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方腊起义是被童贯镇压的。当然童贯只是挂帅,不负责具体的作战。所以真正镇压了方腊的人,是当时的一众北宋将领。
一、方腊起义的背景。方腊起义爆发的原因,与宋徽宗的个人爱好有直接关系。具体的说,就是宋徽宗除了喜欢书画之外,他还喜欢收集一些奇花奇石。
喜欢收集就喜欢收集吧,毕竟他是皇帝。只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全国有大把的人愿意跟朝廷做交易。既能赚到钱,还能跟皇帝攀近关系,何乐而不为呢?但问题在于,徽宗不愿意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买单。把话说的直白点,就是他喜欢白嫖。
东西,他想要。可是银子,他不给。
而且宋徽宗还不止是白嫖。除了白嫖,还让老百姓出运费。这就相当于,你开网店,隔壁老王来买你东西。不出钱也就罢了,他还让你出邮费。欺负人欺负到家了。
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
有啥样的领导,自然就有啥样的下属。宋徽宗不拿老百姓当回事,地方各级官员自然是上行下效,也不拿老百姓当人看。老百姓被这帮恶人压迫的民不聊生,活不下去了。然后自然就动了造反的念头。
方腊起义的前一年,江南正好大旱,地皮被晒得地裂叶枯,稻谷颗粒不收。老百姓惨到吃树皮草根,可官府却仍然派人上门讨税讨费,为了一点谷物钱粮,还闹出了很多人命官司。这一下就算是把江南老百姓激怒了。
于是乎,当方腊振臂一呼时,他就犹如一颗小火苗丢进了一堆枯草一样,瞬间在江南就燃起了熊熊烈火。方腊起义由此爆发。
二、起义早期势如破竹方腊起义后,义军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占领了包括现在浙江全境,以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等广大地区。起义军的人数规模从几千人发展到了几十万。
起义之所以会如此顺利,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北宋守内虚外,重北轻南。把全国最能打的精锐全部集中在了西北和华北,而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不仅驻军数量少的可怜,且战斗力还稀烂。
据《宋史》记载。自宋神宗推行将兵法改革之后,东南五路的禁军压缩到了仅约两万六千余人。并且就这么点人马。朝廷还担心武将会造反,便一而再,再而三的削减。截止到方腊起义之前,杭州当地驻军大概也就五千多人。就这么点人,而且还都是战斗力弱的兵痞子。怎么可能是几十万规模起义军的对手呢?
当然,北宋的兵分为禁军,厢兵,乡兵。杭州除了五千多禁军外,还有数量不等的厢兵和乡兵镇守。
但还是那句话,南方驻军战斗力差。禁军尚且战斗力稀烂。厢兵和乡兵又能有多强?这些人在战场上给起义军塞牙缝怕是都不够。
第二个原因是起义后,方腊制定了一套比较详细且具有可行性的斗争规划。
方腊的出身,有多种说法。有说他是开漆园的中农,也有说他是贫苦帮工出身,还有说他是明教教主的。说法很多。但是不管他的出身如何吧,他肯定不是一般人,因为他具有一般人不具备的战略眼光。
按一些史料的记载,方腊起义后,他立即制定规划。大致上来说,就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迅速组织群众,把盘子做大;
第二步,趁北宋朝廷没反应过来前,迅速控制长江,割据东南,与北宋划江对峙;
第三步,渐图进取。计划用十年左右时间推翻北宋王朝。
后来方腊起义的过程,基本就是按这个计划执行的。其第一步的进展,比较顺利。眼瞅着就要打到长江边了。只是可惜,方腊大意了。他严重低估了北宋朝廷的反应时间。这导致后来他的失败,变得不可避免。
三、起义迅速被北宋朝廷镇压前面说了,方腊制定的起义规划,讲究的是一个快字。趁官军没反应过来前,把部队规模做大。趁朝廷没反应过来前,完全控制长江,与北宋隔长江对峙。所以方腊与朝廷谁更快,谁就占有战略优势。
