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三杰张太雷,恽代英,瞿秋白。辛亥元老吴稚晖。七君子李公仆,史良。书画家刘海粟,谢稚柳,吴青霞,恽南田,乱针绣杨守玉,民族资本家盛宣怀,刘国均。数学家华罗庚,著名演员周璇,南齐皇帝萧道成,萧衍。语言大师赵元任。史学家吕思勉,医学家吴阶平,微软总裁唐骏。作曲家吴祖光。民国名媛陆小曼,一怒红颜陈圆圆。抗倭名将唐荆川。
谢谢邀请。常州是江苏“四小龙”之一,位于“长江三角洲”,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根据我的了解,大约有以下名人:
1、常州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第一人季札(公元前576-前484);
2、常州历史上第一个登上中华皇帝宝座的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427-482);
3、梁武帝萧衍(464-549);
4、抗倭英雄唐顺之,号荆川(1507-1560);
5、文学家、经学家段玉裁(1735-1815);
6、著名学者洪亮吉(1746-1809);
7、中国第一代实业家之盛宣怀(1844-1916);
8、教育家、哲学家和近代倡导中华科学气功静坐法之蒋维乔(1873-1958);
9、实业家、江苏省前副省长刘国钧(1887-1978);
10、一代语言大师赵元任(1892-1982);
11、戏剧家、导演、戏剧教育家、电影艺术家洪深(1894-1955);
12、政治活动家、宣传家、著名的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1895-1931);
13、画坛泰斗刘海粟(1896-1994);
14、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1896-1981);
15、党的创始人、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人之张太雷(1898-1927);
16、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1899-1935);
17、七君子之一史良(1900-1985)
18、七君子之一李公朴(1902-1946);
19、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恽逸群(1905-1978);
20、《红灯记》导演阿甲(1907-1994);
21、著名学者、数学家华罗庚(1910-1985)
以上是我了解的部分资料,如有遗漏或谬误,以原始资料为准。
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时被骗娶了黄家丫鬟,他知道真相后是如何处理的?
穷书生要娶富家女,结果在洞房之夜掀开盖头后,却发现新娘子被人掉了包...
这就是清朝名臣陶澍在新婚之夜,所发生的尴尬事情。
说到陶澍,可能很多人会比较陌生,这么说吧,他是晚清重臣左宗棠的引路人和儿女亲家,由此就可以知道,陶澍也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
不过,新婚之夜的尴尬事,发生在他年轻的时候,原本定好的婚事,到了洞房后才发现,盖头下面已经换了人。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陶澍在知道真相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陶澍的“订婚风波”陶澍是湖南安化人,生于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9年),据说他的祖上,是陶渊明的后代,不过年代久远,已经无从考证。
到了陶澍这一代,家里已经是非常一般了,父亲陶必铨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微薄的收入,让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紧张。
偏偏这个陶必铨,还是个“逢考必不过”的主,先后多次参加科举,每一次都名落孙山,以至于到了最后干脆放弃,安心当了一个教书匠。
不过陶必铨对儿子陶澍,倒是抱了很大期望,陶澍本身也比较聪明,学东西很快,再加上有父亲陶必铨手把手的教育,那肚子里的墨水,一点都比他爹少。
就这样,小陶澍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之下,一天天的长大,随着儿子逐渐成人,终身大事也就提上了议程。
在陶澍的家乡,有一家姓黄的富户,家中虽不是万贯家财,倒也颇为殷实,至少在当地来讲,算得上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家。
这家有个闺女,正值妙龄,黄老爷的意思是,给闺女找一个读书人,一来呢,可以熏陶下自己的家庭,二来以后若是科举高中,说不定还能飞黄腾达。
带着这样的想法,黄老爷就托人物色,一来二去,就打听到了陶家,详细了解之后,黄老爷大喜过望,这不就是他想给女儿找的人家吗?
虽说陶家现在穷,但是那个叫陶澍的小子,一肚子墨水,若自己加以资助,日后必定能考上个一官半职,那自己就是官老爷的岳父了。
黄老爷这就是典型的“投资”啊!
