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国 爱家乡的故事?

95 2024-09-14 04:49 admin   手机版

一、爱国 爱家乡的故事?

我的祖国,因为他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悠久历史,我爱我的祖国,因为他博大精深蕴藏着无尽的宝藏,连绵的沃土;我爱我的祖国,因为他文明进步,美丽富饶,因为他博大精神蕴藏着无尽的宝藏,连绵千里的沃土;我爱我的祖国,因为他文明进步,美丽富饶。蕴育着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我爱我的祖国,因为他培育了许许多多德才兼备的人才,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我爱我们的祖国,更爱我的家乡――精河。

美丽的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我的家乡就住在这美丽的天山脚下。这里有一望无际,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有漫山遍野的牛群和羊群,还有那数不尽的麦田,棉田,钩稽地,蔬菜大棚。你瞧,黄的是麦穗,白的是棉花,红的是钩稽,绿的是蔬菜。田地里有农民们忙碌的身影,有丰收的喜悦。我爱祖国,更爱这可爱的家乡!

二、爱国将领的简短故事?

爱国将领邓世昌

邓世昌是晚清北洋海军爱国将领,广东番禺人。少年时目睹西方列强军舰在中国海区横行,立志献身保卫海疆。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邓世昌任中军中营副将、“致远”舰管带。以治军严格、忠勇刚正闻名。

1894年9月17日,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三、关于爱国爱家乡的小故事?

“船王”包玉刚:勤俭自立 爱国爱乡

从古至今,除了秉承“诗书传家久”的书香世家,不少商人家族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宁波镇海横河堰包氏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横河堰包氏原籍安徽,北宋孝肃公包拯为其祖先。包拯长子包绶的六世孙包元吉官至南宋翰林院待制,是包拯子孙中由安徽迁往江浙的第一人。清康熙年间解除海禁之后,沿海港口城市宁波从商者日众,包氏后人大约从此时开始涉足商业。据宁波天一阁藏《包氏家谱》记载,包拯第二十世孙包奎祉偶拾巨金后将财物奉归原主,失主为感谢他,邀请他一起前往福建经商,包奎祉“由是获利起家”,家道蒸蒸日上,他即是号称“世界船王”的包玉刚的太祖父。

包玉刚(1918年—1991年),原名包起然,16岁随父亲包兆龙在武汉的自营鞋庄工作,抗日战争后转而从事金融业,1955年开始在香港经营海上航运贸易。由于他善于分析世界经济动态,又有曾在银行工作的背景,至1980年,其名下已拥有200艘商船,排水量总计2000万吨,居世界航运业之首,时称“世界船王”。

包玉刚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的好学、自律分不开。在武汉时,他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学习金融管理。在香港时,他每天晚饭后学英语,还常向女儿请教英文的日常用语。他的座右铭是“持恒健身、勤俭建业”。包玉刚非常重视体育锻炼,每天都坚持跳绳两百下、游泳半小时,还送给经理级的下属每人一根跳绳,希望大家都学他多运动。论及勤俭,包玉刚曾劝勉少女时期的大女儿,希望她不要在物质上耗费太多,他说:“记住,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摆阔的,有鞋穿就不用买鞋。”他自己常穿着一件补过好几次的破旧毛巾衣去游泳。在生活上,他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他说,航运管理千头万绪,需要集中精神应对,因此“私人生活要有纪律,有条理”。

包玉刚与妻子黄秀英共育有4个女儿。包玉刚教育女儿们,女性一定要自立自强。他对大女儿包陪庆说:“陪陪,在这个世界上,男也好,女也好,都要学会用自己的双脚站立,都要经济独立,一辈子不要靠父母和家庭背景,不要依赖丈夫和别人。要做到这点,你必须多读书,努力学习和积累知识,好独立谋生。”今天,包玉刚的女儿们继承了包玉刚所开创的事业并发扬光大,与父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包玉刚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爱国爱乡的情怀。他在内地广做慈善,捐资修建了北京兆龙饭店、宁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包兆龙图书馆等。自1978年始,包玉刚即与国内造船企业签署协议,订制多艘船只,推动中国船舶业走向世界。包玉刚叮嘱女儿们要热爱祖籍国。他说:“无论加入了什么国籍,无论成为哪个国家的媳妇,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父亲包兆龙去世后,包玉刚为父亲的青铜塑像题辞,亲书包老先生遗训:“叶落归根,建设家乡,热爱祖国”。在怀念父亲的同时,也向世人表达了自己“不忘父母之国”的心愿。

