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读了这两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自相矛盾和画

来源:www.gzhuiyi.net   时间:2022-10-01 03:06   点击:96  编辑:匡晶   手机版

读寓言两则——《自相矛盾》和《画蛇添足》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读寓言,就要想明白故事是讽刺什么,或是劝诫什么,或是教训什么。《自相矛盾》的作者是韩非,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尊称为韩非子。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是韩非矛盾学说的寓言体现,用逻辑学的话说,两个相互否定的命题是不能同时成立的,二者不能为真。

在百家争鸣的那个时代,韩非通过这个故事,意图说明法治与礼治是对立的,着意批判儒家宣扬的礼治思想,为法治战胜礼治制造理论根据。

后人总结的故事的寓意是: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抵触。

其实,韩非是想说,儒家的礼治和他的法治是不能并立于世的,礼治不如法治,请“买”我的法治治理国家!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发散思维,就还可以想到: 故事告诉我们,要诚实,不撒谎,否则极易自相矛盾,自取其辱。

说老实话,做老实人,老实做事。……《画蛇添足》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教导后人怎样做事、治国。故事的寓意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自作聪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

还可以发散思维: 聪明的、有能力的人不一定能够成功。

蛇先成之人最终失掉了到手的酒,就是明证。

落后了不要放弃。

凡事不要轻言放弃。

最终得到酒的人如果放弃了,就没有这个故事了。

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会盲目乐观,从而招致失败。……真是“小故事,大道理”啊!

画蛇添足和掩耳盗铃出自哪里?

掩耳盗铃的出处

《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原指偷铃铛的人因为怕别人听到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画蛇添足的出处

西汉·《战国策·齐策二》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昭合以为然,解军而去。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多此一举

掩耳盗铃和画蛇添足出自哪本书?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故事出自于《吕氏春秋》,它说的是一个贼去偷人家的铃铛,他明知道铃铛会发出声音而导致主人会听到而发现他,却捂着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就会听不到了,讽刺了一部分自作聪明的人做着自欺欺人的勾当,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讽刺了有些人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

画蛇添足是克雷洛夫寓言故事吗?

是中国寓言故事。

画蛇添足成语寓言故事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蛇本来没有脚却被人给它强行加上脚,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

以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画蛇添足"这句成语,比喻有的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办糟了。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