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古代宫廷的事情

来源:www.gzhuiyi.net   时间:2022-07-18 10:02   点击:289  编辑:淳于纯   手机版

展开全部


我知道明朝的,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名后宫设六局一司:局包括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司是宫正。都是正六品。每局领四司,也就是说一共是24司,尚宫总领六宫之事,宫正掌握宫中所有的戒令责罚,其中女官75人,女史18人
妃子的位号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
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才人、选侍、淑女等等。
皇后有册、有宝和有印,妃子有册、有印但无宝,嫔以下则只有册。皇后的册、印和宝是金制的,妃子的印金制、册镀金银,嫔册银制
后妃冠服主要有礼服和常服两种,均配戴凤冠。凡皇后受册、谒庙、朝会,则着礼服,平时穿常服;皇后的礼服分为两种:一种为袆衣,一种为翟衣;每年正旦、冬至,皇后在宫中接受妃嫔和宫外命妇朝贺时着袆衣。常服则包括凤冠、霞帔和玉带。妃嫔受册、助祭和朝会时也着礼服
皇后车舆有辂及安车、行障、坐障等;皇后仪仗可分为丹陛仪仗、丹墀仪仗、宫中常用仪仗等,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车舆和仪仗;妃嫔的车舆有行障二、坐障一,皇妃的车称凤轿,所用的行障、坐障和皇后一样,用红绫装饰。皇妃的仪仗只有一种。
皇后附葬帝陵,并附祀太庙,废后则另葬,升为太后的妃子亦可附葬先帝陵内,但不附祀太庙
明朝的后妃没有等级,后妃选自民间,不重门第重品行,而且通过选秀女产生,不准大臣推荐;
在明朝应该嫔位以上才能称娘娘,其他的都不称吧
如果你真的要用品级的话,可以借鉴一下清朝的
清朝皇后最大1人,皇贵妃正一品1人,贵妃从一品两2人,妃正二品4人,嫔正五品6人,以上的都可以协助皇后管理后宫事物,贵人正六品,常在从六品,答应正七品。没有人数限制。不能协助皇后处理后宫事物,我觉得你要是想写后宫类的小说,在明朝的基础上写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明朝后宫的事情还真不少,你可一看一下二十四史中的明史,其中有一些后妃的事情
希望小说成功

历史上君王全程子读书的故事?

孙权劝学。让吕蒙学习。著名的成语产生 吴下阿蒙。

吕蒙开始是个武将 但是战术知识缺乏。那个时候周瑜刚为大都督。周瑜是个儒将。文武双全。

所以孙权也希望吕蒙往这上面发展。能做一个文武兼修的全将。

万历皇帝年轻读书的故事

明朝万历皇帝九岁登基,孩子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因此,皇太后经过慎重考虑,把教育小皇帝的重任托付给了张居正。

张居正13岁考举人时受乡试主考官湖广巡抚顾璘赏识,但因年纪过小没能中举;三年之后他以16岁中举;22岁(嘉靖二十六年)中进士;由庶吉士至翰林院编修,可谓少年得志。

张居正深知责任重大,亲自编订教材为小皇帝授课,讲述历代帝王治国经验。小皇帝的学习任务很重,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每天起早贪黑,诵读经史,练习书法。次日考核功课,如果倒背如流,张居正就会大加鼓励,称颂天子圣明,如果背得结结巴巴,他就以帝师的身份严加质问,绝不含糊。万历皇帝除上朝外,其他时间分为经筵和日讲。经筵每月三次,逢二举行(二、十二、二十二),因为参与人数众多,形式严肃,所以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可见经筵的仪式性色彩更为浓厚。相比之下,日讲更为实用,但是非常频繁,除去逢三、六、九上朝之日(初三、六、九、十三、十六、十九、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九)外,其余每天都要举行为皇帝讲授经史的教学活动。张居正制定的学习计划数年如一日地执行着,根据谢贵安的不完全统计,从隆庆六年八月十八日第一次日讲开始,到万历十七年二月二日最后一次日讲截止,神宗参加的经筵是99次,日讲是601次,共计700次。其中张居正在世时(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前),举行的经筵是72次,日讲是551次,共623次;分别占到全部经筵的73%,全部日讲的92%,所有经筵日讲的89%。可见其教学计划执行的有效性。除了经筵日讲之外,张居正平日对万历皇帝的耳提面命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的教育形式。

李太后管教明神宗相当严格。明神宗有时不愿读书,李太后便马上将他召来,让他长时间罚跪。每次明神宗在经筵听儒臣讲授完毕,李太后总是让明神宗在她面前模仿讲臣复述所讲内容。凡到上朝之日,李太后五更时就来到明神宗的住处,招呼道:“皇上应该起来了。”下令左右扶明神宗起来坐下,取水为他洗脸,然后领着明神宗乘车而出。明神宗侍奉李太后惟命恭谨,而那些奉李太后之旨的宦官们,往往对他过分挟持管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