实事求是的说,方腊的表现没得说,已经很快了,历史上很少有起义者像他一样,能只用一个月时间,就召集几十万人追随自己。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看似腐朽不堪的北宋王朝,竟然能有比方腊还迅速的反应。
宣和三年(1121)正月,即方腊攻陷东南的次月,宋徽宗下令停止征缴“花石纲”,借此收买人心。同时他调集京畿禁军以及陕西六路蕃汉兵,共十五万,交由宦官童贯、谭稹统帅(两人都是宦官),分兵两路,向江南进军。
圣旨即日下达,即日生效。十五万宋军精锐分批出发,立即就扑向了江南。
由于长江此时还掌握在宋朝手里,所以宋军轻轻松松渡过长江。先灭掉了常州、苏州等地响应方腊的叛民。紧接着直抵嘉兴,与方腊军开战。
前面说了,方腊早期能势如破竹,与他占了北宋在江南驻军过少,且驻军战斗力稀烂的便宜有很大关系。
换而言之,就是说他没打过硬仗,没有见识过真正有战斗力的精锐宋军。
所以当北宋最精锐的西军杀到后,方腊义军可谓是撞到铁了,连番惨败。
宣和三年元月,宋军在嘉兴大败方腊军,斩首九千余人。
宣和三年二月,宋军收复处州、杭州。
宣和三年三月初,义军反攻杭州失利。宋军趁势反扑。宋军的杨可世、刘镇、王禀等将领分别进击,又攻陷歙州、睦州。
进入四月,义军驻守的衢州又失守,守将郑魔王被俘。当月十七日,重镇婺州再失陷。
至此为止,起义军所占据的所有大城市,六州五十二县,全部被官军收复。
四月十九日,宋将王禀攻陷青溪县。把方腊逼到了帮源峒。
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方腊身边的七万多人被团灭。方腊在掩护下逃亡,但最终还是被逮住。后押送往开封。
此后,义军残部虽仍在坚持斗争,但也是屡战屡败。到了宣和四年三月,起义完全被宋军镇压下去。
整个方腊起义历时一年零五个月,但以方腊被俘来计算,只有短短半年。
四,到底谁活捉了方腊?方腊的下场,很简单:被处死。这是大家都没有争议的。但到底在谁抓了方腊,这在网络上的争议就很大了。
看过《水浒传》原本小说的人认为,是花和尚鲁智深擒住了方腊。
却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走到一处山凹边……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庵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水浒传》看过《水浒传》电视剧的人认为,是武松单臂擒住了方腊。(不管是老版水浒电视剧还是新版,都是武松擒方腊)
但这些都是虚构的。在真实历史上,应该是韩世忠抓了方腊。相关记载如下。
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续资治通鉴》
韩世忠擒方腊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宋军歙州、睦州、衢州等地后,方腊为躲避宋军锋芒,便主动退守帮源洞。由于石洞的位置极为的隐蔽,宋军不知该如何进入,因而宋军一时之间也拿方腊没辙。
就在这时,当时在宋军中只担任裨将的韩世忠自告奋勇,通过问当地人,侦查到了进洞的一条小路。然后他偷偷的潜入洞中,在格杀数十人,一个人活捉了方腊。
另外还有一说是韩世忠抓方腊时,忠州防御使辛兴宗也在捉。最后让辛兴宗抓住了,让辛兴宗领了功。但后人一般认为,韩世忠才是抓方腊的人。辛兴宗是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抢了韩世忠的功劳。
镇压方腊起义的是童贯,而生擒方腊的是韩世忠,跟宋江没有半毛钱关系。
不过,宋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只不过他起义的规模比较小,跟方腊起义没法比罢了。
方腊,又名方十三, 睦州青溪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他之所以起义,跟宋徽宗的爱好不无关系。
方腊的家乡盛产各种名贵树木,他便开了一家漆园,生意做得还不错,家中储藏了各种木材,算是颇有家产了。
不过,宋徽宗继位之后,不好好当皇帝,喜欢研究各种艺术,除了琴棋书画之外,还喜欢收集天下的奇花异石,于是花石纲就诞生了。
