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诗经桃夭中桃意象的作用?

290 2024-11-09 13:02 admin   手机版

一、诗经桃夭中桃意象的作用?

在第一章中,歌咏桃花“灼灼其华”,也就是桃花绚烂的外表。这是在歌咏即将出嫁的女子仪表端庄,年轻貌美,男方对此非常满意,这里的“归”是出嫁的含义,不是《葛覃》中的“归宁”。

在第二章中,歌咏桃花“有蕡其实”,是指桃花最后能结成硕大的果实。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章所歌颂的并不是“生养”能力,而是指这位女子不仅仅仪容端庄,还有着非常美好的品德。

在第三章中,歌咏桃花的“其叶蓁蓁”,这才是指其果实累累的状态。在传统文学当中,植物的“结子”往往是和“叶”有关的,枝叶茂密,结子丰硕。

二、诗经桃夭的赏析?

《诗经》中的《桃夭》是一首古代民歌,下面是对它的赏析:

《桃夭》是一首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桃花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整首诗简洁明快,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景,以及人们欢乐的场景。

首先,诗歌以"桃之夭夭"作为开篇,形象地描述了桃花娇嫩的状态。"灼灼其华"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桃花的艳丽和繁盛。这些描写传递了一种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接下来,诗歌转向描绘人们的欢乐景象。"蔽芾甘棠"意味着人们以桃花为背景,享受着欢乐的时刻。"夕秉月饮"则表达了人们在夜晚欢聚一堂,边赏月边品酒的场景。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渴望,展现了人们在桃花下快乐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桃花的美丽和人们的欢乐,展现了春天的繁荣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欢乐的追求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三、桃夭选自诗经中的什么部分?

出自《诗经·周南》,它是《诗经》中广为流传的六首爱情诗之一,这六首诗分别是《子衿》、《蒹葭》、《关雎》、《击鼓》、《桃夭》、《硕人》。

在这六首爱情诗中,每一首都有大家非常熟悉并经常用到的句子,如《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就会被我们经常用于形容美好到极致的物或人。

四、诗经桃夭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

这是《诗经》中的一首诗,俗称诗经-周南-桃夭篇。这首诗描写的是女子出嫁时的情景,并对新娘的美貌和美德给以赞美。

大衣就是在桃花盛开的的时候,有一个象桃花一样美丽的女子容貌美丽,能够生儿育女、能够使新郎的家族子孙象桃树一样的果实累累、枝叶茂盛,是一个对新郎家非常合适的人选。

所以古人在赞美、祝贺婚姻时常说“既和周公之礼,又符桃夭之诗”,就是出典这里。

五、诗经(桃夭)的意思是什么?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兴也。桃,木名、华红,实可食。夭夭,少好之貌。灼灼,华之盛也。木少则华盛。之子,是子也。此指嫁者而言。妇人谓嫁曰归。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文王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故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兴也。蕡,实之盛也。家室,犹室家也。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兴也。蓁蓁,叶之盛也。家人,一家之人也。   朱熹注   【题解】   这首诗选自《国风·周南》,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歌诗。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   注释   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华:古花字。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之,指示代词。   ①:蕡,肥大,果实将熟的样子。有蕡其实:它的果实十分繁盛。   蓁蓁:繁茂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宜:和顺、亲善。   1、夭夭:树枝柔嫩随风摇曳的样子。一说茂盛而艳丽的样子。灼灼:花朵鲜艳盛开的样子。华:同“花”。孔疏曰:“夭夭,言桃之少;灼灼,言华之盛。桃或少而不华,或华而不少,此诗夭夭灼灼并言之,则是少而有华者。故辨之言桃有华之盛者,由桃少故华盛,比喻此女少而色盛也。”这里用桃花来比兴,显然不仅仅是一种外形上的相似,春天桃花盛开,又是男女青年结婚的极好季节。《易》曰:“春桃生花,季女宜家。”宋朱熹《诗集传》曰:“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因为古者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过此就算不及时了。《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相奔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毛诗正义》曰:“礼虽不备,相奔不禁。即周礼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相奔者不禁是也。”又曰:“言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礼虽未备,年期既满,则不待礼会而行之,所以繁育民人也。”结合到本诗中所表现的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而传说婚嫁年龄于此不著,认为不大可能是男三十,女二十。孔疏曰:“《摽有梅》卒章传曰:三十之男、二十之女不待礼会而行之,谓期尽之法。则‘男女以正’谓男未三十女未二十也。此三章皆言女得以年盛时行,则女自十五至十九也。女年既盛,则男亦盛矣,自二十至二十九也。”   2、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女子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之子于归”一句,毛传曰:“之子,嫁子也。于,往也。”《说文》曰:“子,人以为称。”《尔雅·释训》:“之子也,是子也。”子,古代称男子,亦可称女子。《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郑笺云:“之子,是子也。御,迎也。之子其往嫁也,家人送之,良人迎之。车皆百乘,象有百官之盛。”桃之夭夭   3、宜:和顺、亲善。室:指夫妻所居。家:指一门之内。此句指善处室家和家人。“宜其家室”等句,郑笺云:“宜者,谓男女年时俱当。”《说文》:“宜,所安也。”《小雅·常棣》:“宜尔室家,乐尔妻孥。”《齐诗》:“古者谓子孙曰孥。此诗言和室家之道,自近者始。”郑笺云:“族人和则得保乐其家中大小。”所谓的室家、家室、家人,均指夫妇。《左传桓公八年》:“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谓夫妇也。”朱熹《诗集传》:“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王先谦《集疏》:“《孟子》:‘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上指其夫,故专言家,下论夫妇之道,故兼言室家。”其实,除开具体的细节上的区别,这句话的意思还是很好解的,正是对于女子未来的家庭生活的美满祝福。   4、蕡(fén坟):肥大。有蕡即蕡蕡。蓁蓁(音:真):叶子茂密的样子。蓁(zhēn真):叶子茂盛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毛传云:“蕡,实貌。非但有华色,又有妇德。”又云:“蓁蓁,至盛貌。有色有德形体至盛也。”这是对新娘的各个方面的赞美,主要还是突出了女子作为社会单位的夫妇组合的教化和功利的作用。   译文   茂盛桃树嫩枝枒,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古朴美艳

六、诗经桃夭的作者是谁?

《桃夭》,《诗经·周南》第六篇。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属于民歌,具体作者不详。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没有具体作者的,为民间流传。

七、诗经中桃夭实际上是写?

祝贺婚姻的诗歌,每章都用茂盛的桃树起兴哄托新娘美丽、朝气蓬勃。

八、诗经中与“关雎”,“桃夭”类似的篇目?

推荐“秦风.蒹葭”“周南.汉广”“邶风.击鼓”“卫风.木瓜”“郑风.风雨”都写美好的爱情。

如果只需一首。

个人更推荐“蒹葭”。

以下列举,并加以见解: 蒹葭《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沚。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三百中,论意境,无句可出其右。

蒹葭是离爱情最近的草,象征着东方人的爱情。

特别是“在水一方”的伊人,她的孤洁美好,千百年来为世所稀。

《诗经·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是一首恋情诗。

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

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

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倾慕。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 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 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 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 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 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 不我信兮。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是千百年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象征着生死与共的爱恋。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

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

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其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一句表达了少女对君子的爱慕,以及相见的喜悦。

九、桃夭诗经的原文及赏析?

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于归,宜其家⼈。

赏析:

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十、诗经桃夭是什么类型的诗歌?

《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通篇以桃花起兴,以桃花喻美人,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