羿备受人们的爱戴,昆仑山的西王母甚至赐给后羿一颗不死药。而后羿有一位美丽的妻子姮娥(避汉文帝讳改嫦娥,或常娥),故而不愿成仙。这时候,很多人投奔后羿,其中有一位叫蓬蒙的,想要窃取不死药,趁后羿出门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急切之下,一口吞了不死药,飞奔月亮。

一说嫦娥偷吃不死药,“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出自西汉《淮南子》。

四、讲文明的名人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品味和认识的名人故事也逐渐丰富起来。其中,有些故事以讲文明为主题,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名人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传达了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念,激励着我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标准。

名人故事一:尊重他人的讲文明

在讲文明的名人故事中,有一位以尊重他人为原则的人物备受尊敬。这个人就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孔子的故事一直被广泛传颂,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强调礼仪和道德从小事做起,培养了很多学生,教授他们如何做一个文明的人。他在言谈举止上充分展示了自己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无论是与学生、朋友还是其他人交流,他都坦诚而和蔼地对待每个人。

他的弟子们也因此被他的言传身教所感染,继承了他的优秀品质。这使得孔子的故事成为了后世教育的典范,他所倡导的文明礼仪观念亦影响了许多人。

名人故事二:以身作则树立行为榜样

另外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讲文明的名人故事是关于英国的第二任女王维多利亚女王。虽然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维持了英国的帝国势力,但她同时也以其高尚的品格而闻名于世。

她坚信,做一个有教养和有礼貌的人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她不仅要求自己保持高雅的言行,更希望她的臣民们也能受到良好的教养和榜样的力量。

维多利亚女王经常亲自参与慈善事业,并且鼓励其他人也积极参与。她创建了许多机构来改善社会福祉,如孤儿院和医院。她所展示出的公众形象,使得整个国家的人们都受到了感染和鼓舞。

她还以其对丈夫的尊重和对家庭的关爱而闻名。她与丈夫艾伯特亲密无间,秉持着相互尊重和和谐的婚姻观念。她与丈夫的亲密关系为社会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家庭模范。

名人故事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行为

第三个印象深刻的讲文明的名人故事是来自印度的政治家、和平活动家甘地。甘地一生致力于非暴力抗议运动,并激励了无数人跟随他的脚步。

甘地以其对他人的关怀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而为人称道。他始终主张人们要树立积极和善良的沟通方式,以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暴力。

他经常强调,只有通过爱和理解才能最终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他相信人类有一种天生的善良本性,只要我们互相尊重和交流,就能找到实现和平的途径。

甘地的这种行为和理念对于许多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名言“你要改变世界,先要改变自己”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激励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总结

以上所述的三个讲文明的名人故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其成就,更取决于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看待和尊重。这些名人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我们,激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讲文明、尊重他人、树立榜样。他们是我们生活中值得钦佩和学习的榜样。

五、讲文明懂礼仪的小故事?

孔融让梨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六、懂礼貌讲文明的小故事?

有一个非常好学的青年,他的名字叫杨时。

杨时从小就很聪明,读书很用功,他常对别人说:“学习对我来说像吃饭一样,是我内心的需要……所以不能放松。”

一天,杨时遇到一个不懂的问题,就与好友游酢相约去请教老师程颐。当他们赶到老师家时,正好赶上老师午睡。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他们就站在院子里静静等候。

不巧,那天下起鹅毛大雪。他们站在外面,身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雪花。当老师一觉醒来,推门看见他们时,地面的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杨时和游酢站过的地方,留下了两双深深的雪坑。

赔笔时件

王华中午在教室做作业,小红从他身边走过,不小心把王华的铅笔盒弄到地上,钢笔摔坏了,小红连忙向他道歉并声称过后买把钢笔赔他,王华看到此情境,强压在心理即将爆发的气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并说“没关系,修理一下就好了”,于是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

七、家庭美德案例故事?

有一次,我在洗手的过程中,一直把水笼头开着,爸爸发现后对我说:“上次的资料看了你忘记了吗?水资源宝贵啊”说着他就把水笼头关了。他又接着说:“我后我们家要争当‘节水先锋家庭’!我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我听了拍手赞成,并为刚才的行为感到惭愧。

于是,我立即回到房间,写了张纸条——“请随手关上水笼头!”贴在了水池上方的墙上。有亲戚来我家作客时,他们看到了那张纸条,都夸我是个具体环保意识的新时代少年。

八、了解美德小故事?

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匡衡家中,匡衡就将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是个有钱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到他家去做雇工,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希望能得到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九、200字美德故事?

  缇萦救父

  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缇萦音tíAyíng)。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治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汉文帝废除肉刑,看起来是件好事。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弊病不少。有些犯人被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就给打死了,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刑罚。后来到了他的儿子汉景帝手里,才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一些。

十、济南古代美德故事?

济南古代有“二十四孝”之一“单衣顺母”的闵子骞。闵子骞早年母亲去世,父亲再娶继母,寒冬腊月,继母为两个亲生儿子的棉衣缝上厚棉絮,而给闵子骞的棉衣充入芦花,寒风凛冽闵子骞冻的涩涩发抖。

父亲后来发现了真相,发怒要赶走继母。闵子骞抱住父亲给继母求情。继母又羞又愧,从此继母善待闵子骞,一家人终于和睦美满在一起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