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历史上有哪些真实的“比武招亲”的故事?

来源:www.gzhuiyi.net   时间:2022-06-09 17:10   点击:292  编辑:司华   手机版

历史上应该也有比武招亲这些事情,但都是在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的,万一两人武艺差距太大,出了大事对双方都不好,毕竟都是皇亲国戚,高官大吏之子。听说过隋文帝杨坚的外甥女宇文娥英,曾靠比武招亲招到了当时的名将李崇之子李敏,李敏有着文韬武略之才,后来被封为上柱国,这在当时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

“雀屏中选”这一典故出自《旧唐书·太穆皇后窦氏传》,比喻被选中为婿。这一典故记载了历史上最为著名一次比武招亲:

北周末年,大司马窦毅在长安摆擂比武,为女儿招亲。其办法是在园子里放置一个屏风,屏上画两只孔雀,求婚者在百步之外搭弓射箭,射中孔雀者即为窦小姐的夫婿。

窦毅这个女儿相貌美丽,又学识不凡。且窦毅的妻子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毅女儿是皇帝的外甥女,娶了窦家小姐就攀上了皇亲国戚。因此,消息一传开,贵胄王孙、豪门子弟数十人争相上场一展身手,都希望能成为窦毅的乘龙快婿。

射者数十人,皆不合要求。唐高祖李渊最后射出两箭正中孔雀两只眼睛,于是就把窦家小姐嫁给了李渊。后来李渊果真当上了皇帝,窦家小姐做了皇后。这不能不说,当初的比武招亲太正确了,故此成择婿之经典。

历史上真实的雍正是怎样的?

雍正是一个勤政、有魄力、有能力的帝王,在位13年,他把康熙爷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地干干净净,也给乾隆皇帝弘历留下了丰厚的基础。雍正承先启后,是康雍乾盛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雍正人生中有两条重要准则,一是“朝乾夕惕”,一是“以勤先天下”,雍正的一生都在始终如一的坚守这两条准则。

首先是勤政。雍正“以勤先天下”,意思是要用自己的勤奋给天下人做出榜样。在位期间,雍正每天只休息4到5个小时。一年之中,雍正几乎全年无休,只有生日、年三十等少数几天才会给自己放一天假。

二是能力强、有魄力。雍正建立密折制度,允许各级官吏给皇帝直接上奏,畅通了帝国上下的沟通渠道,有效防止欺君罔上,从而巩固了皇权;设立军机处,作为皇帝决策的最高秘书机构,架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同样加强了皇权;推行改土归流,收回西藏土司们的行政特权,改为由朝廷直接任命当地官员,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无阻;颁布摊丁入亩制度,推广“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减轻了广大平民百姓的纳税负担。使赋税制度更加合理;建立秘密立储制度,即将事先拟好的传位诏书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只有在皇帝驾崩后才能打开并宣告继承人,这一制度使得清朝后世再也没出现过类似康熙晚年的太子之争。

三是施政严厉。康熙临终前对雍正说:“我就是因为对下面太纵容,才使得官僚系统贪腐问题严重、国家机器效率低下。我选择你作为继任的皇帝,就是看重你行事风格严厉。因为只有采取严厉措施、整肃朝纲,才能使大清帝国重回正常轨道“。这段话深刻的揭示了雍正皇帝的行事特点,就是严厉。他刚刚登基,就开始清理国库,追讨欠款,并且宣布就算是当年康熙爷宽宥的人,到了他这里,也不能豁免,否则一律抄家处理。追缴到自己的弟弟即康熙十二子胤裪,因为无法还清欠款,当即下旨要抄家变卖家产。连一向与雍正交好的老十三来讲情,也被严厉斥责“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查,朕必亲自查出!”。由此可见雍正行事风格之雷厉风行和无情。

四是生活简朴。雍正一生简单而节俭,没有像他老爸康熙和儿子乾隆那么铺张浪费,没有像他们一样南巡,劳民伤财。他也没有大兴土木,修建离宫别苑,没有后宫佳丽三千。

五是政绩显著。雍正在位的十三年间,百姓安居乐业。雍正末年,国库存银由康熙末年的七百万两,增至5000多万两。可以说,雍正积攒的家底,是乾隆盛世的重要基础。另外,雍正也使出霹雳手段惩治贪官。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能臣干吏辈出。

雍正的缺点当然,除了优点,雍正肯定也是由缺点,毕竟人无完人。雍正最大的污点就是大搞文字狱,制造了许多抄家灭族大案,吕留良案就是其代表。给吕留良定罪时,虽然吕留良本人已经死了。但雍正依然将其挫骨扬灰,并满门抄斩。据说雍正的死就跟这个案件有关。传说吕家有一个小姑娘吕四娘逃过了此劫,从此勤学武功,立志报仇。雍正十三年,吕四娘潜入宫中,刺杀了雍正,并割下了雍正的头颅。因此,雍正的陵墓中是没有头的。这个传说的真假还有待进一步地验证。

