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匈奴进攻凉州的战役?

102 2024-07-23 21:12 admin   手机版

一、匈奴进攻凉州的战役?

一、白登之围

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自汉高祖刘邦起,一直到汉宣帝时期才算是稍稍告一段落,汉匈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几乎贯穿了整个西汉与东汉王朝,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汉匈之间的斗争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说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斗争与矛盾,它的起源也肯定不是老刘家看匈奴不顺眼,或者是匈奴的单于对老刘家坐天下有什么不满,双方的斗争都是源于对自身生存空间的拓展。

汉匈之间最早的战争,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围,双方主要领导人有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和匈奴的首领冒顿单于,白登之围的导火索也是一位叫韩信的人。

重名的韩王信

请注意这里的韩信并不是我们过去常说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韩信,史书多称他为韩王信以区别韩信,这位老哥是过去战国时期“韩国”君主韩襄王的庶孙,如果史书记载没有错的话,这位老哥的个子有一米九左右,是一个标准的彪形大汉。

楚汉相争之时他加入了汉高祖刘邦的队伍,虽然中间因为守荥阳(今河南荣阳市一带)吃了败仗形式所迫降楚,但之后还是回到了刘邦这里,天下安定后,被刘邦封为韩王。

然而这位韩王信虽然军事才能比较突出,但是本身不是刘邦嫡系,还有过投降的黑历史,封地颍川又北靠巩县、洛阳,向南逼近宛县、叶县,东边则是重镇淮阳,这些地方均是兵家要地,刘邦想了想还是让他去边境地区防守匈奴吧。

于是又将韩王信的封地转封至太原以北,建都晋阳(今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韩王信则认为晋阳离边境过远,不如以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为都,对于韩王信的请求刘邦予以批准,于是当年韩王信便迁至马邑,结果当年秋天冒顿便率领匈奴将马邑团团围住,韩王信连忙遣使想要同匈奴私下议和,另一边刘邦发兵来救,却发现韩王信同匈奴眉来眼去的,本来就有黑历史的韩王信更让人怀疑了,因而派使者去训诫韩王信。

韩王信降匈事件

使者的训诫让这位韩王信更加惶恐了,生怕刘邦把他咔嚓了,看来在这一方面刘邦也有不少黑历史,于是韩王信很干脆的换了老板带着马邑投降了匈奴,共同发兵围攻太原,刘邦一听这还了得,你这是打我堂堂大汉皇帝的脸啊,于是在高祖七年的冬天刘邦率大军御驾亲征,此时恰逢天降大雪,士卒多有冻伤,手指冻掉的十之二三,然而小人物的哀痛在此时已经高高在上的汉朝天子刘邦来说似乎不值一提。

在大败韩王信之后,刘邦兵锋直指匈奴,面对来势汹汹的汉军冒顿隐其精锐,以老弱迎战,吸引汉军步步深入,对于此时以步卒为主的汉军来说,想要追上冒顿显然十分困难,对于白手起家最终击败项羽取得天下的刘邦来说,此时的匈奴在他眼中也许不过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多年的南征北战让他无比自信,部下刘敬认为这是匈奴诱敌深入之策的劝诫,反而被他认为是动摇军心。也许在刘邦看来在他的大军之下匈奴早已四散而逃,现在只不过是追缴残敌罢了。

追匈不成返被围

过分的军事自信让刘邦犯下了错误,他抛弃大军率领精锐抢先追击,史书中并未写明刘邦所率抢先前往追击匈奴的究竟是骑兵还是步卒,但想来机动性更强能够甩开大军抢先追击的应是刘邦麾下的骑兵和战车,兵至平城县(今大同市东古城村)一带,刘邦身后的步兵大军还尚在路上,冒顿抓住机会率精兵三十余万骑在白登山将刘邦团团围住。

