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屈原投江的故事中写出了屈原什么精神?
屈原投江的故事写出了屈原热爱国家,却因种种原因郁郁不得志,最后宁死不屈的精神。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占领的消息传来,屈原心丧若死。屈原披头散发地游荡到了江边,他在汩罗江边一边吟唱着诗歌一边行走。有一个在江边打渔的渔夫看到屈原形容憔悴,身如枯槁,于是好奇地问他:“您不是屈原大夫吗?为什么衣冠不整的来这里?发生什么事了吗?”屈原回答道:“众人皆醉我独醒,整个朝堂都是昏庸不堪的,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他们不愿听见正确的声音,所以我被流放到这里了啊。”渔夫追问说:“我听说古时候的圣人,外界的事物不能影响束缚他,他融入世俗之中随着世俗的变动而变化。如果朝堂之上都是昏聩不智之人,为什么不隐于众人而要出来反对所有人呢,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为什么一定要洁身于淤泥之中,显耀于污秽之上,却使得自己遭受不应该承受的流放呢?” 屈原正色道:“我们都知道,刚清洗过头发的人戴上冠帽之前一定要拍去冠帽上的灰尘,刚刚沐浴的人要穿清洗过的衣裳。谁会忍受自己的清白的身躯蒙受尘土的污染呢?对我来说,我宁可远离那混沌的庙堂也不能忍受与他们同流合污。哪怕要投入这汩罗江中葬身鱼腹,我也不愿让自己的品德沾染上不洁的污垢。”于是屈原怀抱石头,以身投汨罗江。屈原的一生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悲伤情怀,他空有满腔的报国情怀却郁郁不得志。两度遭到流放,眼见故国沦丧却无能为力,愤懑之情充溢他的胸怀,最后只能以身殉国。
二、屈原的精神?
1、热爱祖国的精神。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雄心壮志,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仍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为念;明知面临着许多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2、坚持真理的精神。从政期间,屈原坚持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等美政思想,“虽九死而犹未悔”,表达了坚持真理的的无私无畏。流浪后,仍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铭志,鼓励自己。
3、宁死不屈的精神。任职期间,屈原志洁行廉,同情百姓,为民谋利,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作殊死斗争。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不苟且偷安、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始终“忍而不能舍也”。
三、屈原具有荷花精神的原因及其故事?
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四、屈原具有什么品质及相关故事?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五、屈原的故事?
屈原的故事:
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诱惑下,接连上当,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结果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国势渐渐衰弱下来。秦昭王继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约怀王相会,屈原极力劝阻怀王不要再上当。
但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遭到秦国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国。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了,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
六、屈原的精神是什么?
屈原精神的核心与根本就是“爱国精神”。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精神的实质是心忧家国、矢志不渝、情牵百姓、勇于探索、不畏邪恶。
七、邓稼先的故事及精神?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感受到了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奋斗精神,爱国奉献的民族精神。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华协议,撤走了全部专家和关键技术。
八、屈原精神简短概括?
坚定信仰+爱国情怀 屈原精神主要体现在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他坚定信仰,不屈不挠地维护着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为国家、为民族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他把自己的命运看作是国家和民族的同命运,始终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不断奋斗,富有牺牲精神。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爱国情怀,最终留下了一部深具思想性的《离骚》。
九、屈原学习什么精神?
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十、屈原有那些精神?
1、爱国精神。
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雄心壮志,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仍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为念;明知面临着许多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2、坚持真理的精神。
从政期间,屈原坚持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等美政思想,“虽九死而犹未悔”,表达了坚持真理的的无私无畏。流浪后,仍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铭志,鼓励自己。
3、宁死不屈的精神。
任职期间,屈原志洁行廉,同情百姓,为民谋利,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作殊死斗争。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不苟且偷安、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宁死不屈。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