不管怎么样,黄老爷认定了陶澍,差人前去陶家提亲,陶必铨对这个从天而降的好姻缘也是十分高兴,毕竟自家什么情况,他也十分清楚,因此,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不过对于陶澍来说,倒也无所谓,黄家姑娘长什么样子他也没见过,再说现在正是他考取功名的时候,既然父亲没有异议,自己遵从也就是了。
陶黄两家,就这样给两个从未谋面的年轻人,定下了婚约。
定下婚约后,陶澍继续攻读,黄家千金也等待着他高中的那一天,结果,这个陶澍可能遗传了他父亲陶必铨的“好运气”,再一次上演逢考必不中。
这下,黄家就开始犯嘀咕了,莫非这个陶澍的运势,和他父亲一样,没有做官的命?如果这样,把闺女嫁给他,岂不是吃了大亏?
黄老爷是越琢磨越不对味,越不对味越后悔,思来想去,就想到了不如退婚吧。
不过,退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因为依照大清律,如果没有缘由,且单方面悔婚的话,不仅要退回礼金,并且还要赔偿对方损失。
这点钱对于黄老爷倒没什么,但是大清律还规定,即使是退钱,这人还是要嫁过去,也就是说,如果闹到公堂之上,黄老爷不仅得掏银子,还得亲手把女儿送到陶家。
正在黄老爷踌躇犹豫的时候,乡里的一个姓钱的富绅,前来登门拜访,两人相互客套一番后,黄老爷才知道,这钱财主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原来,钱财主的夫人刚过世,他寻思着续弦,听闻黄家千金美貌,于是就亲自登门,想谈谈这门亲事。
钱家在当地是大户,财力雄厚,黄老爷早有素闻,他倒是有心答应,但中间还夹杂着与陶家的婚约,这就让他十分为难,最后,干脆把事情原委和女儿说个明白,让她自己定夺。
这黄家千金只不过是一个姑娘家,她哪里有什么主意?还不是听父母之言,说来说去,还是应了那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黄家干脆就决定,不能把女儿往陶家这个火坑里推。
但怎么交代呢?毕竟人家陶家也没什么错,如此毁约,以后这名声还要不要?
正当几个人商议的时候,一旁伺候的大丫鬟,站了出来说到,不如由她代替黄家姑娘嫁到陶家,反正那个陶澍也没见过新娘子什么样子。
黄老爷一听,这还真是个好主意,马上就开始着手准备,先是将这个丫鬟认做干女儿,对外宣称是二千金,然后与陶家商定大喜之日,准备嫁妆,很快,就将这个充当黄家千金的丫鬟,送到了陶家。
陶家这边呢,不明就里。敲锣打鼓的就将这个丫鬟迎进了门,老陶看着儿子成家也十分高兴,同时也对黄家千恩万谢,感谢他们瞧得起黄家,将千金嫁了过来。
也就是说,陶家上下,都不知道新娘子已经被换了人。
不过,这个丫鬟却是个实诚人,在新婚之夜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都告诉了陶澍,得知自己的新婚妻子,已经被掉包换人,陶澍陷入了沉思。
那么,陶澍知道真相后,是如何处理的呢?要说这陶澍,倒也大气,在知道事情原委后,并没有去找那黄家理论,而是最终决定,和这个叫做黄德芬的大丫鬟,安心地过日子。
于是,一场“姊妹易嫁”的风波,就这样被消弭在无形之中,陶澍不仅没有嫌弃自己这个妻子,反而对她十分尊重。
以德报德,黄德芬在婚后,看到丈夫对自己很好,心中也是十分感动,也就对这个家越发额贴己起来,每天忙里忙外,将家里上下打理的顺顺当当,就为了丈夫能够安心读书。
而这陶澍,自从有了一个贤内助,如同开了挂一般,先是在嘉庆七年的乡试中,成为安化的唯一一个进士,之后又在殿试中过关斩件,得到了嘉庆帝的召见,定为当年榜上第55名。
这下陶家算是熬出来了,终于有人高中皇榜,而陶澍踏入官场后,更是有如神助,从一个翰林编修开始做起,一路历经监察御史、户部给事中等官职,到了嘉庆帝驾崩的那一年,陶澍已经是川东兵备道。
等到道光皇帝登基后,由于陶澍能力颇强,并且风评极好,直接提升他为山西按察使,而这还不是陶澍的终点,在道光三年,陶澍又被提升为安徽巡抚,成为了地方上的大员。
最终,由于政绩突出,陶澍在51岁那年,坐上了两江总督的位置,真正成为了封疆大吏。
而当年不嫌弃他穷,选择嫁给他的妻子黄德芬,也因夫而荣,被道光皇帝封为了一品诰命夫人,这可是当年的她,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丫鬟出身的人,当年也是想着嫁人后过小日子,哪怕陶澍只是一个教书先生,她也觉得很满足,怎么就稀里糊涂的,当上了一品诰命夫人呢?
