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有人说朱元璋能当皇帝是天意,你认为这种说法

来源:www.gzhuiyi.net   时间:2022-07-02 05:34   点击:177  编辑:长孙顺   手机版

说实在的,明太祖出身微末,以乞丐之身,最终竟替代大元,僭居帝位,建立大明,成为一代开国之君,说来确实让人惊讶得口张难合,自然要将其出身起事演化出很多不凡的奇异,谓为天意。

朱元璋生辰八字奇异。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出生在元文宗时期的戊辰年,诞生的时日正是农历九月丁丑日未时,其四柱是:戊辰 壬戌 丁丑 丁未。后人推测命理,一说他八字中辰戌丑未,命格格局大,四库俱全,四冲得时,能得天时、地利、人和、姓名、夫妻及结拜兄弟等诸多因素的帮助,所以贵为天子;一说他喜用神伤官得力,伤尽天地正官,能将天地之官克制伤害,不是天子是什么。朱元璋出生奇异。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其父朱五四,后改名朱世珍,从泗洲徙居濠州的钟离县,相传系汉钟离得道成仙之处。世珍生四子,最幼的是朱元璋。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的母亲陈氏,刚怀孕时,梦到一神人赐药一丸,放到她手里,光芒四射。她就依神人之命,吞入口中,甘香异常。及醒,齿颊中尚留余香。等到十月怀胎,将要分娩,忽见红光闪闪,直冲霄汉,远近街坊邻居都以为是着火了,相互呼唤着前去救火。到了朱世珍家门外,却不见什么火焰,回走远远再看,依旧光焰熊熊不灭。大家都很莫名其妙,惊异不已。后来才听说当时朱五四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众人越发传为奇谈,都说这孩子将来不是凡人。当朱五四去河中取水为孩子洗澡时,河中忽有红罗漂至,五四便将这红罗取来做了孩子的衣服,后来就将那里取名为红罗巷。朱元璋骨相奇异。据说朱元璋生得骨相异于常人,根据明史里记载,朱元璋生的姿貌雄伟,奇骨贯顶,下巴宽厚奇长,耳垂肥厚,凤目龙睛,鼻准肥大。所有这些在相学里都是大富大贵之相,在古代就是天子之相,朱元璋能长有如此奇相,都预示着他将来的不平凡。朱元璋葬父奇异。朱元璋长到十七岁时,正是元顺帝至正四年,濠泗一带大闹饥荒,又兼行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及大哥都相继因饥饿染疫而亡,因家中一贫如洗,根本没钱置办棺材,朱元璋和二哥只好将他们用草席卷裹,去求地主刘德,希望能给他们一块安葬之地。因为朱元璋一家一直在给刘德家做长工,朱元璋就给刘德放牛。没想到刘德竟一口回绝,坚决不给一块安葬之地。哥俩没办法,只好抬着亲人的尸体到野外,选荒地安葬。刚抬至中途,蓦然黑云如墨,狂风陡起,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紧接着便大雨倾盆而下。哥俩浑身如水洗,两眼难睁,只好就地放下尸体,跑到邻近村中暂避。谁想大雨滂沱,竟下了好长时间。等雷雨渐渐停息,二人再去察看亲人尸体,只见尸体俱被埋入土中,两旁浮土流积,竟成了一个高垅,心中惊奇不已。兄弟俩就询问村里人,那天然埋尸之处,却是同村地主刘德的哥哥刘继祖的祖产。于是哥俩就找刘继祖商议。刘继祖听了,也倍感惊讶,暗想老天如此作怪,莫非有些来历,不如顺天行事,做个大人情,遂将那块天葬之地赠送给了他们哥俩,这就是后来的凤阳陵。朱元璋投军奇异。朱元璋葬了父母之后,就辞别二哥,去了皇觉寺。到皇觉寺不久,长老就圆寂了,僧众瞧不起他,吃饭干活时时排挤,没办法,朱元璋只好忍气吞声,带上包袱,托了钵盂,云游四方,随处募食。途中越水登山,餐风饮露,受尽了饥渴寒暑。到了合肥地界,寒热交侵,四肢沉痛,身子动弹不得,只好寻得一座凉亭,躺下休息。在昏睡朦胧中,觉得有两名紫衣人陪于左右。口少渴,身旁忽现生梨;腹少饥,枕畔蒸饼突见。朱元璋也无心查问,得着便吃,吃了便睡,如此过了数日,疾病尽消,霎时间神清气爽,昂起头来,寻觅紫衣人,哪有什么踪影,依然是茅舍凉亭,四面清风。朱元璋在外游食了三年,最后又回到了皇觉寺。但因盗贼四起,民生凋敝,再没余力供养寺僧。这些游手好闲,不能熬受贫寒的僧人,都四散而去,只剩下诺大的皇觉寺,空空荡荡,一片荒凉。朱元璋感叹不已,嗣经邻居檀越,因该寺无人,留他暂作主持。由此朱元璋得过且过,在此又寄住了三四年。元至正十二年春天,定远人郭子兴等响应红巾起义,起兵濠州。元将领兵前来镇压,不敢接战红巾军,却日俘良民,报功邀赏。于是四近人民惶恐四散,村落尽虚。在皇觉寺的朱元璋,见邻近民家,除赤贫老弱外,多半迁避,也自慌张起来。想留下吧,恐乱势纷纷,无处募食,不被杀死,也被饿死;想离开去别的地方吧,荆棘遍地,何处可栖?朱元璋这样想着,不觉走入伽蓝殿中,焚香占卜。他脱下自己的一双烂鞋,作为卜爻,如果两只鞋口向上就为吉,两只鞋口向下就为凶,一上一下吉凶各半。先问远行,不吉;又问留住,依是不吉。朱元璋不由得大惊道:“去既不利,留又不佳,这可如何是好?”忽然他想起以前自己病倒道中,似有紫衣人护助,不免心动,就再次虔诚叩祝道:“去留皆不吉,难道是要我投军去图谋大事吗?”随手将两只鞋子抛起,竟得了一个大吉之兆。朱元璋当下一跃而起道:“神明已示我去路,我还要守这僧钵做什么?”于是就将钵盂弃掷一旁,只带了一条破旧不堪的薄被,大踏步走出寺门,径投奔濠州而去。