据史书记载“匈奴骑,其西方尽白,东方尽駹,北方尽骊,南方尽骍马”。即匈奴的骑兵西方全部是白马,东方全是青色的马,北方全是黑马,南方则全是红马。当然说不定就是冒顿为了炫耀军威,吓吓刘邦,顺便显摆显摆自己的家底。刘邦被围七天七夜无法外通消息,最终派陈平贿赂冒顿的阏氏力求脱身,阏氏劝冒顿“两位君主彼此之间不应相互困扰,即便得到汉地单于您也无法统治,而且汉朝皇帝也有神灵保佑,希望单于您能够体察”。

而冒顿与韩王信的部将王黄、赵利相约共同出兵攻打刘邦,但王黄、赵利却未能如期到来,冒顿也疑心有差,因而解围一角,恰逢大雾刘邦等才得以用这种不大光彩的方式脱身,之后刘邦遣刘敬出使匈奴双方相约和亲,汉匈之间的战争暂时告一段落

二、匈奴有趣的故事?

军臣单于继位后三年,即于公元前158年就单方面撕毁和亲盟约,派六万铁骑攻打汉朝边城上郡和云中郡,杀掠甚众。

如此背信弃义,让汉文帝认识到送物送女子并不能使匈奴善心大发,良心回转,于是急令三位大将带兵出击。派将军张武驻北地郡、车骑将军令免驻赵地飞狐口、将军苏意驻句(gou)注。又命令河内太守周亚夫屯兵长安细柳营、宗正刘礼将军屯兵霸上、祝兹侯徐厉将军屯兵渭水北岸的棘门。匈奴一看汉朝兵将大至,就抢掠一番撤回境内。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去世,太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

军臣单于抢掠之心不死,又带兵侵入代地。如此的抢掠杀伐,不讲情面,汉朝仍然采取谈判策略。孝景帝派御史大夫陶青赴边塞与军臣单于谈判,恢复和亲。但此时汉朝却发生了藩王之乱,赵王与匈奴勾结,吴王、楚王又与赵王合谋攻打汉朝,军臣单于趁机攻入汉朝边境。汉朝很快平定了藩王叛乱,挥戈出击匈奴。军臣单于害怕惹怒汉王,急令终止侵略行动。孝景帝又派御史大夫陶青赴边塞协商和亲,并开放边关贸易市场。

其实汉匈两族只要开放边关贸易,互通有无,发展经济 ,让人民生活富裕,完全可以相安无事。但军臣单于不这样想,通过抢掠治富,是他一贯的本质。

所以我想我们在经济上支援他国,高义善举,无可厚非,但别人是否都真心对待我们呢?

公元前141年,孝景帝去世,刘彻继皇帝位,史称汉武帝。

武帝登基后,军臣单于又提名和亲。但汉武帝非常清楚匈奴人出尔反尔,不守盟约,撕破脸皮是迟早的事。所以,他一边昌明和亲约束,大开关市,厚送财物,一边积极做好应战准备。

汉朝大将王恢极力主战,他劝武帝说:“汉与匈奴和亲,一般都过不了几年他们就背叛盟约,现在又要和亲,我看不必答应,而应立即兴兵攻打。”御史大夫韩安国却极力反对,说:“匈奴人迁徙缘鸟飞一样,很难得手制服。现在汉朝行走数千里与之争利,必然人马疲惫,匈奴以逸待劳,对我军非常不利。还是和亲为好。”

这时雁门郡马邑有一个商人叫聂壹,见了王恢献上了诱敌深入,伏击匈奴的计策。武帝听说后,就让聂壹佯装将马邑卖给单于,诱匈奴兵入境,又派三十多万精兵埋伏在马邑城外。单于见利忘义,以十万骑进驻武州。当军臣单于来到距马邑城百余里的地方,发现周围有许多牲畜,却无人放牧,觉得不对劲,就攻打附近的一个亭燧,抓住了一个尉史,经拷打,尉史说出了汉军的计策和部署,军臣单于急下令撤军,汉朝的“马邑之谋”成了泡影。

