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人杰地灵,中华龙脉秦岭就驻在这里。
秦岭是最早的昆仑山,诞生了无数的文化和传奇。
秦岭是母亲山,它孕育了长江和黄河最大的支流“汉江”和“渭河”。
秦岭是父亲山,他担起的中华龙脉的命运。
“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龙首也”。
秦岭就是天下,秦岭就是龙的脊梁,他分隔了南北,成为了我国的南北分界线。
秦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献给地球的礼物”。
秦岭被尊称为“众山之祖”(源自玄奘)
秦岭脚下就是著名的东方帝王谷,这里埋葬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73位皇帝。
秦岭是伏羲和女娲的发源地,他们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祖先。
大秦岭,众山之祖!
秦岭很大,从甘肃、陕西到河南。但要说华夏文明发源地,无异于是河南境内的秦岭余脉了。毕竟无论是考古学上的9000年裴李岗文化,还是历史学中的夏商,都是在中原,没得说。
秦岭余脉,洛阳熊耳山,为轩辕黄帝有熊氏之发源地,黄帝之母有蟜氏母族所在地,可谓是华夏龙脉。
伏羲氏都于陈(河南淮阳)
黄帝有熊氏,建都轩辕丘(新郑);
炎帝神农氏,建都于陈(河南淮阳);
五帝之帝喾都于西亳(洛阳);
之后的夏商周都在河洛地区建都,也难怪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有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中原一脉相承,有根有叶。
三皇五帝尽属中原,是被正史记载,并且相互佐证的。不不同于西部的民间自编传说,自己都相互矛盾。
考古学验证秦岭余脉河洛地区乃中华文明之源: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六大都邑,河南5个,山西一个。河南的五个中有3个遗址在秦岭余脉,分别是与黄帝有关的灵宝西坡遗址、登封王城岗禹都阳城遗址,公认的夏中晚期都城洛阳二里头遗址。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新、旧版)
中华民族为什么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先民们为什么选择龙做为图腾?
天有四象: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天人合一,东方七宿属龙,因此,华夏子孙为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
华夏儿女一直以来都以龙的传人自居。龙,集日月之精华,汇天地之灵气,具百兽之形,兼包容四海、吐纳百川之胸襟,在这新的时代,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还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一、龙图腾由来已久。
近年来在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的龙形图案。1987年,考古学家在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一处距今6500年左右的古墓中,发现了墓主身旁有一具用白色蚌壳摆塑的“龙”的图案。在甘肃也出土过绘有鲵纹的彩陶,在东北的辽河流域发现过距今5000年的玉“龙”,山西出土过带有“蟠龙纹”的彩陶。当然,这种“龙”与今天我们见到的龙形象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龙的传人的由来。
上古时期的伏羲和女娲氏族图腾均为蛇,后来渐渐由蛇演变为龙,而在我国古代神话中,人类是由伏羲与女娲结合而来的,也有是女娲用泥土制造出来的说法,不管那条说法正确,华夏儿女应该是女娲和伏羲的子孙或是传人。也就想当然地成为了“龙的传人”。所以中国人的观念里,所有都有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个祖先就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是由龙转化来的。
三、中国最早记载的龙。
《山海经》中关于龙的记载不少。共有8种龙,分别是烛龙、应龙、青龙、夔龙、蛟龙、蟠龙、金龙、虬龙。
《山海经.大荒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山海经·大荒东经》:“应龙处南极,杀蚩尤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山海经》里,里面有一句“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证明了夔龙的不凡。
《山海经·海内经》:“鲧死,三岁入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
四、关于龙脉传说。(部分摘自:《山海经》的龙脉雏形和风水堪舆之源)
华夏自古被称为龙的传人,昆仑山为万山之祖、龙脉之源,华夏版图有三支干系龙脉,由黄河、长江等两大水系分隔:
南龙(古人称巽龙)位于长江以南,沿长江通过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南部地区入海而止,通常把香港、广州、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划为南龙。
中龙(古人称震龙)位于长江、黄河之间,沿黄河、长江之间通过四川、陕西、河北、湖北、安徽、山东,到达渤海而止,西安、洛阳、济南等,均为中龙气聚之所。
北龙(古人称艮龙)位于黄河以北,沿黄河通过青海、甘肃、山西、河北、东三省等北部地区,延伸至朝鲜半岛而止。
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一脉相承,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华夏大陆为中心,团结奋进,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