这本来也不是啥大事,但宋徽宗因为不愿意为他的收藏爱好买单,所以官员们就到处抢掠百姓家的奇花异石,有时候为了得到一根好的木材,甚至将百姓的房子给拆了,搞得百姓流离失所,生活极为悲惨。
在这些受害的百姓之中就有方腊,当地造作局的官员知道他家有上好的木材,便时常上门强取,方腊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腊有漆园,造作局屡酷取之,腊怨而未敢发。
后来,方腊听说睦州在唐朝时期曾出过一个叫做陈硕真的女子,曾起兵造反,人称文佳皇帝,因此当地人都说睦州有天子之气,方腊对此十分相信,再加上他年轻时学会了一些旁门左道,擅长蛊惑群众,他便想趁着朝廷无道的机会造反,过一把皇帝瘾。
1120年年初,宋徽宗的宠臣朱勔在睦州加大力度抢掠花石,致使百姓怨声载道,方腊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暗中召集一些受害的百姓,以及一些无业游民,很快就召集到了一万多人。
当年十月,方腊发动起义,他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文武百官,由此成立了自己的小朝廷。
在起义之初,起义军缺少兵器,为了壮大势力,方腊常常用一些神鬼难测的事情煽动群众烧毁房屋,抢掠百姓的金银和子女,逼迫良民入伍。
由于百姓们久于安乐,不识兵革,所以都很害怕方腊的起义军,一听到大军经过时的鼓声就束手听命,纷纷加入到起义军中去,因此起义军在不到十天时间里就发展到十万余人。
无弓矢、介胄,唯以鬼神诡秘事相扇訹,焚室庐,掠金帛子女,诱胁良民为兵。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
从方腊发动起义的经过我们可以看出,他虽然打着反抗朝廷的旗号,但他的所作所为并不能代表正义,他组织的起义军也几乎都是乌合之众,不是正规的军队。
尽管如此,由于方腊起义军的人数比较多,所以很快就占领了一些县城,当地的官员也都被残忍杀害。
到当年十二月,方腊已经占领了睦、歙二州,并攻打衢州和杭州,到月底杭州被攻克,方腊下令将官员全部杀死,然后开肠剖肚,最后再来个万箭穿心,手段极为残忍!
不仅如此,方腊还下令在杭州城放火烧了六天,无数平民被烧死,而他们的财产则被充作了军饷。
到这个时候,方腊起义军的声势已经非常大了,朝廷得到急报之后,宰相王黼为了粉饰太平,竟然隐瞒不报,宋徽宗因此被瞒在鼓里。
就这样,一件奇特的事情发生了,方腊起义军四处征战,竟然没有遇到朝廷军队像样的反击,于是更多人宣布起义,比如说仙居的吕师囊,方岩山的陈十四,苏州的石生,归安的陆行儿,他们纷纷带着部众加入到方腊起义军当中。
到1121年年初,方腊起义军已经占领了浙江、江苏,安徽和江西一共六个州、五十二个县的地盘,起义军人数也发展到了百万人之多(包含附庸、随军的妇女和儿童在内)!
与此同时,宋江起义军也达到鼎盛,他正在谋划带领部众攻打海州。
宋江,山东郓城县水堡乡宋家村人,与当地许多百姓一样,他家也依靠梁山泊为生,但宋徽宗继位后,准备将梁山泊划归国有,许多百姓因此失去了生计。
宋江为人正直而重情义,为了解救穷苦百姓,他便召集三十六个人发动起义,史称宋江起义。
宋江起义之初,规模比较小,但宋徽宗是知道这件事的,只是他预计不足,并没有派遣大军征讨,而是派遣当地的提辖官去平叛,但因为宋军久疏战阵,军备不休,结果吃了败仗,宋江因此逐渐做大。
在最巅峰的时候,宋江起义军占领了从山东到河北数百里土地,起义军人数虽然无法和方腊起义军相比,但对宋廷的震动也非常大。
1121年正月,除了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之外,全国各地还有多股起义军在活动,到了这个时候,纸终于是包不住火了,宋徽宗最终得知了所有事情,但他觉得起义军人数实在太多,难以整征讨,因此感到非常惶恐,便下令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平叛之事。
在会议上,大臣们都没有什么好想法,只有一个叫做侯蒙的官员提出,宋江起义军的规模并不大,却能纵横数百里,可见宋江才智过人,不如将其招降,然后让其出兵配合朝廷军征讨方腊,岂不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宋徽宗听完侯蒙的话,非常高兴地对他说,你真是个忠臣啊!