汉匈和亲又一次破裂。

匈奴大肆进犯汉朝边境,汉武帝知其贪财并乐于关市,所以尽量大开边关贸易以满足匈奴人的欲望。

公元前129年,匈奴骑兵侵入汉朝边塞上谷郡,杀略吏民。汉武帝急令车骑将军卫青出击上谷郡、骑将军公孙敖出击代郡、轻骑将军公孙贺出击云中郡、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郡。他们分别率领一万骑兵,在关市上与匈奴交战。卫青追击匈奴到了龙城,斩杀七百多首级而还。公孙贺无战果,公孙敖却被匈奴人击败,折损了七千士兵。李广亦被匈奴击败。匈奴活捉了李广,把他放在两马中间的一个网络上平躺着,走了十几里路,李广佯装死去,突然腾起跃上一匈奴人的马背,夺过弓箭,策马南驰,逃了回来。

这年的秋天匈奴多次进犯汉朝边塞,渔阳郡(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形势严峻,汉朝派卫尉韩安国屯驻渔阳,匈奴人没有攻下。第二年,匈奴又攻打辽西一带,杀伤汉军两千多人,包围了韩安国,又开始攻打渔阳、雁门,在这两处地方各杀略了一千多人。韩安国只好向东移,屯驻北平,几个月后就病死了。汉武帝又提拔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只好避开,不敢靠近右北平。

雁门是汉朝的北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汉武帝又派卫青带领三万骑兵出击雁门,斩杀匈奴数千。

公元前127年,军臣单于又命令左贤王率骑兵袭击汉朝的上谷,云阳等地,但汉武帝却没有让卫青在这里出击匈奴,而是让卫青和李息带兵从云中郡出发,沿黄河向西挺进,一举击败了占据河南地的楼烦王和白羊王部落,收复了蒙恬时开辟的河南地,并听从主父偃的建议,修筑了朔方城,从中原迁移了十万百姓到这里居住,河南地凭黄河天险成为汉朝重要的军事基地。

但汉朝却把上谷郡靠近匈奴的造阳地送给了匈奴人。

军臣单于如此这般地与法朝龃龉摩擦,杀代抢掠,争强好胜,却也抵不住气血衰败,刚毅销磨,终于在公元前126年的冬天撒手西去。

军臣单于死后,本应由他的儿子于军继位,但他的弟弟左欲蠡王伊稚邪先下手为强,击败了于军,自立为单于。于军逃到汉朝,汉朝封他为陟安侯,几个月后就死了。

伊稚邪单于继位后,仍实行强硬的对汉策略。他继位的第二年夏天,即派数万骑兵入侵代郡,杀了太守共友,掠走千余人。秋天,又侵入雁门,杀掠千余人。一年后,又派九万骑兵,分三路出击代郡、定襄、上郡,杀掠了数千人。右贤王因失去河南地也怀恨在心,多次犯边,进入到河南地,侵扰朔方城,杀掠了众多吏民。

伊稚邪单于策划和指挥的军事行动,强悍的势头背后实际已潜藏着深重的危机,因为此时的汉朝已非彼时的汉朝了,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再是积弱积贫,而是一天天强大起来了。

伊稚邪单于当然是想通过侵掠杀戮逼迫汉朝给他更多的财物和美女。但汉武帝不甘示弱,他不送财物和美女,而是又一次派卫青、苏建、张次公率十万大军从朔方高阙出发,攻打右贤王。右贤王认为他的王庭远离边塞,汉军不可能抵达,就不作任何防备,而是饮酒作乐。卫青率兵出塞行六七百里,乘夜包围了右贤王庭,右贤王在欢娱之中听到厮杀声,连忙带着百余骑突围而去,留下一万五千多众男女和士卒还有十万余头牲畜被汉军俘获。

这年秋天,伊稚邪又派一万多骑兵攻入代郡,杀都尉朱史,抢走一千多人。

汉匈对抗,势不两立。

第二年春天,汉武帝派卫青率领李广、李沮、赵信、公孙敖、公孙贺和苏建六将军及十多万大军,从定襄出发,直接与匈奴开战,大获全胜,撤回后驻在定襄、云中、雁门一带休整。

当年夏天四月,卫青又率六将军从定襄出发击匈奴,斩首一万多,但在这次战斗中,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和三千多骑兵在与单于兵厮杀了一天多时间后,全军覆没。赵信本来是胡人,投降到汉朝,被封为翕侯,而就在这次战斗中,他又被匈奴击败,于是带领剩下的约八百骑兵投降了匈奴。苏建在兵败后,逃回汉朝。

