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历代帝王庙里刘备神位会被放入两汉各个

来源:www.gzhuiyi.net   时间:2022-07-08 11:25   点击:154  编辑:鲍真   手机版

这是古代的正统思想导致的,《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思想确实是民间比较认可的。所以确实是以蜀汉为正统。曹操生前没称帝,虽然被追封为帝,但是没有曹操也正常。因为以蜀汉为正统,所以吴国和魏国的皇帝都没有入祭也是正常的。既然曹魏的正统性都不被认可,那么接受曹魏禅让的西晋自然也不被认可。东晋第一位皇帝晋元帝却在帝王庙中,是因为东晋保存了汉族血统与文化,是有功劳的,这是特定的时代导致的。

何止是曹魏,东吴的皇帝没入选,就连秦始皇,晋武帝,隋文帝都没入选。本来朱元璋一开始入祀十六位帝王,是有隋文帝的,后来朱元璋把隋文帝给移出来了。这和隋朝短命是有很大关系的。秦朝也是如此,秦始皇被认为是暴君,不给入祀。西晋二世而乱,也涉及到上述所说的正统性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祭祀他们不吉利。虽然他们本身有很多功绩,但是奈何王朝短命。

到了清朝,入祀的帝王不断增加,康熙曾经留下谕旨:除了因无道被杀和亡国之君外,所有曾经在位的历代皇帝,庙中均应为其立牌位。

在帝王庙中,还有79位名臣。其中三国时代入选的是诸葛亮和赵云。这已经明显得不能再明显了,就是以蜀汉为正统。而刘禅亡国,没有入选。所以东汉之后,只有刘备入选,之后一直到东晋才有晋元帝。

其实一直到北宋,都是以曹魏为正统的。西晋一统,西晋是接受曹魏的禅让,曹魏自然是正统。司马光呈给皇上的《资治通鉴》明确地使用曹魏的年号。司马光的理由是谁占据中原谁就是正统,不占据中原的就是偏安小朝廷。南宋朱熹编修《通鉴纲目》, 号称“辨名分,正纲常”,以蜀汉纪年代替曹魏纪年。当时金国占据曹魏的地形,也就是占据中原,南宋偏安苏杭,只好自比蜀汉。东吴是既没有占中原,又没有禅让之名,更不是汉室宗亲,怎么轮都轮不到他。

从南宋开始,蜀汉就成了正统了。

朱元璋在寺庙当过和尚,为什么当上皇帝后不学武则天兴修寺庙?

这就要讲清楚朱元璋当和尚的原因,可不是因为热爱佛教,而是走投无路。而且他当和尚的经历,想起来都是泪,现在我就给大家好好讲讲他当和尚的前后经过:

朱元璋(朱重八)小时候命运实在悲惨,因为不好好放牛,结果被地主赶回家。经历了短暂的家庭团聚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灾难,由于瘟疫肆虐,加上到处闹灾,灾民遍地,元朝朝廷封锁了很多地方。导致朱元璋一家去要饭都出不了门,父母活活饿死,大哥也被饿死,走投无路之下,朱重八出家当了和尚。

我们不禁要问,既然走投无路可以当和尚,为什么其他快饿死的人不去当和尚呢?最起码能保命啊?这就要讲一下元朝的和尚了,在我们现在也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当和尚的。据杨角风亲自到杭州灵隐寺调查,想当和尚是有条件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得硕士毕业,英语六级,三证齐全,会背诵《金刚经》、《法华经》者才考虑。

在元朝是一样的,朱元璋出家当和尚跟给地主放牛,性质是一样一样的,都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开寺庙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大地主,平时开门迎接香客,租地收租金,但是到了灾年,庙门都是紧闭的,俗话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自己这些和尚都吃不饱,哪里普救得了众生?