这正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黄德芬当年的一个小选择,给自己带来了如此丰厚的回报。
并且,在陶澍这些年官位不断升迁时,对自己的结发妻子依然的十分尊重,从没有怠慢过她,更没有因为自己高官得坐,去嫌弃这个丫鬟出身的妻子。
哪怕是黄德芬只给自己生了三个闺女,没有生儿子,陶澍依旧对她是礼遇有加。
曾经嫌弃陶澍的黄家,后来又是什么光景呢?要说这世事真是奇妙,在陶澍一路官运亨通的同时,那黄家千金的日子,却每况愈下。
最开始,在她嫁给钱财主后,日子还算可以,这钱家有钱,什么吃的喝的用的,可劲的挥霍,但这钱财主本人,却是个喜欢耍横的主儿。
仗着家财万贯,在地方上横行无理,而在一次与他人争抢地盘的时候,蛮横的钱财主被对方一顿殴打,回来没多久,就一命呜呼。
那个年头,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这男人没了,基本上和天塌差不多,而黄家千金只是一个妇道人家,除了哭天抹泪之位,什么也做不了。
于是,没过多久,钱家的财产,就被亲戚们瓜分一空,分到最后,就连宅子都被卖掉。
这下黄家千金连住的地方都没了,不得已之下,只能回到娘家,而黄老爷看到女儿的悲惨遭遇,又听闻那个叫陶澍的小子官是越做越大,又后悔又生气,急火攻心下,也撒手人寰。
就这样,黄家千金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人,日子过的是凄凄惨惨,此时的陶澍,已经是按察使,因此,当地的官员看在他的情面上,偶尔还能接济一下。
最终,黄家千金的悲惨遭遇,被陶澍的夫人,也就是当年那个大丫鬟得知,征得丈夫的同意后,将她接到了陶澍的老宅里,就这么供养了起来。
不过最终,这个黄家千金的结局成了迷,一说是在陶澍当上两江总督那年,他回老家省亲,得知消息的黄家大小姐就受了刺激,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寻了短见。
另一种说法则是,在被大丫鬟黄德芬接回来之后,黄家大小姐心中羞愧,就没在陶澍的老宅生活几年,找了个地方,削发出家去了。
结语:
发生在陶澍身上的这个“姊妹易嫁”的故事,记录在清朝文学家梁恭辰的《北东堂笔录》中,故事真假有待考证,不过陶澍有才能则是真的,他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凭借着自身的能力,一路做到了两江总督的位置,并且,在左宗棠还落魄时,是陶澍一眼看中了他,并主动和他结为儿女亲家,也就是有了陶澍的引路,才有了后来名震天下的左宗棠。
陶澍(shù)在嘉庆三年(1798年)时,还是湖南益阳市安化的一个穷秀才。陶澍大婚时,洞房花烛夜里发生了一件让他很难堪的事,当他掀开新娘的红盖头时,大吃一惊,新娘子告诉他,自己并不是他要娶的黄家大小姐,而是黄家的一名丫鬟。
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嘛,如果换了其他人或许会把黄家闹个天翻地覆,可是聪明的陶澍并没有这么做,他的做法很明智,不但让自家保全了脸面,还让后来的黄家大小姐悔青了肠子。
陶澍有多聪明?
