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从人质到秦王,再到始皇帝,秦始皇是如何成长

来源:www.gzhuiyi.net   时间:2022-07-16 08:47   点击:293  编辑:程锦   手机版

嬴政如何从人质成长为一代雄才伟略的帝王?这是我一直很好奇并试图探究的一个问题。

《史记》关于秦始皇嬴政年少时候的记载寥寥,有些地方还存在冲突,比如嬴政的出生在《秦始皇本纪》与《吕不韦列传》的记载就不一样,导致后人非议种种。

《史记》记载嬴政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在赵国邯郸出生。九岁继位为秦国国君,二十二岁亲政,平嫪毐之乱,罢黜相国吕不韦,亲政。

嬴政成长的整整22年时光,史记用了不到100字的记载。嬴政究竟是怎样成长为一代雄才伟略的帝王不见任何的直接描述,翻阅了《史记》的犄角旮旯,综合我的分析,做如下解读,不合适的地方,望诸君不吝赐教。

一、嬴政有个不幸的童年。嬴政出生在长平之战的第二年,适逢秦国围攻赵国邯郸,赵人死守。据说当时城中百姓已经开始拿人骨当柴烧,交换孩子煮着吃,来度过危机,要不是信陵君窃符救赵,赵国那一年就灭国了。

这就是嬴政在赵国的出生环境,而这时他的爹赢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逃回了秦国,剩赵姬孤儿寡母两人,作为秦国的人质在赵国苟活,她们时刻都是命悬一线。

在赵国长达九年的时间,对于嬴政来说是朝不保夕,担惊受怕的灰色童年。

虽然史书没有记载,但是有两件事可以印证。

第一,秦王十九年,秦军攻陷赵国邯郸,嬴政亲临邯郸,将当年欺负他母子的人全部坑杀,这是赤裸裸的报复,这是秦始皇灭六国中罕见的一次暴戾行为,嬴政回国来后,赵姬去世,这应该是嬴政最后一次告慰母亲,让她死而瞑目。

秦国灭六国过程中,作为帝王嬴政一直都是坐镇咸阳指挥。《史记》记载,秦王灭六国出动了两次:一次去了邯郸,还有一次去了郢陈。当时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据守城池,王翦带着60万大军功楚,久功不下。中国历史上第一封家书,一名秦军将士黑夫记录过这场战役。嬴政应该是亲临前线鼓舞士气去了。

第二,派荆轲刺秦的燕太子丹,应该是秦王的发小,但是他来秦国的时候,秦王很不待见他,可想而知,嬴政是一个何等骄傲自负的人,他肯定不愿意面对自己很屈辱不堪的童年,对于这发小,自然也不会亲近,因此太子丹觉得自己受到羞辱。

二、吕不韦对嬴政影响至深到现在关于嬴政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后人还一直争论不休。不过嬴政能从流落赵国的人质平安回国,并顺利登基成为秦王,吕不韦绝对居功至伟。试想子楚回国后,作为世子上,王位的继承人,三妻四妾是少不了的,流落赵国的赵姬母子虽然曾共患难,其实接不接回来,完全可以另说。

我甚至可以推论 ,赵姬母子在赵国的九年之所以能平安活下来,也是得益于吕不韦的庇护。吕不韦是商人,他在各国都有商埠,游历燕赵也方便,经常照应赵姬母子,甚至代替子楚手把手教育年幼的嬴政,也是完全可能的。不然难以说明以后嬴政为何能那么自律、优秀。

回国后,嬴政十三岁死了父亲,继位登基,二十二执掌政权,这九年时间,吕不韦不但掌握着秦国的内政外交大权,其实也是嬴政的授业恩师,他被嬴政尊称为仲父,天下人传个闻吕不韦是嬴政生父,或许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吕不韦对嬴政真的像父亲一样,投注了很深的感情,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培养。

嬴政罢黜吕不韦,那是他亲政路上必须搬掉的绊脚石;吕不韦选择饮鸩自杀也算是对嬴政的成全。

三、嬴政是一位极其自律勤勉的君王自律是一个人很难得的优秀品质,你看嬴政的一生,年纪轻轻掌权,驾驭文武百官,挥师百万歼灭六国,得到文臣武将一致的拥戴和信仰,这绝不仅仅靠杀戮取得,绝对有个人的人格魅力。年轻时候的嬴政礼贤下士、善于采纳谏言,知人善任、锐意进取,终其一生都非常勤勉。

《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四、嬴政文韬武略兼具千百年以来人民对于始皇帝的“暴君”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其实秦始皇是一个文韬武略兼具的帝王,他创设的帝制沿袭千年不说。就从三个小细节看。

第一,学问高。

当年嬴政读到李斯的文章,喜欢的不得了,甚至说出,要是我能见到他本人死也甘心了,可见他对李斯的思想有很深认可。这是思想上的共鸣,惺惺相惜。

传说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其实是给爱读书的嬴政当教材用的。

再看秦始皇给自己起的尊号“皇帝”这个词。用了几千年,都不过时。

第二,武功高。

嬴政作为帝王,身边有护卫,武功高不高,如果没有记载,别人也不好去测试。但是,我们从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嬴政一生遭遇多次刺杀,光《史记》明确记载就有四次,最凶险的就是荆轲刺杀时那次,嬴政反应机敏,这一定是平时训练有素。还有一次秦始皇带了四个护卫微服出访,遭到一伙暴徒的围攻,幸运脱险。

还有一个例证就是徐福出海求仙药,说遇到蛟龙不能靠岸,秦始皇亲自杀了蛟龙。

第三,眼光高

这主要表现灭六国中的用人得当,战略部署明智等多方面,这不用细说。

综上所述,嬴政从一个人质成为一代帝王,有命运使然,因为他骨子里留着秦国王室的血,也有机缘巧合,得遇吕不韦这样一心扶持他成长的仲父。还有最最重要的就是他自己努力,作为一个统治者,从统治一国之君,到统治六国,秦始皇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虽然他有许多做的不好,甚至做了很多暴戾恣睢的事,但是他的功业惠泽千秋,应该被铭记。

不是平白无故得来的:

1、首先要生得好,自己的父亲当了秦王。父辈、祖父辈的前几代老秦王们已为他打好扩张的基础。这个是先天(天时)因素。

2、其次秦国拥有好的地利,既有关陇要地,还掌握西蜀天府这个大后方,同时西北方犬戎等少数民族已归服。放心向东扩张就行。

3、再次最重要的是人和。有“亚父”吕丞相、李斯等一批能臣的衷心辅佐,有白起、王翦等一起名将的死心塌地,有一国训练有素、一心报秦的黑衣军。

4、最后是他自己的信念。有征服统一七国的野心和魄力,并矢志不渝的坚定实施。

他不统一七国做始皇帝都不行,换做是你你也会,毕竟形势比人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