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李白斗酒诗百篇,古代的诗人酒量究竟如何?

来源:www.gzhuiyi.net   时间:2022-07-01 19:37   点击:227  编辑:翁思   手机版

谢邀。

李白斗酒诗百篇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思是李白酒兴起时時如泉涌,而并不是说李白真的能喝一斗酒。

从体质上来讲,古代人不会比现代人的酒精耐受性强出多少来。

我们内蒙古高原属于高寒地区,人们习惯于喝酒御寒,就60度的纯粮白酒,酒量大的一个人能喝两瓶,也就是公斤酒量的人,我想李白如果也喝60度纯粮酒的话,能喝一公斤酒也算相当了不起了。

60度的纯粮酒,喝到嘴里很辣,咽到喉咙里就如吞了一口烈火,一条火线顺喉咙倾泄而下,直流进胃中,所以酒并不好喝,但不好喝的酒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爱喝?

因为酒精进入血液之后,会使人热血沸腾,情绪激动,精神亢奋,所以上至官员贵族,下至富商巨贾、平民百姓,都有嗜酒如命之人,只不过李白嗜酒诗如泉涌,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酒仙,有些人嗜酒如命,喝了酒却胡说八道,撒点儿酒风而成为酒鬼。

古代的诗人离不开酒,酒就如诗的灵魂一样,赋予诗情感。

大诗人李白的酒量该是可以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在中国人心目中,比较完美的诗人与酒的故事。当然还有很多:如白居易,李清照,苏东坡,都与酒有不解之缘。

杜甫的《饮中八仙》里,有“汝阳三斗始朝天”,“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相关酒量的描述。只有李白是斗酒诗百篇。很显然与这几位相比,李白的酒量不怎么样的。

事实上,在唐朝,真正的白酒还没有出现。一般认为酒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酒,是以生长霉菌为主要微生物的酒曲为糖化剂,复式发酵,半固态发酵为特征。所以早期的酒,在酿制方法与口感上,相当于今天的米酒。

而如今酒的酿造技术,是到了元朝才逐渐成熟,明清时代,慢慢的代替了米酒黄酒,白酒逐步占领了中国人的餐桌。

由此可见,唐-宋的诗人包括梁山的好汉,都是大碗的喝酒,那酒的酒精度与口感,以及对肠胃的刺激程度,都与现在的酒是不同的。因为酒精度数低,他们大碗喝酒,但是酒量就不是想象的那么大了。

李白与杜甫的诗里都有“斗”的量器。古代:1斛=10石,1石=10斗=120斤,1斗大约12斤左右。按照现在瓶装啤酒五百毫升的算,李白的酒量,可以喝十二瓶啤酒,这样的酒量应该是很牛了。但要是按酒精的含量,包括“斗”的容量或许只是接近啤酒瓶,李白的酒量或许就是一般了。

如果,按照杜甫诗里说的,“汝阳三斗始朝天”,“焦遂五斗方卓然”,那他们的酒量就确实厉害了,起码肚子的承受的了吧。

或许,诗歌只是诗歌,它当然有创作的想象,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我们不能以此来确定他们的酒量,只是,他们与酒的情趣和诗,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这已经是足够的了。

列举魏晋名士及其故事?

1.嵇康

当得起魏晋风流名号的,首推嵇康。原因有三:一是真正意义上的美男子,二是不与权贵合作,三是慷慨赴死,从容就戮。

嵇康是健康型美男子一枚,不同于只有颜值的柔弱小鲜肉。史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约等于今天的一米八多,容止出众、风姿特秀,举止萧洒,气度爽朗俊逸。他的好山巨源经常痴痴地盯着他看:“岩岩若孤松之独立。”他曾经在山上采药,山野樵夫看见了,以为是遇见了仙人。

嵇康是美男子,同时却也是极品邋遢宅男。据嵇康自我招供,头面往往一月半月才洗一次,头皮又闷又痒才洗一次头,常赖床,连小便也强忍着,身上养了不少跳蚤虱子。没事就摸一只两只出来捏死它,听响。

嵇康广习诸艺,擅弹琴。正始年间经常与阮籍、山巨源、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等人呆在竹林里,弹弹琴,喝点小酒,谈玄说道,讨论一些有关老庄的哲学问题。有时也说些惊世骇俗的出格的话:“非周公而薄孔子。”

除了弹琴,尤其值得一说的是他还喜欢打铁。他喜欢在自家门口一棵茂盛的大柳树下打铁,给他拉风箱的是魏晋另一个名士向秀。两人一个拉风箱,一个锻造铁器,旁若无人。

钟会曾经向嵇康求教,那时钟会还是个无名小卒,所以只敢把文章远远地丢进嵇康住所,不敢与嵇康见面,不知嵇康有没有看到钟会丢进来的文章,总之,嵇康没有理会他。后来钟会因为平蜀有功,成了司马昭面前的红人,终于有了去见嵇康的胆子了,于是亲自登门拜访,当时嵇康正打铁呢,同样没有搭理他。钟会站在一旁看了许久,实在没趣了,才转头回家去。

