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历史上济公这个人有没有法术?

来源:www.gzhuiyi.net   时间:2022-09-12 11:01   点击:125  编辑:孙烟   手机版

有关于济公的传奇故事,在南宋时代已经开始流传了,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使得流传度更加广泛开来,并出现了一部武侠与神话相糅合的长篇古典小说——《济公全传》。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济公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南宋建炎四年(1130),天台山人李茂春在国清寺虔诚拜佛,当大殿的诵经声正要响起,第十七尊罗汉(即降龙罗汉)塑像在他面前轰然倒塌。李茂春大惊,慌忙回到家中,不想其妻王氏正巧给他生了个儿子。

年仅四十无嗣的李茂春喜极而泣,请国清寺住持为宝贝儿子取了个名字,叫李修元,从此,李修元便与佛门结下了深缘。当时,李氏家族七代为官,祖上还出过驸马爷,也算当地名门望族。所以关于他们家生了个儿子的“异像”之说,在乡间破有市场。

李修元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却没有发展成一个纨绔子弟,小时候就显得比别人家孩子要聪明,一度被当地人称之为神童。然而这位神童18岁那年的新婚之夜,逃出洞房,投奔杭州灵隐寺,在高僧慧远门下受戒,正式成为一个和尚,法号“道济”。

一个年级轻轻,家庭富裕的少年公子,缘何在新婚之夜出奔禅寺?难道妹子长得太丑,还是另有“隐情”?为什么李修元同志这么想不开呢?

其实呢,这锅还要他老子来背。李大官人自己就是一个虔诚的佛家信徒,给儿子取名字这种事情都要找和尚,由此可见他的半生时光中,每每做抉择的时候总是会找佛祖,大师们问一下,想必在这种情况下,李茂春也是个懂佛法,会诵经的好檀越。

再加上李家住在“佛宗道源”的天台山,由此可知李修元的成长经历中,佛法对其三观塑造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长大成人的李公子,最后跑去出家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然而这个刚刚实习的和尚,却没有如大多数僧人一般安心坐禅,而是变得举止疯癫起来。他言行叵测、不爱念经、打坐也耐不住,沉浮于市井之间,最喜欢跟小朋友玩在一块,最喜斗蟋蟀,呼洞猿之类的游戏。

这位和尚真的是一个很差劲的和尚,所以外号“济癫僧”,不守清规戒律的疯和尚在师傅慧远圆寂后,失去了庇护,很快就被寺中僧人赶走,道济不以为意,依旧四处流浪,结交官宦人家,甚至某一次酒醉后,他被人送进了妓院,与妓女同宿......

后来,道济来到了杭州城的另外一座寺院——净慈寺,德辉老和尚收留了他。道济跟附近的老百姓相处很和睦,他开始替人念经兼作火化工,后来又做了书记僧。虽然在职业上看起来是个正经和尚了,但生活作风依然是个浪人,出入歌楼酒肆,游山玩水,不亦乐乎。

关于道济的史料记载,小故事很多,有他行为举止荒诞不经的,也有他拯危救困、救死扶弱的,他是疯和尚,也是真活佛。

虽然道济不会法术,也不懂武功,但他是一个医术精湛的大和尚,经常为僧人、贫民们悉心治疗,根治了不少疑难杂症。

同时,道济和尚还是一个学识渊博的高僧,是禅宗杨岐派第六世得到高僧。撰有《镌峰语录》10卷,而他在诗文上也有相当高超的造诣。

“几度西湖独上船,篙师识 我不论钱。一声啼鸟破幽寂,正是山横落照边。” 这一首是他写西湖中的一首。

1209年,济公在世人奇异的眼光中走完了癫狂的一生,临终前留下的一则佛偈则可彰其一生: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于今收拾归去,依然水连天碧。”

济公真有其人,他俗姓李,名修缘,法号道济,南宋人,浙江省天台县城北永宁村石墙头人。

少年济公成长在赭溪畔,读书于赤城山。由于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积善信佛家族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弱冠之年,皈依佛门,先入国清寺,后至临安投奔灵隐寺瞎堂慧远,这位“佛海禅师”为济公受具足戒,济公出家后,一反常态,言行叵测,难耐坐禅,不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状类疯狂,人们称他为“济颠僧”。

正常和尚整日吃斋念佛,济公却不同,他每天走街串巷,而且高兴了还真的是喝酒吃肉,他不仅喜欢为人治病,而且经常打抱不平。百姓嘴里叫他疯癫和尚,可是实际上心里很尊敬他。因为他干的事情都是为了百姓好,人们都说他是罗汉转世。至于电视剧里那些神仙的手段,真是历史中的济公当然是没有了,他是人不是神。

因电视连续剧《济公》的上演,游本昌 演的济公的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事实上,济公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颇有逸才的名僧。济公佛学造诣颇高,但其一生行径与一般出家僧人也确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济公一生依然飘逸,出行四方,足迹遍布浙、皖、蜀等地。他常常衣衫不整,寝食不安,为人采办药石,治病行医,解忧解难,常常灵验,广济民间疾苦。因此,其德行为人们所传颂。

一个人既是和尚,又有学问,这本身就足以带来一定社会地位。同时他穿着这么破衣破帽,其实恰好表现出一种“坦荡荡无牵无挂”的气魄,更别说还有众多有钱有势的粉丝。于是面对一些欺男霸女的权贵,他也敢于直接对顶。而对白行中的一些争议,济公会出来调解。这么一来,济公行侠仗义,就在民众中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宗教信仰的形成,是人内心的需要,是人灵魂的内化,是世界进化的催化,是时空恒易交接的结点。济公信仰是如此,其他信仰也是如此,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信仰。如何摆正自己的信仰,让信仰为自己的心灵,为自己的行为服务,为他人的心灵、为他人的行为服务,为团体、为民族乃至整个社会和世界的净化服务,这应是宗教信徒的题中之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