正所谓豪杰出世,必有奇异。朱元璋之名是在他投奔郭子兴红巾军以后改的名字,“朱”与“诛”同音,“元”自然指大元了,“璋”为利器;“朱元璋”的谐音就是“诛元璋”,意思就是诛灭元朝统治者的利刃。如果不知道是朱重八有意改之,那朱元璋之名后人是不是也可称为一奇了。一个人如果在世上取得了惊人的事业,大富大贵,那么后来的算命先生,不管此人生辰八字怎样,都会找出他八字能富贵的命理。而相同八字的终生乞讨者,就是和别的大富大贵人生辰八字一字不差,算命的也能为其找到他终生贫困的理由。人的一生谁没有一些奇特之处呢,只是当成就了惊人事业的人,人们才乐于考证他的一生有何奇异之处,才能让人们挖掘出来津津乐道;而那些庸碌无为之辈,穷困潦倒之辈,又有谁愿意去探究他们的奇异之身世呢。朱元璋出身的这些奇异,其实都经受不住认真考证推敲的,一方面穷街里巷的人们吃惊于本为乞丐的朱元璋竟能异军突起,成就大富大贵,难以企及的他们也只能以朱元璋命好来为自己开脱;另一方面,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让人们安心顺从,自然要编造一些异于常人的自己,以此来让人们感到,他能做皇帝纯属天意。其实出生的红光也许是落日余晖所致,也许是他的母亲生他时因饥饿过度,头晕目眩,一睁眼满屋通红所致呢。因为有了母亲眩晕通红之事,朱元璋又何尝不会抓其一点,添油加醋,夸大声势,为自己的天意服务呢。因此朱元璋能当皇帝纯属天意之说是很没道理的。受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干事创业,决不能消极于自己没有天意,而应该勤奋努力,不惧艰辛,百折不挠;要相信事在人为,天才出自勤奋,只有勤奋努力,事业成功的机遇,才能很荣幸地落到自己身上。

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真正从“草根”阶层迈入统治高层的人寥若晨星,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无疑开创了历代帝王的先河,从一个衣不蔽体的乞丐一跃成为大明天子。

时势造英雄,还是天意使然?