历史上的陶澍,字子霖,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生于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1779年元月17日)湖南安化县(现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小淹镇的陶家湾村,自幼家境贫寒,倒也算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陶必铨是个教书先生,闲暇时就带着陶澍在家种地,过着耕读的生活。陶澍从小就很聪慧勤劳,热爱学习。
他6岁左右就开始砍柴、放牛、打渔(“公起寒微,渔樵耕读”);7岁时跟随父亲远走长沙,到岳麓书院这座千年学府学习理学和汉学;11岁就能巧答各种对联,脑子反应神速;12岁就能写八股文,智商超群,被邻里坊间称为“神童”;16岁时参加县学考试,被录取到县上的学校读书。
陶澍到了订婚的年龄,有了定亲对象黄小姐。黄小姐长得十分漂亮,家境殷实,比陶澍的家庭条件好多了。黄家看上了书香门第的陶澍,认为陶澍爱学习有上进心,是个不错的潜力股,尤其黄妈妈对这个未来女婿是十二分的满意;陶家认为自己属于贫寒之家,能娶上媳妇就不错了,何况还是大户人家的女儿。
两家各有各的打算,经过媒人撮合,很快正式结为儿女亲家。马上就要到了结婚的日子,可是却冒出了个第三者,邻村有个吴公子看上了黄小姐。
吴家是周边有名的富有人家,吴家少爷的老婆病死了,吴少爷看上了黄小姐,打算娶她续弦。
可是当吴老爷打听到黄小姐已经许配了人家时,吴家并不死心,认为自己有的是钱,这事好摆平。
他不惜重金托媒人找到黄家,向黄家承诺,只要黄家毁了和陶家的婚约,他马上明媒正娶黄家大小姐,保她一生荣华。
嫌贫爱富的黄老爷立刻就同意了吴家的婚事,黄小姐本人也决意另嫁吴少爷,只有黄妈妈比较守信,她一听,马上表示拒绝,无论如何也不同意悔婚,一家人争执不下。
这时,黄小姐身边的一名贴身丫鬟站了出来。
这小丫头是个勤劳踏实的机灵女孩,能说会道,遇事有主见。她和黄小姐年纪相仿,长相也不比黄小姐差,她虽是个丫鬟但和黄小姐情同姐妹,黄老爷和黄夫人也待她不薄。
当她看到黄家父女悔婚的态度很强烈,认为黄家如果正大光明悔婚,定会在乡邻间留下坏名声,陶家是有骨气的正派人家,怎会甘心受这种屈辱?说不定一纸诉状将黄家告上法庭,到时吃亏的就是黄家。
另外,她分析吴家公子本身就不是啥好人,明知道人家姑娘已经订婚,仗着自己有几个臭钱就来破坏人家,这样的人太自私,没有道德,早晚得出事,她本人作为黄小姐的贴身丫鬟,小姐出嫁自己自然也会作为陪嫁丫鬟跟去,将来也不会有多好的命运。做对事赢一次,跟对人赢一生,无论如何要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对的人。
考虑到这些,小丫头灵机一动想出一个既能为主家排忧解难,还能让黄小姐满意,更能让自己有一个满意的归宿的好办法。
面对僵局,丫鬟说自己愿意替黄小姐嫁给陶澍以解主人之忧的话。黄父一听大喜,觉得这办法很完美,这样自家即保全了名节也为女儿找到了如意郎君。他马上让为丫鬟改名换姓为黄德芳,正式认这名丫鬟做了自己的女儿。
于是就上演了一幕假黄小姐嫁给了正准备进京赶考的陶澍,而真黄小姐嫁给了吴少爷作填房的事儿。
新婚夜,当陶澍听到假黄小姐的“坦白后”,他判断出这丫头通情达理,聪慧,仗义,而且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真诚,她生活在底层,勤劳能干,没有大小姐的造作,正是自己要找的知己,是难得的好妻子,所以当他知道真相后并没有去找黄家讨说法。
他决定接受上天的安排和黄德芬共度此生。于是,一场“姊妹易嫁”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
陶澍不仅没有嫌弃自己的这个妻子,反而对她十分尊重。
黄德芬和陶澍同岁,也是出生在乾隆己亥(1779)年,婚后勤俭持家,夫妻恩爱,陶澍对自己的岳母黄老夫人一直当亲生母亲版孝顺,黄德芬被朝廷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共生有三女,名字皆被载入史书。
长女瑞姿才貌双全,嫁给了在翰林院编修书籍、原任吏部、户部、兵部、工部侍郎、江南学政、崇祀名宦、湘潭周系英三子、分发两淮盐库大使讳贻朴;
次女琼姿是个孝女,从小孝顺父母,13岁时得知母亲的病需要肉做药引子,就忍痛割自己大腿上的肉和药,使母亲的病痊愈,嘉庆帝亲自下旨表彰,称其为“孝女”,给银建坊,适直隶澧州学训、导岳州巴陵县教谕、本都王可权子、邑增生育耀;
三女佥姿,适嘉庆己卯科进士、户部贵州司员外郎、长沙彭永思子、候选通判、道光乙未科顺天乡试举人申甫。
