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李密读书典故?

69 2024-10-30 09:05 admin   手机版

一、李密读书典故?

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原是贵族出身,后来家境破落。但他喜欢读书,从不浪费能够用来读书的点滴时间。

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就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十分专注。

这一情形恰巧让大臣杨素看到,杨素问道:“你是哪儿的书生?”“我叫李密,辽东襄平人。”“你读的是什么书?”“《汉书》中的《项羽本纪》。”

杨素很亲切地跟李密详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前途无量,便鼓励他:“你这么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好朋友。

公元613年,杨玄感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兵败身亡。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瓦岗军的首领。

后来,人们用“牛角挂书”来形容读书非常刻苦努力。

二、负薪读书典故?

形容勤学的典故。

事出《汉书·卷六十四·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大意是说,朱买臣家里比较贫困,买不起什么东西,他又很喜欢读书,而他家里的生计要靠砍柴出卖来维持。因此,朱买臣利用担柴草的时间边走边读书。

三、刘项读书典故?

刘项原来不读书”?真是冤枉两位牛人了,项羽是官僚出身,当然要读书,刘邦虽然是个街痞,但有小学同学做证,他读过书。但一句诗让二人背上甩不脱的黑锅。老毛还借用过这一典故。

《史记》记载,项羽出生在楚国的官僚家庭,习文练武是必修课。但是他学书法,没耐心,写的像鬼画符;学剑术,不喜欢,练的像舞烧火棍。他叔叔项梁火了,问他为啥不好好学习。项羽说:“写字就是用来记姓名,剑术只能抵挡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学能抵挡万人的方法。”

项羽不是不爱学习,而是心太大,容不得肤浅的东西。于是项梁开始教他兵法。但是学了点皮毛后,项羽又没耐心了,不想再学了。

《史记 高祖本记》中虽然没有记载刘邦学习的事,但《卢绾传》中记载,刘邦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长大后,“俱学书,又相爱也。”也就是说他俩是发小,一起出生,一起长大,一起上学,非常要好。

四、勤奋读书典故?

勤奋读书的五个典故: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焚膏继晷、悬梁刺股、囊萤映雪。

一、闻鸡起舞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 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然糠照薪、发奋图强、锲而不舍、鸡鸣而起、废寝忘食、自强不息、发愤图强

【反义词】自暴自弃、苟且偷安

二、凿壁偷光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只是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示例】: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 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焚膏继晷、穿壁引光、匡衡勤学、凿壁借光、囊虫映雪、随月读书

【反义词】目不识丁、不学无术、胸无点墨

三、焚膏继晷

【解释】: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永远在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夜以继日、以夜继日、坐以待旦、凿壁偷光、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反义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四、悬梁刺股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释义:苏秦读书想睡觉的时候,会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流出来的血到了他的脚上。

【示例】:我悬梁刺股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清·李渔《比目鱼·赠行》

【近义词】裹足取暖、悬头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映雪读书、韦编三绝

五、囊萤映雪

【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出自】: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虽然没有受过在战场上拼搏,睡卧于霜雪之中的苦,但是受过利用雪的反光的劳苦。

【近义词】囊萤积雪、裹足取暖、囊萤照雪、孙康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随月读书、映雪读书

【反义词】不思进取

五、孔子读书典故?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六、古人读书典故?

1、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2、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3、“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4、“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七、读书写字讲故事造句?

班级庆六一开展读书写字讲故事活动。我参加了学校读书写字讲故事培训班。在幼儿园我学会了读书写字讲故事。

周末我在家教弟弟读书写字讲故事。我即将参加读书写字讲故事比赛。放假了同学们在一起读书写字讲故事。

八、闹市读书的典故?

《后汉书·王充传》记载:“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 王充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对母亲孝当竭力,乡里人都称赞他。

王充13岁来到京城,在太学里学习,拜著名史学家班彪,也是班固的父亲为师。王充读书非常多,从不死记硬背原文章句。那时他家贫买不起书,就到闹市书店里,阅读卖的书,看一遍过目不忘。就这样,王充闹市读书,通晓了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他回到家乡,隐居下来教书。在市里担任过秘书长,因为多次劝谏长官,意见不合离去。

王充喜欢发表论说,刚开始听着挺诡异,到最后觉得有实在的道理。他认为那些俗气的儒生,只会墨守古文,大多失去其真谛。于是,他闭门潜思,谢绝婚丧嫁娶等一切应酬。

他在家中,门框上、窗户上、墙壁上,都放着刀和笔,历经30年的时间,在60岁的时候,终于写成了天下“奇书”——《论衡》。此书共85篇,20多万字,“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

九、下帷读书典故?

“下帷读书”是中国古代故事中的一个典故,传说发生在唐代的李白身上。

据说有一天晚上,李白正在家中狂饮,浪费了很多时间。突然间,他看到窗外的月影,觉得非常瑰丽,就放下酒杯,走到帷幕后面,取过一本书来看。他感觉心旷神怡,便越看越入迷。当他把书看完后,发现已是黎明时分。

李白在看书的时候完全忘记了时间,完全沉醉在书中的世界中,从而对传世经典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下帷读书”这个典故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言典故,将这个典故用于道德教育之中,告诉人们要抛弃浮躁的心态,培养专注和耐心,提醒人们,阅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通过阅读可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十、读书救国典故?

苏步青读书不忘救国

  苏步青,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