伊稚邪单于得到了汉大将赵信,立即封赵信为自次王,即权力仅次于单于。又让他的姐姐做了赵信的妻子。于是赵信建议伊稚邪单于将匈奴主力迁往大漠深处,诱使汉军深入,以逸待劳,一举歼灭汉军。伊稚邪单于听从赵信建议,立即将匈奴主力转移到漠北郅居水(今乌兰巴托西南的鄂尔浑河)上游山区。但汉军却并没有像赵信预料的那样追击匈奴。

至此,史家所称的“漠南之战”,实际以汉军的凯旋而告结束。

但匈奴人的侵扰仍在继续,第二年,匈奴数万骑兵再次侵入上谷郡,杀掠数百人。

战争的机器一旦运转起来,杀伐的仇恨就会越来越深。

匈奴强悍,汉朝庭实力壮大,战火因此熊熊地燃烧起来了。

汉武帝已策划好了他全面进攻匈奴的谋略。

公元前121年3月,汉武帝封霍去病为骠骑大将军,率一万多骑兵从陇西郡出发,跨过胭脂山千余里,与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的军队展开了拼杀,俘获了浑邪王的儿子以及休屠王和浑邪王的相国、都尉,并歼灭了匈奴一万多骑兵。

就在这年夏天,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兵再从北地郡出发,行两千里,过居延,攻祁连山,击败了河西一带的匈奴。

在北方,匈奴再次侵犯代郡,雁门,杀掠数百人。

汉朝又派张骞、李广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右贤王,右贤王的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带领的四千士兵死者过半,杀敌也过半,正好张骞救兵赶来,李广才脱身逃出,但全军覆没。

浑邪王和休屠王丢失了河西走廊,匈奴势气大减。伊稚邪单于记恨于此二王,想把他们召集到单于庭斩首。浑邪王和休屠王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便密谋投降汉朝。休屠王半道反悔,浑邪王立即杀了他,率四万多匈奴人投降了汉朝。战火在陇里、北地、河西等地得以平息。

汉武帝封浑邪王及其四个部下为侯。又在陇西、北地、上郡、云中、朔方五郡的故塞中设置了五个属国,安置了浑邪王带来的匈奴人,并将浑邪王等五人调往属国,以示安抚。

史家所称的“河西之战”,又宣告结束。

伊稚邪单于听从赵信计策,将主力部队转移到漠北,但在公元前120年的春天,匈奴数万骑又侵入右北平、定襄一带,杀掠千余人。汉武帝决定必须拉开漠北之战的大幕,彻底打垮匈奴的主力部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各带五万骑兵,转战漠北。卫青从定襄出发,霍去病从代郡出发,约定在漠北合击匈奴。伊稚邪单于得知汉军北上的消息,又听从赵信计策,迅速将老弱人民和牲畜财产往北转移,只留下精兵强将严阵以待。卫青率领的汉军转战千里,士气高涨,与匈奴精兵交战,勇往直前,两军厮杀了整整一天,夜幕降临,狂风大作,汉军从左右两翼包围了匈奴。伊稚邪单于自知力不能敌,仓皇上马带领数百骑兵突破包围圈,扬长逃去。因为是夜晚,汉军追赶不及。这次战役,歼匈奴一万九千多人。汉军又追击匈奴到阗颜山(今蒙古抗爱山南端)的赵信城,缴获了匈奴积蓄的大批粮草。

霍去病率军从代郡出发,行走了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的军队作战,左贤王逃走,七万士兵被汉军击杀。