更重要的在于元朝信奉佛教,据说信奉到荒谬的程度,或许是由于蒙古人多年征战,烧杀抢掠做多了,内心也需要平静,这时候藏传佛教就开始流行。由于皇帝特别信,导致和尚有很多特权,甚至有说元朝律法讲,元顺帝时候,女子出嫁,要请和尚来“开红”,即使是皇宫也不可避免。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其实翻翻历史书,凡是两个朝代更迭时,新朝代记载的前朝历史中,末代皇帝往往都是骄奢淫耻的。

寺庙的另外一个特权就是不用缴税,所以一个寺庙中除了少数会念经的和尚外,其余都是给寺庙打工的。元朝的和尚地位很高,而汉人被划分到第三四等公民,甚至在元朝统治者眼中,汉人跟一头驴子等价,所以,和尚也不是汉人能随便当的。

朱重八之所以能到皇觉寺当和尚,主要还是父母的功劳,因为小时候的朱重八体弱多病,他的父母曾经到皇觉寺许过愿,皇觉寺的方丈应该也认识朱重八。家里人都死光了后,或许有邻居建议,或许上天注定,总之朱重八稀里糊涂地就走到了皇觉寺,方丈见他可怜,又见他身体也算硬朗,能干活,这才收留了他。但我觉得,方丈收留他,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可怜,或者是能干活,更重要的应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朱重八是有文化的!

这非常好理解,历朝历代,挨个数数,五百多个皇帝,哪个不识字?没有文化是断然当不了皇帝的,而且文化造诣低了,也当不上皇帝,虽说朱元璋文化水平相比较其他各位皇帝低一些,但放在过去也至少专科毕业了。

那么他的文化是在当和尚的时候学的?

并不完全是,这就要提到他的母亲,也就是陈氏,可以这么说,朱元璋之所以能打下天下,建立大明王朝,有两个女人的功劳很大,一个就是他母亲陈氏,一个则是他的妻子马皇后。

陈氏并不是一般的女子,她的父亲后来被朱元璋追封扬王,意思可以理解成扬州的王。陈父本是南宋将领,在跟蒙古军最后一次大战“崖山之战”后,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了海,一同跳海的人还有很多。至于陈父是跟蒙古军战斗中落海,还是自行跳海不得而知,总之陈父大难不死捡回了一条命。

后来跑到扬州娶妻生子,生下了两个女儿,老二就是陈二娘,朱元璋的生母。从小陈父就教她读书写字,所以陈氏是认字的,小时候的朱重八也就在母亲的教育之下,认识了一些字。

这也使得小时候的朱重八成为了小伙伴的“首领”。这里面有一则趣闻,说是朱重八小时候跟小伙伴们玩“过家家”的游戏,规则就是写个字,谁认识谁就当皇帝,结果每次都是朱重八自己写字自己认,再自己当皇帝。小伙伴汤和啊、徐达啊、周德兴啊,都是他的大臣,朱重八一高兴还赏他们馍馍、大饼啥的,可惜每次都空头支票。时间长了小伙伴民心不稳啊,最终朱重八铤而走险,杀了地主刘德一头牛,吃饱喝足之后,把牛尾巴插进山洞,说牛跑进去了,他们拉断了尾巴。可惜他们的肚皮出卖了他们,刘德当着小伙伴们的面胖揍了一顿朱重八,为什么后来他们一致追随朱元璋,原因就在这里。如果没有家庭的这次变故,朱重八必然不会去当和尚,不去当和尚,也就没有后来化缘的经历,没有后面化缘的经历,也就没有后来的朱元璋。

