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说王平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来源:www.gzhuiyi.net   时间:2022-09-10 01:04   点击:217  编辑:徐离忠   手机版

王平在三国是个特殊的存在,身为蜀汉名将,他有过两次投降,一次是跟随他所在的部落首领一起投靠了曹操,成为曹操手下的代理校尉,一次是在汉中之战结束后投靠了刘备,成为刘备手下的牙门将军。

如果说王平的第一次投降是迫不得已的话,那么王平的第二次投降则是自主选择,王平选择了跟随蜀汉,这样就可以经常回到家乡,因为王平是巴西宕渠人,这里是刘备的势力范围。

王平

王平投靠刘备后,很长一段时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直到诸葛亮的北伐,如果不是诸葛亮,估计王平不会在史书上留名,因为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任命了王平为马谡的副将,当时的马谡是诸葛亮最器重且培养的对象,王平与马谡一起镇守街亭。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马谡在镇守街亭时擅自违抗诸葛亮的命令,舍弃城池上山扎营,当时身为副将的王平很快看出马谡的部署有很多的问题,多次苦劝马谡,但是马谡是主将,不听王平的建议,王平没有办法,只得带领自己手下一千多士兵按照诸葛亮的部署紧守城池,以阻挡魏军。

当时魏军将领是张郃,张郃在街亭之战时围住驻扎在山上的马谡 ,并切断了马谡的水源,人三天不喝水就挺不住,所以马谡军队很快就溃败了,张郃准备乘胜追击时,王平出现了,率领手下一千多士卒敲锣打鼓,迷惑魏军,张郃因此不敢继续前进。

马谡与王平

之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马谡失守街亭而落败,蜀汉上至诸葛亮, 中到马谡、张休、李盛,下到普通士卒,大多都受到了惩罚,比如诸葛亮自降三级,马谡、张休、李盛被斩杀,只有一个人反而受到了嘉奖,这个人就是王平。

很多人不理解的是:为何只有王平一个受到了嘉奖?他不就是阻挡了张郃的进军吗?怎么能说改变了历史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得懂一点地理知识和军事常识,街亭在哪?在祁山道的最北边的地方,是今天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陇城镇,街亭当时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关中通往陇右的唯一适合大军团行进的交通要道,同时是祁山道向北的重要据点。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当时诸葛亮率领的蜀汉主力军还在陇右攻打陇右五郡(南安郡、天水郡、陇西郡、广魏郡和安定郡),魏军想要救援陇右五郡,就必须从街亭通过,而马谡和王平就守在这里,同时魏延和高翔也在附近协助马谡,只要马谡在街亭挡住了张郃,那么诸葛亮就能成功收割陇右五郡,只要诸葛亮成功收割陇右五郡,那么第一次北伐就算成功了。

但是马谡在街亭战败了,张郃率军长驱直入,便直接进入了陇右,只要张郃率领魏军主力进入陇右,诸葛亮想要占领陇右五郡的目的就会失败,因为诸葛亮是攻城战,再加上张郃来了,没法攻打陇右,就只能撤军,所以诸葛亮在听到马谡战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撤军。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图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王平,因为王平在街亭以南挡住了张郃,使张郃不能继续沿着祁山道南下切断诸葛亮的退路,看看地图就会明白,街亭向西是陇右,往南是祁山道,祁山道是诸葛亮从陇右撤退回到汉中的必经之路,如果王平没有挡住张郃,让张郃切断了祁山道,那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军的主力将被切断退路,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全军覆没,所以说王平拯救了诸葛亮整个蜀汉主力,保证了祁山道南端还在蜀军手中,这样就改变了历史。

这就是王平第一次改变了历史,也成为王平高升的开始,这之后,王平开始被诸葛亮重用,王平被封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拜为讨寇将军,封亭侯。

王平第二次改变历史就是发生在公元244年的兴势之战,这个时候王平已经是汉中太守,镇北大将军,负责镇守汉中,与当年魏延一样,镇守汉中,而在公元244年,发生了由曹爽率领十多万魏军大举进攻蜀汉的战事,也就是兴势之战。

诸葛亮北伐图

当时曹爽的魏军有十余万人,而王平镇守汉中的军队总数不足3万人,王平得到魏军进攻的情报时,已经差不多快兵临城下了,蜀军主力在成都根本来不及救援,王平一面向成都救援,一面主动出击派出军队守住各条进入汉中的道路,埋伏在险要的关隘,同进亲自率军在汉中东北方向的兴势(今陕西省洋县八里关镇)迎战魏军。

因为王平巧妙地运用了地形地势阻挡魏军,魏军无法前进,死伤很多,同时蜀汉援军正从成都日夜兼程赶往汉中,费祎还在骆谷截击了魏军,魏军死伤惨重,狼狈退回关中,兴势之战以蜀汉的完胜告终,而此战前期就是王平率军成功阻挡了魏军,王平应该算是最大功劳。