成家后的陶澍在事业上平步青云,家有贤妻一切顺风顺水,清嘉庆七年(1802年)陶澍考中进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编修,不久升任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
到了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任两江总督,后加太子少保,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并设义仓以救荒年。
尽管黄德芬没有为陶澍生下儿子,陶澍仍然对她恩爱有加没有丝毫的嫌弃。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后代,黄德芬支持陶澍再娶。陶澍续娶了贺夫人,生下5女4儿,可惜所有儿子都夭折了。于是他又娶了张夫人,可惜只生了1个女儿。她又娶了刘夫人仍没儿子,后来他又娶了卢夫人,生了3个儿子都夭折了。陶澍都54岁了,还没有儿子,黄夫人没有放弃,她当家作主让家里的的丫头张氏给陶澍做妾,终于生下了儿子陶桄,陶桄平安长大,陶澍终于有了自己的血脉,唯一的独子。
黄德芬享尽荣华,活到道光甲辰(1844)三月三十,终年 66岁,按照清朝封赏惯例,封为安人、晋封宜人恭人、诰封淑人、例晋夫人、诰封一品夫人。
而那位真的黄小姐人品太差,出嫁后的生活不尽人意。她的婆家太势力,待人刻薄,在一次和姓曾的人夺财产时她丈夫吴少爷被打死了,不久公公也死了,由于吴家为富不仁,得罪仇人太多,邻居都不愿帮助她。黄小姐无儿无女遭人欺凌,家里的财产都被族人搜刮干净,生活一落千丈,终日以泪洗面。
黄德芬作为黄小姐的义妹,做人不忘本,她时不时去看望黄小姐,陶澍知道后可怜黄小姐的遭遇,让夫人拿50金帮助黄小姐,又出钱为她买房子居住,提供她的一日三餐及生活开销。
黄小姐的日子过得凄风苦雨,但她不舍得花这50两金,终日羞愧抱金痛哭,结果被小偷偷走。当她得知两江总督的陶澍在江西巡阅军营后要回安化省亲时,黄小姐羞愧难当,自知无颜面对陶澍,上吊自杀,被邻居救下,在陶家庵堂当了尼姑,代发修行。
道光十五年,道光皇帝招陶澍入京陛见, 很看重陶澍的才能,三天两头亲自接见他,每次长达两三个时辰。君臣关系良好,无话不谈。
陶澍曾在日记中载,道光听他谈自己的童年和家乡,谈父亲陶必铨……道光还在陶澍家的祖屋亲笔题写了“印心石屋”的牌匾相赠,足见对陶澍的盛宠。
左宗棠在醴陵县学馆教书时就把“江南第一才子”陶澍作为自己的偶像,24岁那年他中了举人,终于见到了61岁的陶澍,二人一见如故,促膝长谈到深夜,成为忘年交。
再见左宗棠时,陶澍指着总督衙门中自己办公的椅子说,将来这个位置一定是你的!并为自己的独子陶桄向左宗棠求亲,二人皆大欢喜结为儿女亲家。左宗棠对陶桄视如己出悉心培养。有了陶澍的引领,40年后,左宗棠也如陶澍所言坐上那把椅子。
陶澍除了与湘西三杰左宗棠关系好外,还与曾国藩 胡林翼关系密切。陶澍还将自己的五女儿和7岁的胡林翼定了娃娃亲。
道光十八年(1838年),陶澍突然中风,第二年病逝于两江节署,享年 62岁。晋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并祝名宦祠,於海州建专祠。
陶澍娶假黄小姐一事,清朝文学家梁恭辰在其《北东园笔录》的初编中卷六——《陶文毅公》一节中的《陶文毅公之婚姻》有记录:
前两江制府安化陶文毅公……少极贫,初聘同邑黄氏女,有富翁吴姓者闻黄女姿色,谋夺为其子继室,以厚利啖黄翁。黄顿萌异志,迫公退婚,公不可。黄女之母亦不愿,而女利吴之富意已决。又其父主持甚力,遂誓不适穷生家。有养婢愿以身代,女之母许之。文毅亦坦然受之。初不相疑,即今之膺一品夫人诰命者也。后吴姓恃富又占曾姓田,两相仇斗,吴子被殴死,吴翁亦继卒。族中欺黄女寡弱,侵吞其田产殆尽。时文毅已贵显,以丁外忧,归里始悉其颠末,怜黄女在窘乡,赠之五十金。黄女愧悔欲死,日抱银号泣而不忍用,旋为偷儿窃去,忿而自缢……
然而,此事真假待考,究其原因一是正史没有记载,二是孤证不立。不过这事流传甚广,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就算只是一个传说,那也是能给人启迪的。
陶澍娶假的传奇经历,我认为,大大讽刺了那些贪图眼前富贵的鼠目寸光的人,告诫做人做事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将格局放大将眼界放宽,多注重德行,否则吃亏的还是自己。哪怕条件再艰苦也要追求上进,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金子终会发光的。那么,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