当了和尚的朱重八也并没有高枕无忧,在其他和尚眼中,他就是一个长工,啥活都得干的。但是朱重八并没有怨言,相对于饥饿来讲,脸面并不叫什么。

可惜好景不长,两个月不到,寺庙也撑不住了,于是方丈某一天把大家召集起来,打算派出一部分人去化缘,很不幸,朱重八被挑中了。

一起化缘的和尚骗他,说西边有大饼,于是朱重八就一路往西讨饭,可惜越往西旱情越严重,越讨不到饭。也正是这四年的讨饭生活,练就了朱重八一身本领,也留下了很多趣闻轶事,比如传统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就是讲的朱元璋讨饭时发生的故事:说的是某一天朱元璋接连三天没有讨到饭,饿的晕倒过去,被两个乞丐给救了。这俩乞丐也穷啊,把乞讨来半碗馊米饭、一根烂菠菜、一块霉豆腐揉吧揉吧,弄到一个锅里,倒上水咕嘟咕嘟,熬了一碗汤给他喝。我的天呐,真是天下的美味,迷迷糊糊的朱元璋一口气喝完,意犹未尽,问这两个乞丐这是什么?

其中一个开玩笑讲,这就是“珍珠翡翠白玉汤”,其实珍珠就是米粒,翡翠就是菠菜,白玉就是豆腐。多年之后,朱元璋当上了皇帝,某一次食欲不振,突然就想起来“珍珠翡翠白玉汤”,叫御膳房做,结果做不出来。后来张榜后,两名乞丐又来了,可惜原样做出来的汤实在是难以下口,但是朱元璋忆苦思甜,命令大臣们都喝……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传说,但足可见朱元璋要饭生涯的艰难与困苦!

毕竟人的双脚步伐不是同样大小,走了四年之后,朱重八划了一个圆,又回到了皇觉寺,结果招惹了官兵,一把火烧了寺庙。

再后来朱元璋就加入了起义军。

实际上寺庙之所以被烧,就是因为每个寺庙就是一个小庄园,而且经常藏着明教或白莲教。以前朱元璋是农民,后来他当了统治者,哪里还希望寺庙存在,寺庙越多,对他的统治越不利,而且他对和尚没啥好感,自然就不大力推崇佛寺了。

这个问题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朱元璋跟武则天一样,并不厌恶佛教,而是跟很多知名僧人,交往甚密,并且兴修了众多的寺庙。

武则天,在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之后到长安的皇家寺庙感业寺出家为尼。

据说,武则天在这里受到了一个名叫薛怀义的僧人的百般呵护,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也是在这里,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重逢,从此开始走上了登上皇位的历程。

武则天因此对寺庙的感情很深,并且大力兴修寺庙。她可能还有其他目的吧,大家可以猜猜看。

朱元璋,素有“乞丐皇帝”之称,自幼家贫,父母兄长去世后,都没有地方安葬。因为父母去世,朱元璋没了生活来源,十七岁的他只能跑到了皇觉寺出家为僧。

朱元璋在皇觉寺当了还不到五十天的扫地小沙弥,就因寺庙缺粮,被迫开始了四处游历乞讨的生活。这一去,就是三年多。朱元璋这三年的生活是很悲惨的,但给朱元璋的触动也很大。

我们可能会认为,朱元璋此时会愤世嫉俗,对寺院也心怀恨意。其实没有,这段经历反而让朱元璋“立志勤学”。二十多岁的朱元璋,经过三年游历,重新回到了皇觉寺。从此,朱元璋开始读佛经,习武艺,博览寺院中众多的各类藏书。一直到三年之后,二十四岁的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开启了帝王之路。

朱元璋等于是在皇觉寺念完了大学,开启了心智,他不会恨皇觉寺的。这一点,我们从朱元璋登基后,下旨修建的寺庙数量就可以知道了。

朱元璋登基后,先后修复或者新建了般若寺、碧峰寺、西天寺(三山寺)、百福寺,梵惠寺、天界寺、天禧寺、能仁寺等等为数众多的寺庙。

现在南京的鸡鸣寺、灵谷寺,都是洪武年间重新建造的,是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朱元璋还给南京栖霞寺赐过牌匾,给于田产。洪武年间,僧人自己还建立了南京著名景区燕子矶的观音阁。

由此可见,朱元璋并不厌恶寺院,在位期间,至少修缮建造了大大小小几十座寺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