王平

想想看如果让魏军进入汉中,以汉中的3万蜀军是无法抵挡十多万魏军的进攻,那么魏灭蜀之战就提前上演了,当时还有人建议王平应该收缩兵力,进入汉乐二城固守待援,但是被王平拒绝,王平选择了主动前出抢占有利地形迎战敌军,如果固守待援,让魏军进入汉中,将是一场灾难,很可能会让蜀军陷入被动,所以在兴势之战中,王平保住了汉中,改变了历史。

一次街亭之战,一次兴势之战,王平两次改变了历史。

王平原本是曹操手下的一名不入流的杂牌将军,汉中之战中,他主动投靠了刘备,不过在刘备这边他也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他真正开始大放异彩,走向大众视野,是在街亭之战。此战中,他和马谡看法不同,不赞同马谡屯兵山上,并在马谡兵败后,成功收拢残兵,阻挡住了张郃的进攻步伐。自此,诸葛亮开始重新认识王平这个人了,并且开始逐渐重用王平了。

街亭之战后,王平表现出色,受到诸葛亮的赏识,不过接下来的两场大战,王平的表现更加亮眼,改变了三国后期的历史走向。

平乱魏延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由于常年奔波,身体彻底支撑不住了,最终于军中病逝。在诸葛亮去世之前,就做好了撤军安排,命杨仪和费祎掌握大军,率军退回成都,然后让魏延负责殿后,阻挡魏军的追击。要说诸葛亮的这个撤军安排也确实欠缺妥当,既然准备撤退,那就应该找军中二号人物魏延前来商议,结果诸葛亮其他人都找遍了就是不找魏延,而且特地交代,即便魏延不听命令,也随他的便,大军自动开拔。

《三国志》原文: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也无怪魏延在听说大军后撤,让自己殿后之后十分愤怒,这完全是不尊重人。而且诸葛亮明知魏延和杨仪关系不好,却把大权交给杨仪,成功的激怒了魏延。最终魏延铤而走险,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烧绝阁道,出兵攻打杨仪。魏延本就是蜀汉军中最有才能的将领,和他对阵,杨仪是万万打不赢的。

一旦魏延击败杨仪,夺取了军中大权,那么蜀军会不会撤退就不一定了。面对司马懿这种人物,如果魏延坚持进攻不撤退,很有可能蜀汉主力再也回不了成都了,这对蜀汉将是致命打击!一旦这支军队没了,诸葛亮这么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说不定蜀汉会提前灭亡。

不过幸运的是王平成功的击败了魏延!自街亭之战后,王平越来越受到诸葛亮的重用,他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在此时的蜀汉军中,王平的名气也已经是非常大了,众将士还是比较敬服王平的。所以在王平和魏延大军相遇时,王平直接劝得魏延的士兵作鸟兽散了。

《三国志》原文: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

魏延大军被王平劝散,他自己只能带着数人逃往。而王平这一举动,成功平定了魏延的作乱,不管魏延是否是真的叛乱,总之王平是成功的保住了蜀汉的主力军队,为蜀汉立下了大功,延续了蜀汉寿命,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兴势之战

魏明帝曹叡去世后,大将军曹爽辅政,独掌大权,为了进一步巩固权力,提升自己的权威,曹爽亲率十万大军前来攻打汉中。当时王平驻守汉中,兵不过三万。魏军来得很快,而成都援军相距太远,暂时无法及时赶来,所以很多属下都建议撤兵至汉、乐二城,坚守待援,然而王平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曹军人多,一旦放进了汉中,将再也很难清理出去了,所以不同意撤军固守。而是选择了坚守险要关隘,阻挡魏军进入汉中。

要说王平的战略眼光是真的厉害,他这一招是真的管用,他最终也是成功的挡住了曹爽大军。如果王平听从属下的建议,放魏军进入汉中,那么之后想要将魏军撵出汉中,蜀军将花费巨大的代价。在蜀汉末期,姜维曾采用收缩战略,想要将魏军放入汉中,然后围而歼之,结果却变成了引狼入室,自食恶果。在没有绝对优势兵力时,一旦将魏军放入,对蜀汉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蜀汉将因此短命数年。

幸运的是王平没有选择收缩撤退,而是在兴势阻挡魏军,成功的阻挡住了曹爽。之后费祎亲率大军前来,成功击败曹爽,迫使曹爽撤退。此战,曹爽损失惨重,名望和权威也急速下降,最终在和司马懿争权途中,被击败倒台。可以说,兴势之战使得曹爽的影响力骤跌,为曹爽的倒台埋下了伏笔。王平此战,又一次使得蜀汉多延续数年寿命,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结语

王平自街亭之战的良好表现后,深受重视,权位越来越高,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当时蜀中百姓甚至这样称赞王平: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而王平最重用的两场战斗,平乱魏延、兴势之战,也成功地帮助了蜀汉多延续了数年的寿命,改变了三国后期的历史走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