朱元璋,安徽濠州人,自幼家贫,给地主放过牛;17岁时,淮北一带闹起了旱灾和蝗灾,父母兄弟又在一场大型瘟疫中相继病亡,走投无路,不得已进入黄觉寺当了和尚。

然而,不久黄觉寺也闹起饥荒,所有僧人被遣散,朱元璋只好带上钵盂,四处讨饭过活。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天降不降大任,朱元璋不知道,但在这以后的数年里,饿与苦他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然而,残暴的元朝统治者才不管百姓的死活呢,天灾是老百姓的灾,重税是老百姓的税。

于是,全国就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朱元璋见此情形,不甘心一辈子只做个乞讨的僧人,便跟着从小一块光屁股长大的汤和去濠州投了军,一不小心就成了濠州郭子兴的亲兵长。

后来,经过几番同元兵作战,郭子兴发现朱元璋打仗勇敢,机智过人,一高兴便将义女马氏许配给他为妻,不久又提升他为和州总兵。

朱元璋到任后,如鱼得水,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与妻子的帮助,地盘逐步做大;不久郭子兴病逝,朱元璋从此成为这支起义军的大首领,并亲率部下于江淮开疆拓土,很快打出声势,四方豪杰纷纷前来归附。

公元1356年,朱元璋兵马渡过长江,一鼓作气占领建康,将其改名为应天府。

兵马休养一阵后,朱元璋正准备继续南下,不料却受到江西义军首领陈友谅的进攻;朱元璋以逸待劳,痛击陈友谅,一路收取太平、信州、安庆,并一举攻占了陈友谅的老巢江州,占领江西全境和湖北东南部。

陈友谅不甘失败,三年后再次率兵卷土重来,鄱阳湖大战爆发。

陈友谅战死,朱元璋迅速崛起,没多久便自立吴王,接着又率兵南下大败张士诚和方国珍两路义军,圆满地统一了南方。

公元1367年,朱元璋派遣大将徐达和常遇春率二十五万兵马北伐元朝大都,一路是高唱凯歌。第二年,朱元璋在不断的报捷声中,终于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史称明太祖!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朱元璋终于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伟大时代。

可以说是如履薄冰,步步惊心,哪怕走错一步,这万里江山都不可能是他的。——哪里有什么天意?

朱元璋能当上皇帝,除了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大致还有以下原因:

一,元朝自身的问题。

元朝的迅速败亡,主要原因在于政治黑暗,实行民族歧视,拒绝汉文化,拒绝民族融合,甚至将百姓划分为四等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这种等级矛盾愈演愈烈,成为了蒙元王朝覆灭的致命点。

君臣争权,宫廷纷争不断,25年,更换了36位皇帝,贪污腐败,世所罕见。

当中原地区各地爆发农民起义时,元朝在战略上麻木不仁,各地元军没有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反攻,而是各自为战。如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张良弼等,不但各据一方,互不联合,甚至为互相争地盘而开战;秃坚帖木儿军,不但不联合扩廓帖木儿作战,反而进入京城两次;漠北之阳翟王阿鲁浑帖木儿不受君命,还有夺顺帝之位的野心

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中国历史上,凡是乱世,首先称王称帝者,必成众矢之的,下场大都比较惨,比如陈涉、袁术等。

朱元璋工于心计,不但不称王,还假装受招安;依附刘福通的红巾军,很好地将矛头转移出去,甚至向小明王韩林儿俯首称臣,潜心扩大自己的地盘和队伍,收敛锋芒,等待时机。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意思很明显,就是猥琐发育、不要太张扬;关键在就在这个“缓”字上:早一步成众矢之的,晚一步人心尽失;这三条战略也成为朱元璋早期发展的指导思想。

三,朱元璋军纪严明,深得民心,同时实行屯田,减轻百姓负担。

四,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主张,以民族革命为口号,深得江南儒士的拥戴。

后来也成为清末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主张的起源。

五,北伐路线方针正确。

朱元璋亲自坐镇,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作战方针,该战略是根据元蒙所占领的地区,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实施:

其中第一阶段便是将攻占目标定在了山东地区,接下来专攻河南,最后占据潼关,切断了元军出关中救援大都的可能,有效避免了两线作战。

第二阶段则是直捣元朝大都腹地,攻克河北一带,从中心地区覆灭元王朝,是整场北伐战争的关键时刻,若不能将元蒙势力一举拿下,那么收复北方、实现统一的目标将遥遥无期。

第三阶段,朱元璋下令调取各部主力从元大都南下攻取山西,并且收复陕西、甘肃一带,从疆土领域上实现北方地区的大一统。

北伐战争前后共持续了二十六年之久,可见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难度之高。

六,广纳人才。

朱元璋广纳人才,麾下有李善长、刘伯温等文人做参谋组成相对强大的智囊。

而徐达和常遇春又堪称朱元璋的左右手,可以说朱元璋的大半江山都是他俩打下来的。

当然最重要的人是马皇后,朱元璋几次遇险,都靠这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夫人搭救。没有马皇后,命都保不住,更别提登基称帝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