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历史上的汉武帝有什么贡献?

来源:www.gzhuiyi.net   时间:2022-07-16 21:47   点击:218  编辑:宣榕   手机版

要说汉武帝刘彻,毫无疑问他称得上“雄才大略”。我想曹植说的很道理:“世宗光光,文武是攘。威震百蛮,恢拓土疆……封天禅土,功越百王。”在李世民眼里,“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汉武帝当皇帝超过五十年,他的历史贡献还真是在高处呢。

我觉得首先说他的开疆拓土之功。他先后多次出兵匈奴,成功化解了困扰西汉的边陲之祸,为社会发展赢得了稳定的空间。他征大宛、战车师、破楼兰、定龟兹、收莎车、征朝鲜、拓南越,个个都是经典战事,在他手里,西汉的版图扩大,国力最强。

他完善了秦始皇以来的“大一统”格局,构建了相对完整的集权体系。他用推恩令的方式削弱了地方权力,逐步强化了一统格局。

他把儒学置于高处,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让像经典成为此后两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

他合理配置社会财富,让更多的人享受社会发展成果。多年征战,国力日见亏空,而一些大贾富商却囤和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可谓富可敌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刘彻多次改革币制,把铸币权力集中起来,杜绝了私铸钱币的现象,实现了社会财富的合理配置。

他打通丝绸之路,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全局。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时代,刘彻以丝绸为纽带,凿通横贯亚欧大陆的贸易通道,真是要点赞欢呼的。

我们习惯于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采用二分法。当然,好大喜功和巫蛊之祸也为他摸了黑。而这并不影响他的历史功绩。

所谓秦皇汉武,能够跟第一次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做比较的汉武大帝,绝非浪得虚名。虽然其一生中因为刚愎自用犯过不少错误,但是其历史功绩却不容抹杀。

汉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结束了汉朝用女人的身体换取和平的耻辱历史,将匈奴逐出漠北,历史上第一次给予强悍的游牧民族以毁灭性的打击。使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在继承秦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显学,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制订设计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欧大陆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封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这种战略眼光和胸怀格局是自封于长城内的秦始皇也无法比拟的。

请问,谁有中国古代君王仁政治国的事例呀?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当然是《贞观政要》、《大唐新语》中有关唐太宗李世民与众多臣下、长孙皇后等人言行的记录了。例如:

太宗尝罢朝,自言:“杀却此田舍汉!”文德皇后问:“谁触忤陛下?”太宗曰:“魏征每庭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皇后退,朝服立于庭。太宗惊曰:“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尽直言。妾备后宫,焉敢不贺!”于是太宗意乃释。

——选自《大唐新语 规谏第二》

译文(粗略的意译):

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于是太宗的火气才消退下去。

唐太宗李世民听从长孙皇后劝告,不杀谏臣魏征并重用,就是中国古代君王仁政治国的事例之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