不久后,宋徽宗就任命侯蒙为东平知府,让其全权负责招降宋江之事。但可惜的是,还没等侯蒙出发,他就因病去世了,宋徽宗便任命海州知州张叔夜代替侯蒙去招降宋江。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穆。
当时宋江正准备从海上登陆,然后再从陆地进攻海州,张叔夜得知这件事后,就让一千人在海边埋伏,然后让一支小股部队去引诱宋江。
由于之前遇到的官兵都不是很强,所以宋江有些疏忽大意,上了张叔夜的的当,他带领部众弃船登岸追击官兵,结果中了张叔夜的埋伏,损失极为惨重。
宋江便决定撤退,但等他来到海边,发现船只已经被官兵给烧毁了,他因此退无可退,最终选择投降张叔夜。
根据这一段记载,宋江起义军的规模应该是不大,最多就几千人,而且他当时也并非真心投降,只是为了保存实力罢了,这一点后来会说。
宋江投降之后,被朝廷安排去攻打方腊,当时宋徽宗已经下令,让童贯率领十五万精锐部队征讨方腊,宋江就在他手下担任裨将。
当时方腊正带领七万人进攻秀州,统军王子武兵力有限,只能一方面据城固守,另一方面向童贯求援。
童贯这个人是宦官出身,与蔡京等人一起被称为北宋六贼,他早年以军功晋升,逐渐成为宰相,不但掌枢密院,还是军队绝对的老大。
说起来,童贯这个人还是打了不少胜仗的,但他总体而言不是个好将军,因为他的特点是遇强则弱、遇弱则强,只不过他掌握着军权,得到的机会比较多罢了。
宋徽宗让童贯征讨方腊,其实他心里是有些打鼓的,但他还是拿出了十足的精神气,决定把这个任务完成好。
接到王子武的求救信之后,童贯不敢怠慢,率领军队火速赶往秀州,在秀州城外与方腊起义军遭遇了,结果一番交战下来,方腊起义军真不经打,竟然被官军杀掉九千余人!
之前方腊起义军不是所向披靡吗,怎么会被童贯打得大败呢?
原来,并不是童贯有多么厉害,而是方腊起义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弱,之前方腊之所以打了那么多胜仗,主要是因为对付的都是地方军队,人数少装备差,根本无法抵挡方腊起义军。
但是,童贯率领的中央军就不一样了,不说多么厉害,起码整体素质比地方军还是要高一个档次的,再加上童贯是军中大佬,有充足的军械粮草,所以战斗力就要高一些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胜利,童贯感到非常高兴,他进入秀州城内就开始进一步部署,不久后就下令在秀州城外修筑五座高台,其作用是占据制高点,观察敌人动态的同时,用弓箭手威慑敌军。
不得不说,童贯这个做法还是非常正确的,随后方腊率人数次攻城,都因为高台的猛烈火力而遭遇失败,最后不得不退往杭州。
三年正月,腊将方七佛引众六万攻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已而大军至,合击贼,斩首九千,筑京观五,贼还据杭。
这个时候,童贯又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那就是果断下令追击,并派人召集刘延庆和王禀等援军火速赶来,配合大军进攻方腊起义军。
由于方腊起义军本就不是什么正规军队,军事素养不高,心理素质也不过硬,所以在遭遇一次大的失败之后,就都成为了惊弓之鸟,非常害怕朝廷军队,也害怕起义失败之后遭到朝廷清算,于是纷纷溃逃。
方腊带领军队抵达杭州之后不久,就得知童贯率领大军从陆路与水路追击而来,因此感到很害怕,便再次在杭州放大火,然后趁着夜色逃走了。
童贯一刻也没有停留,继续追击方腊起义军,到当年三月,就收复几乎所有失地,还杀掉了七八万起义军,而方腊则带着妻子邵氏、儿子方毫、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逃到了梓桐峒的石涧中躲藏起来。