嵇康娶了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昭当权,就归隐不仕。他的好友山巨源推荐他出来做官,他就写了一封公开信——《与山巨源绝交书》,信中把山巨源骂得猪狗不如,与山巨源公开决裂。

嵇康的另一好吕安被人陷害,曾经受过嵇康冷落的钟会趁机在司马昭面前煽了一把风点了一把火,结果嵇康也受到牵连,两人同时被处死。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稍变,要来一把琴,弹了一曲《广陵散》,从容就戮,时年四十岁。

2.阮籍

阮籍同样是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擅长啸,据说他啸歌的时候,声闻一两里远,中气足得很。

阮籍还擅长作青白眼,就是看到他看顺眼的人,就作青眼;看到他看不顺眼的人,就作白眼。他翻白眼,据说能翻到你看不到一点黑眼珠子。阮籍居母丧期间,好朋友嵇康上门吊丧,他就青眼有加,两人就在灵堂上喝着酒弹起琴来。嵇康的亲哥哥嵇喜也上门表达哀悼之意,只因为嵇喜是朝中高官,阮籍就对着他翻白眼,理都没理他。

居丧期间饮酒食肉,这在当时是严重违背孝道的,所谓居丧无礼。但阮籍他就做得出来,不是因为他不孝,人家说了:“礼教难道是给我这种人设置的吗?”

阮籍嗜酒如命。他听说步兵厨中存了数百坛美酒,他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阮籍家邻居有一美艳妇人,当垆卖酒,阮籍经常去喝酒,喝醉了就躺在美妇人身边,关键是她老公也放心,一点不吃醋。为什么呢?据她老公说,他暗中观察了很久,他俩很纯洁,除了喝酒啥事也没有。

嵇康见了当官的如钟会,是不理睬,阮籍则是狂放无礼。在司马昭面前,其他人都端着,一副恭谨庄重装逼样,唯有阮籍,箕踞而坐,饮酒啸歌。

司马昭想和他结为儿女亲家,就派人登门提亲,人一来,阮籍就喝醉,再来,还喝醉,阮籍连醉了六十天,来人一直没有机会提亲。

3.刘伶

刘伶也是竹林七贤集团成员。

嵇康是天生丽质却天生不喜打扮,或者说是天生喜欢扮丑。而刘伶则是天生矮矬丑,形容憔悴枯槁。但他并不自卑,而是悠闲自得,一副睥睨八方、邈视群伦的神态。

嵇康信老庄,讲究养生之道,喝点小酒,追求的是酒至半酣。阮籍一醉六十天,醉卧妇人榻。而刘伶则几乎是无时无刻不在醉乡中酣眠。

刘伶凡外出,必然提着一壶酒,走到哪儿喝到哪儿。身后还带着一个扛着一把锄头的书僮,书僮的使命是,刘伶一旦喝死了,立即挖坑把他埋了。

刘伶有暴露狂倾向。他一旦喝醉了,往往赤身露体,客人来了也不以为意。有人指责他无礼,他的回答是:“我以天地为我的房子,这房屋则是我的裤子,你们为什么钻到我裤裆里来了?到底谁无礼了?”

刘伶妻子对他嗜酒无度很头疼,多次劝说无效,有一次终于发狠,把家里的酒藏起来,把酒杯酒壶全都打得稀巴烂。刘伶酒瘾上来缠着老婆要酒喝,老婆不给,刘伶说:“你让我禁酒,但我自己禁不了啊。不如在神灵面前发个誓,从此戒酒。”而神灵面前发誓,需要备办酒席做贡品。他妻子信了他的鬼话,还喜孜孜备了一桌酒肉。刘伶对着虚拟的鬼神,顶礼祝祷:“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刘伶竟然是在劝鬼神切莫听妇人之言。礼毕起身,大快朵颐,把供桌上的酒肉一扫而光。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有关典故

孔融:孔融让梨(小学生都知道,我就不介绍了)

陈琳:檄文如箭。袁绍发动官渡之战讨伐曹操,战前让陈琳写了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曹操当时正患头风,听完檄文后,头骨一震发麻,头风病愈,于是起兵抵抗袁绍,最终一举击溃袁绍。事后曹操说陈琳檄文如箭.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较有名的典故是:刘伶醉酒。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还有一则与刘伶有关的好玩故事,不知是否属实:刘伶的“鹿车”后跟着一小童儿,还扛着锄头,非常奇怪。路人问小童儿,小童儿答:“醉死了好埋呀!”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讲故事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