包玉刚去世后,包陪庆带领妹妹们继续为宁波大学捐资修建教学楼、设立各类奖学金,她还受邀成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第二届理事,捐资让1万名四川贫困白内障患者接受了复明手术,将父亲生前的慈善公益事业持续下去。

四、关于中秋爱国的故事简短?

岁岁中秋,今又中秋。与往年不一样,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让人们对今晚的皓月多了几分期待。

  “4302个家庭终于团圆了”,中秋节前夕,这则消息让无数人感怀不已。公安部“团圆”行动开展以来,已找回失踪被拐儿童4302名,这个阶段性成效,意味着这么多孩子的家由破碎变得完整。面对这个中秋,饱尝离散之苦的这些家庭一定更懂得亲情可贵,也会发自肺腑地感谢公安部门,感谢每一位热心人的帮助。

五、袁隆平的爱国故事简短?

袁隆平院士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六、爱国名人故事简短?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1894年7月, 日本侵略军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袭击,清政府迫不得已宣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护送援军到鸭绿江口。17日返航旅顺途中,突遇原挂美国国旗后改悬日本国旗的日本舰队袭击。致远号即舰长邓世昌毅然下令升起本舰军旗,下令开足马力,准备撞沉日舰灵魂“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沉,全舰250名官兵壮烈牺牲。

七、明代爱国故事简短?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额森)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八、钱学森爱国故事简短?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成员之一。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钱学森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即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诞生了。这是由冯·卡门提出命题,钱学森做出结果,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项公式。

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能够放下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下祖国。我就应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回到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认为:钱学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前进。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文件”通知他,不准离开美国。本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驳船,准备由水路运回祖国。可美国海关硬说他准备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中藏有重要机密,诬蔑钱学森是”间谍”。其实,这些书籍和笔记本,一部分是公开的教科书,其余都是钱学森自己的学术研究记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天之后,钱学森突然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看守人员每一天晚上隔10分钟进室内开一次电灯,使他根本无法入睡。钱学森的遭遇,引起加州理工学院中坚持正义的同事和学生的同情,在他们和其他正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尽管有种种限制,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

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状况,和中国科学家、留学生讨论建设祖国的有关问题。为了能够迅速地回国,他租房子只签订短时间的合同。家里准备了3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能够搭飞机回中国。

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了解他的状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的中国代表,在会谈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归国问题。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到中国。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清晨,钱学森就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天安门广场。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必须能回到祖国。此刻,我最后回来了!”

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美国定居,且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幻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下了这一切。在经济大潮如洪水猛兽般地冲击社会的这天,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地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显示了爱国对志士仁人的撼动力。

九、爱国人物简短故事?

一、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二、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三、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四、于谦一身清白

于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19岁时写《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诗明志,激励自己。在他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蔑视荣华富贵,珍视道德修养。

于谦巡抚河南、山西达19年。当时封疆大吏进京述职,多要向朝中权贵有所馈赠,而于谦每次进京,部是"空囊以入"。好心人劝他:"虽不愿送金银珠宝攀附权贵,至少总要带点土特产线香、磨菇、绢帕之类的东西才好。"于谦哈哈大笑,举起双袖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就此作七绝一首:"手帕磨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可谓一生清白,两袖清风。

五、宋庆龄的执着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六、张伯苓的强国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八、华罗庚立志回国

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九、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十、周恩来言出必行

周恩来同志,一生严于自律,品德高尚,为世人所景仰,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而纵观周恩来同志的一生,他无时无刻不再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周恩来在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十、爱国故事简短题目?

钱学森爱国故事: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40多年过去了,如今钱学森已90高龄。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