伊稚邪单于逃走之后,长时间与大部队联系不上,右谷(lu)蠡王以为单于死了,就自立为单于。不久,伊稚邪却回到单于庭,右谷蠡王只好去掉单于名号,恢复为王。

从此,匈奴远走漠北,漠南无王庭了。

汉武帝命人越过黄河,在黄河以西至令居(甘肃永登)设置了官吏,开垦了土地,安排五六万士兵驻守。

史称“漠北之战”又宣告结束。

漠北之战,匈奴损兵折将八九万,汉朝阵亡士卒也有万数,另死战马十几万匹。匈奴伤了元气,汉朝战马也少了许多,所以汉军没有再去追击匈奴。

伊稚邪单于实在是人困马乏,无力反击,又听从赵信计议,提出与汉朝和亲。

汉武帝召集群臣商议,丞相长史任敞说:“匈奴吃了败仗,刚刚困顿,应该把他们当作外臣看待,还是答应和亲,以后的朝贡和觐见只在边境上举行就可以了。”汉武帝同意任敞的意见,立即派任敞前往招降伊稚斜。

伊稚邪单于听明任敞的来意后,勃然大怒,扣留了任敞不让返回。

汉武帝又召集兵马准备出击,可惜此时此刻,24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病逝了。损失了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法朝对匈作战只好暂时作罢。

公元前114年,伊稚邪单于在位十三年后病死漠北,儿子乌维继位,是为乌维单于。

三、关羽进攻樊城的故事?

在襄樊之战的出奇关羽表现出来惊人的军事素养和才能,他先派兵将襄阳围困,又把水军战船部署在汉江中游,阻断了樊城与像样的联系,才率军渡江全力攻打樊城。类似于辽沈战役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关门打狗”只要樊城被攻下来像样就是瓮中之鳖,曹仁自知形势危急,便向曹操请求增援。

  曹操自然知道襄阳和樊城对自己的重要性,于是排除了自己当时能够排除的最优秀的将领——于禁和庞德去支援曹仁。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今甘肃陇西东南)人。原为马腾的部将,东汉献帝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庞德从马腾进击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数有战功,迁至校尉。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讨袁谭、袁尚于黎阳,袁谭遣郭援、高干等略取河东,曹操便使钟繇率关中诸将以讨逆。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庞德时随马腾之子马超,拒战郭援、高干于平阳;庞德为军中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破其军,更亲斩郭援首级。(《魏略》曰:庞德亲手斩得一颗首级,不知这便是郭援。战罢之后,众人皆指郭援已死而不能得其首。然而庞德于晚后方才于弓鞬中取出一颗头颅,由于郭援是钟繇之甥,因此钟繇见其首而哭。庞德便向钟繇赔罪,钟繇道:“郭援虽是我甥,但他始终是国贼。卿又何须赔罪?”)于是庞德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后张白骑作叛于弘农,庞德复随马腾往征,破叛军于东西肴山之间。每次交战,庞德常陷阵却敌,勇冠马腾军队。后马腾被征为卫尉,庞德便留属马超。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汉中,此时马超已经投奔了刘备,于是庞德随众投降。曹操素闻其骁勇,拜庞德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邑三百户。

  此次庞德与于禁一同讨伐关羽,足见曹操对他的器重。临行前有人对曹操说:

  “庞德旧主马超如今为刘备手下大将,他的哥哥庞柔也在益州做官,派他去讨伐关羽布政使放虎归山吗?”但是曹操始终没有用其他的将领更换庞德,庞德听说后做出了惊人的举动——抬棺出征,在我国历史上抬棺出征的大将有很多,但就这项专利的发明者而言,庞德开了先例。临行前庞德对送行的人说道:

  “我身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亲身自击关羽。今年我不杀他,他亦必杀我。”

  然后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妻子说:

  “我的儿子有雄伟的长相,我如果回不来了,他将来一定可以为我报仇。”一个看似简单的预言,却料到了半个世纪以后的事情。在这一点上,诸葛亮的隆中预言恐怕要甘拜下风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年)侯音、卫开等在宛城作叛响应关羽的军队,庞德领军与曹仁一起攻打宛城,斩杀了侯音、卫开,然后南屯于樊城,与关羽对峙。