总结“朝乾夕惕”是雍正的人生准则,意思是早上自强不息,晚上小心谨慎,雍正一生都践行着这个准则。正因为如此,他才能由如此的做为和成就。

关于历史上真实的雍正皇帝,其他优质作者都一一回答了。

今天只想说一下雍正皇帝对待自己妃子们的态度。

雍正对待自己的女人并非凉薄寡恩,他一生都喜欢着年妃,对皇后和其他妃子也没为难过,都一视同仁。

雍正皇帝的一生可谓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然而他的后宫婚事生活与其政治斗争经历相比就平淡逊色一大截了,《甄嬛传》算不得雍正皇帝的真正后宫故事。

之所以雍正皇帝后宫一片安宁,这也许是他一门心思大搞改革和有几位得力的后妃有关系。

雍正皇帝一生只娶了八位后妃,远比不上康熙皇帝、乾隆皇帝,这对于一个高高在上的大清盛世皇帝来说,可以说是“不近女色”了。

实际上,雍正皇帝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也是如此:权欲旺盛,其他欲望寡淡。

当年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雍正皇帝就是众多成年皇子中娶妻纳妾最少的一个,据史料记载只有一妻一妾,那就是那拉氏和李氏。

这种情况可能与雍正皇帝信佛有很大的关系。

雍正皇帝还是四皇子的时候,在藩邸就非常喜欢读佛典,并摘录了一本《悦心集》,将他喜爱的一些佛家言论汇编起来,时常拿出来进行品鉴,其中有一首无名氏的《醒世歌》,里面有这样的内容: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有何功。

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大藏经》中空是色,《般若经》中色是空。

……到头辛苦一场空。

……从头仔细思量看,便是南柯一梦中。”

一个汲汲于权力争斗、大搞改革的人,却偏爱读什么“看得浮生总是空”、“到头辛苦一场空”“便是南柯一梦中”等诗句,着实是一种自我解嘲。

许多研究雍正皇帝的学者也都认为他是以信佛作为争夺储位的掩护。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但纵观雍正皇帝这一生,尤其是他极度矛盾的自疑和自责心理,如果说他是假信徒,也实在是冤枉他了,尤其是他一辈子几乎没干过什么比较著名的风流事,特别是相对于他的祖父、父亲和他的儿子来说,若不是笃心佛家,恐怕是很难办到的。

顺治皇帝曾经取过法号“痴道人”,雍正皇帝也自视为“野僧”,并写了一首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谁道空门最上乘,谩言白日可飞升。

垂裳宇内一闲客,不衲人间个野僧。”

总的来说,雍正皇帝自诩自己是个一脚在佛家里、一脚在俗世间的“野僧”。

像这样一位半俗半僧的皇帝,自然在私人欲望上有些收敛,就像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也是由于佞佛而整肃后宫,结果多年无子。

但是雍正皇帝不像萧衍那样拜佛拜到发疯的程度,他对于自己的江山看的尤其重要,所以他不仅生了十个儿子,而且还大搞改革,整肃朝纲,使得清朝国力更上一层楼,更是设立军机处和创建秘密立储制度,解决了军权和立储问题,所以没有出现“侯景之乱”的事情。

雍正皇帝对待自己的妃子,不但不像《甄嬛传》里面那样性情凉薄,反而是在历代清朝皇帝里面最好的。

他对待自己的八位后妃可以算得上一视同仁,地位平等,皇后那拉氏是费扬古之女,是康熙皇帝在世的时候指配为婚的,但在雍正九年病逝。

李氏为雍正生了三子一女,也没有过什么“专房之宠”,只是因为她侍奉雍正皇帝的时间最长。

钮祜禄氏生下弘历,也就是后来继位的乾隆皇帝,在民间的史话里引出一段公案,说雍正缺少子嗣,将海宁陈世信阁老之子抱进府内云云。

其实,雍正皇帝的子嗣还算比较兴旺,完全没必要生前指定一位抱养的孩子为储位之君,于情于理,均属无稽之谈,何况还要让汉人的孩子去替满人坐江山,这有点不合情理,无须细辨。

如果在这八位后妃中要分出高低,说哪一位更受雍正皇帝的宠爱,那么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似乎多分了一些恩宠。

年氏在雍正藩邸的时候就受封为侧妃,雍正皇帝即位后直接被册封为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中宫那拉氏皇后。

年氏先后生养三子一女,但只有一个儿子活了下来,也就是皇八子福惠,其余都没有活到成年。

年氏病危的时候,雍正皇帝很是伤心,说:“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朕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疾尽礼,实能赞襄内政。“

也就是年氏并不像《甄嬛传》里面的年妃那样,妒忌皇后,大闹后宫,针对甄嬛和其他后妃,而是一位对丈夫贤淑温柔,对皇后恭敬有加,还能帮助皇后管理好后宫一切事务,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

所以早在年氏患病前一年,雍正皇帝已经下定决心惩治年羹尧,但碍于年氏的脸面,所以一直隐忍未发,而年氏病逝后不到一个月,年羹尧也被赐死。

对于雍正皇帝这种意志坚定、性格刚毅、权谋无双、心狠手辣的皇帝来说,后妃无法干政,也无法影响朝政,甚至连枕边风都无法对雍正皇帝起作用,只有年氏能使他投鼠忌器,足见他与年氏的情分不同一般。

而且雍正皇帝也就杀死了年羹尧和几个儿子,对其他年家成员也并未赶尽杀绝。

所以雍正皇帝的真实形象还算不错,当然仅对于自己的女人,对待兄弟们,对待臣子们还是很残忍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