由于方腊行动小心,隐藏点也十分隐蔽,所以官兵一直找不到他,这个时候,韩世忠就该登场了,他将用自己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将方腊给彻底消灭。
童贯出兵平乱的时候,韩世忠也以偏将的身份跟随刘延庆出征,他曾在杭州带领二千余人用计谋制服了一万余方腊起义残部,由于他作战有勇有谋,还时常打胜仗,所以被先锋将王渊称作是万人敌。
后来,童贯率领大军追击方腊,韩世忠也随军收复了许多城池,他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于是一路追赶贼首方腊,但追到睦州清溪峒就没了方腊的踪迹。
这方腊也是鸡贼,选择躲在梓桐峒的一处山洞中,外面的人不容易进去,进去了也很难找到他隐藏的洞穴。
过了好几天,朝廷催促捉拿方腊的文告不断发下来,韩世忠感到非常着急,但他最终还是发现了一些端倪。
原来,韩世忠在当地与百姓们交谈,询问他们方腊的去向,结果还真有一个村妇告诉他说,方腊就藏在梓桐峒的一处山洞中。
韩世忠感到非常高兴,便让那村妇给他引路,他只带领少数人进入梓桐峒,由于道路崎岖,所以他一路上遇到非常多危险,但他最终还是发现了方腊藏身的洞穴。
韩世忠身先士卒,与方腊等人展开搏斗,在杀掉数十人之后,终于将方腊活捉。
世忠穷追至睦州清溪峒,贼深据岩屋为三窟,诸将继至,莫知所入。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
随后,韩世忠将方腊押解到京城,朝廷在当年八月将方腊问斩,韩世忠则因为功劳而被提拔为承节郎。
而在方腊被抓之后,由于他的很多部众都逃到其他地方继续作乱,所以童贯又花了很长时间四处征战,一直到当年十月才将所有起义军剿灭。
方腊起义的时间虽然只持续了几个月,但因为规模比较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北宋的灭亡,这种影响力是宋江起义无法相比的。
再说说宋江,前面说到他跟随童贯征讨方腊,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他有什么功劳,这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他兵力不多,当初投降也是为了保存实力,再加上朝廷并不那么信任他,或许他根本就没有参与战斗。
不过,宋江的结局历史上记载了,说是方腊起义平定后,宋江被朝廷派去镇守地方,结果他趁此机会再次起义,惹得宋徽宗大怒,下令折可存去平乱。
折可存世代忠良,他本人也是抗金名将,还参加了平定方腊起义的战争,宋徽宗下令他去平定宋江起义的时候,他正在班师回朝的路上。
由于宋江起义的规模实在太小,所以折可存没花什么力气就将其剿灭,宋江本人也被朝廷下令就地处死,时间实在1122年。
总结一下,历史上真实存在方腊和宋江二人,但方腊起义的规模远大于宋江起义,并且镇压方腊起义的人是童贯,活捉方腊的人是北宋名将韩世忠,跟宋江关系不大。
童贯虽然是北宋六贼,但他在平定方腊起义中的表现还是不错的,采取的战略战术还是非常正确的;而韩世忠作为活捉方腊之人,在战争中展示出了极高的军事天赋,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就在方腊起义被平定后六年,北宋就灭亡了,看似是金人南下造成的,其实跟方腊起义给国家造成的内耗关系也非常大,毕竟方腊起义的地方是赋税重地,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至于说宋江起义,最多就是方腊起义的陪衬,张叔夜用一千多人就将其剿灭就是最好的证明,有些史学家甚至说他只是一个为了当官而选择造反的小头目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