  一次庞德与关羽阵前单挑,庞德射中了关羽的前额,自此所向无敌的关羽对他格外小心,又因为庞德喜欢骑白马,所以关羽的士兵称他白马将军,无疑这是很高的评价。

  于禁和庞德的把军队屯驻与方程的南边,与樊城成犄角之势,以减轻曹仁的压力,这样他们的及时到来把在死亡边缘的曹仁拉了回来,但是他们自己也不会想到,他们把自己推入了死亡。

  他们所在的地方相对于其他的方是洼地,正值夏末秋初雨水天气特别多,用现在的话说是处在江河的汛期,于禁等人初次来到对天气和地形并不是很了解,及时了解或许他们也没注意到,如果你喜欢下象棋,你就应该知道早高手与高手过招的时候,真正让一方失败的不一定是棋艺对手是否高于自己,往往是你的失误让对方抓住。战场上更是如此,只要是名将过招,你的高超和失误不用担心对方会不知道。

  八月,连降大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数丈。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只得率少数将士避到高阜之处。关羽乘战船猛攻,于禁欲退无路,被迫投降。庞德率的一部继续顽抗,誓死奋战,庞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关羽,尽被庞德收斩。庞德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关羽攻势渐急,箭矢用尽,双方短兵接战。庞德谓督将成何说:

  “我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是我的死日。”于是意怒恶战,气概愈壮,然而水浸太盛,魏军吏士皆降。庞德与麾下将一人、伍伯二人,收弓带矢,乘小船欲还曹仁本营。不过暴水太盛,小船因而覆没,弓矢尽失,庞德独抱船覆于水中,为关羽所擒,被解回蜀营立而不跪。

  关羽便说:

  “卿兄今在汉中,我正欲以卿为将,为何不早降?”

  庞德大骂关羽说:

  “竖子,何谓投降!魏王带甲兵百万,威振天下。你们的刘备只是庸才而已,岂能敌魏王啊!我宁为国家鬼,也不为贼将。”结果庞德为关羽所杀。

  曹操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于是封其二子为列侯。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1年)曹丕即王位,遣使前往庞德墓冢赐谥,策曰:“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式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又赐其子庞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齐王芳正始四年(公元243年)立义将军庞德从祀于太祖庙庭。

  风水轮流转,要是关羽知道自己傻庞德的后果的话,估计让关羽杀庞德,关羽也不杀,正如庞德对他的妻子所言,他的儿子庞会后来随邓艾和钟会平定蜀国,将关羽的后代全部杀害。

  庞德拒降而死,于禁因降得生。后来人经常将两个人作对比,一个被看做忠诚代表,一个则是晚节不保的典型。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有的人流芳百世,是因为该死的时候死了。有的人,受到后世的批评,是因为该死的时候没有死,最突出的典型就是李广的孙子李陵。

  李商隐有句诗说得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庞德的死固然值得我们为之潸然泪下,但对于禁,我们也应该客观的评价,不能因为他活下来了,就抹杀他昔日的战绩和辉煌。

四、为抵御匈奴的进攻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

一、军事行动:

都出兵北上打击匈奴(方向、打击对象相似)。

二、役使百姓:

都有很重的徭役。

三、思想控制:

秦始皇——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把法家思想设为正统思想,但以思 想控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为正统,也是单一的思想控制)。

两人都曾北面用兵,攻打匈奴,并取得重大胜利,收复领土。秦始皇时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汉武帝时,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收复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

1、两人都曾北面修建长城,用以作为军事防御,抵御匈奴进攻。秦始皇保留战国秦赵燕长城,佳怡修缮连接建成一西起陇西东至辽东的长城;汉武帝在修复秦长城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

2、两人都曾对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用兵,取得胜利,并在此设置郡县正式管辖。秦始皇对岭南用兵,统一越族,设置桂林南海象郡会稽闽中等郡。汉武帝在争匈奴之前亦曾用兵东南平息吴越叛乱,安定后方,后来又在西南设置郡县,加强管理。

五、北方的叫匈奴南方叫啥?

南方的叫南蛮。南蛮就是指南越之地,就昰现今的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湖南、湖北。生活在淮河长江以南的广大区域。历史学家林惠祥把它分为荆吴和百越两系,作为Han族四大源头中的两个。其实,百濮、三苗和巴蜀等人都是属于南蛮系列的。

六、神奇的四笔匈奴的故事?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七、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原因?

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重心。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饱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而在北方取得了政权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渐汉化,胡族和汉族的隔阂逐渐消融。

作为在中原具有绝对文化统治地位的汉族同样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为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注入了文化基因。

八、东汉窦宪大破匈奴之后的故事?

东汉王朝汉章帝时期的大将军窦宪,窦宪出身名门,其曾祖父窦融是东汉开国功臣,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列。但当窦宪出生时家道早已破落,其祖父、父亲均因先后犯罪而被处死。然而其妹妹被立为皇后,窦宪从此命运得以改变。窦宪作为汉章帝的小舅子,由于汉章帝的信任,命他二次带兵平定北匈奴,窦宪均取得巨大胜利。

窦宪平定漠北后“燕然勒功”他被封为大将军头衔,可是自持有功的窦宪不懂韬晦,反而越加飞扬跋扈。

利用手中的权利联合自己的党羽图谋不轨,最终被自己的外甥汉和帝查觉,一举粉碎了其阴谋,最终逼其自杀。

九、北方中原文化的代表?

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屹立与世界巅峰,中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正宗代表。几千年来,中原文化传承发扬的同时,又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逐步融合,这也是中原文化的魅力所在。

民俗文化

中原地区在传统文明形成中诞生出许多历史文化和传统风俗。尤其是民俗文化,主要集中体现在婚配、日常生活、礼仪、信仰、节日、集会等各个方面。这些都是中原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婚礼习俗

中原地区的婚礼习俗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经过历代演化为提亲、定礼、迎娶等固定婚俗,并延续至今。典型代表有提亲、定日子、送彩礼、谢媒人等,娶亲中的迎亲、送亲、婚宴、整公婆、拜堂、闹洞房等环节,可以说婚礼是最传统的民俗文化

民俗节日

与节日相关的风俗,如春节祭灶、除夕守岁、过年吃饺子、互相拜年、发压岁钱,正月十五闹元宵,清明祭祖扫墓,端午节插艾叶,中秋赏月吃月饼,重阳登高爱老敬老等。这些传统民俗节日已经在整个中国,包括华人圈内都的得到传承发扬。这些都是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

民间艺术节

中原民俗还创造了民间艺术节,如周口太昊陵庙会、开封菊花节、洛阳牡丹花会、信阳茶叶节、平顶山宝丰马街书会等传统的民间节会至今不衰,在一些村镇还有一些区域性的集会、庙会也非常盛行。这些传统民俗节也都还是中原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艺术品更多,河南豫剧、开封汴绣、灯笼、朱仙镇木版年画、许昌钧瓷、南阳玉雕、濮阳杂技、驻马店打铁花等民间艺术名声在外。另外一些民间传说,如,盘古文化、女娲传说、梁祝故里等,这些民间艺术品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原文化代表。

语言文化

语言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而方言这是标志,中原大地最流行的一句话是中、中啊、真中。这个大概也是中原、中华、中国的简称吧,特别是在河南人,中最常用的语句,显得非常质朴、接地气。中啊这句话最能代表中原语言文化。

崇拜和祭祀

在中原地区,祭拜祖先一直非常盛行,传统年节或家族中的重要时刻,都要祭祀祖先。祖先崇拜是传统社会最为强调的忠孝价值观,敬天祭祖观念在现在依然有很强的核心价值理念。忠孝是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精神所在,所以敬天祭祖最能代表中原传统文化。

文化融合发展

中原民俗文化广泛影响了中原地区乃至华人生活圈。中原文化在北宋以前的始终处于政治中心,也是古代中国官话标准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和核心精髓。

十、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哪些措施抵御匈奴的进攻?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大败匈奴,又修建防御工事---长城 。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几次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主动进攻与被动防御相结合是两人的共同特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