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刘邦从“市井无赖”到汉朝的开国皇帝,靠的是

来源:www.gzhuiyi.net   时间:2022-08-14 05:34   点击:308  编辑:瞿韵   手机版

刘邦的成功恰好能验证孔子为什么不成功。而刘邦的成功给后人指明了方向,不管是后来的曹操,刘备,还是后来的李渊,朱元璋,都是学习刘邦的好学生。所以刘邦的成功方式虽然让人很不喜欢,但却是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就是今天,学习刘邦的人仍然成功。

也就是说,如果任何人想在今天这个社会成功,学习刘邦也是一个最后的捷径。但刘邦这人为什么会被称为“无赖皇帝”,他是怎么成功的呢?我们一步一步分析。

1)刘邦为什么是“无赖皇帝”?刘邦最后当了皇帝,成了一位除秦始皇以外最成功的人。按理来说,刘邦做了皇帝,并且大汉江山延续了四百年,他的后人有很多时间把他洗白,但刘邦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称他为“无赖皇帝”。这却是非常奇怪。

就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兄弟,全天下人都知道。刘邦也以“无赖”闻名于世。我们普通人都把面子尊严看得非常重,而李嘉诚却说,要想成功就不要面子。

也就是说,当我们认为“无赖”是一个侮辱人的词汇的时候,刘邦自己认为“无赖”是他成功的一大因素。因此刘邦认可自己的“无赖”,因此他常常以此自夸,所以他才以“无赖”皇帝闻名于世。

既然刘邦认为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无赖,那我们就好好分析一下这个无赖。

什么是“无赖”?我们可以参照一下刘邦。刘邦当上皇帝后,他的后代也要找一个有名的祖先。但事实上是到刘邦的父辈刘太公,也只是一个编户的农民。有一些地产,但要亲自参加劳作。最多算是富农或者小地主。

刘邦的第一大特点就是,他是一个农民,但不参加劳作。他不下地干农活,因为干农活真的太累。刘邦不愿意干,用农村的话来说就是:“好吃懒做!”为此刘太公没少骂刘邦,但刘邦不听,继续做他的二流子。

刘邦最喜欢做的就是整天游荡,交一下同样喜欢游荡的狐朋狗友,经常喝酒,调戏漂亮女人。刘邦和这些狐朋狗友不下地干活,就没有收入来源,但这些人天天有酒喝,钱从哪里来?所以说刘邦他们的收入来源就显而易见了。

并且从刘邦后来能当上泗水亭长就可以看出,刘邦是黑道上混的。因为泗水亭长就是当时的派出所所长。当时天下已经接近大乱,刘邦能当上泗水亭长不靠关系,靠的就是他能摆平事情,在这群混混中有一定的威望。当上泗水亭长绝不是什么好人。

因此,刘邦是一个“无赖”,并且还是一个大无赖,并且还靠“无赖”谋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体制内职业“泗水亭长”。可见刘邦是“无赖”界的佼佼者,混出来了。

2)无赖为什么可以混出来? 历史的中国是一个以“家族企业”为主导的皇权政治。这个政治最大的特点就是等级森严,人分高低贵贱。越是有等级的社会,就越不公平,因为有特权阶层的存在。

有了特权阶层,法律就如同虚设。社会就产生巨大的不公平。也就是说,只要搞定皇帝,一切都不是问题。

权臣和珅因为乾隆皇帝喜欢他,他就可以掌握大权几十年,贪污白银九万万量。带病提拔,一直到宰相,皇子都拿他没办法。这就是皇权政治的巨大危害,就是有法律,也形同虚设,专门整治老百姓而已。至于特权阶层,普通老百姓根本动不了,只能是更高的特权阶层能动。如果讨好了皇帝,只能等新皇帝登基才能动。这就是社会的巨大悲哀。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恶人犯下滔天罪行,而无可奈何。

所以老百姓指望的青天大老爷,是一种讽刺,更是一种无奈。对人间失望,只能指望老天来惩罚。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的悖论。窦娥有冤老天爷只能下“六月雪”,无法亲手为窦娥伸冤。

所以既然是皇权政治,皇帝说了算,就是老子说的“窃钩者诛 窃国者侯”。所谓“人间正道”就毫无理由了。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叫人遵守这些道德,规矩,法律。洗脑洗的很彻底。因此,大多数人都会遵从这些规矩,所以就备受欺压。

但混混不同,混混喜欢走捷径,无视这些规则,直接找到这些封建官僚,无论送什么都行,美女,金钱。而搞定这些官僚之后,混混可以为所欲为,偷鸡摸狗,杀人放火,只要能搞到真金白银,手段从来不是问题。至于犯下的罪行,只要上面的官员不管,就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无赖混混,才真正看透封建皇权的本质。才可以打破眼前的桎梏枷锁,一下子走到利益面前。而刘邦就是这样的混混。

普通人心里又很多道德标准,而无赖没有,无赖眼中只有利益,并且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并且还能轻易的逃脱惩罚。因为封建王朝的法律,是为守规矩的普通人设定的。至于不守规矩的混混,他们无视规矩。

这一点可以参照宋徽宗时业余足球运动员高俅的发家史,大明九千岁魏忠贤的成功之路。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具标本价值的就是明朝大太监刘瑾。

所以刘邦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符合某种大道,这个大道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曾经讲过的:“窃钩者诛 窃国者侯!”所以千万不要说刘邦没文化,不读书。人家读的不是圣贤书,而是道家经典。

3)刘邦说:“要记住,吹牛是不上税的,你为什么不吹”会吹牛是刘邦的一大利器,想要成为一个成功者,吹牛是必要的技能之一。

刘邦是一个出身富农,不置产业,混吃混喝的二流子。这样的人要是没有点技能,可能连老婆也娶不上。事实上刘邦的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

刘邦确实开始的时候连老婆也娶不上。刘邦是一个二流子,没有钱,没有房。正经人家的姑娘谁会嫁给他。刘邦也许是一个混混,嘴巴很甜,很会哄女孩子。但过日子这种事,还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的。

刘邦找了不止一个女朋友,但没过多久就分手了,没钱。不过让刘太公欣慰的是,刘邦虽然没有老婆,但后来还是有一个儿子刘肥,一个非婚生儿子,也算有后了。

穷则思变,变则通。没钱的刘邦也知道变通。所以当吕雉的父亲大宴宾客的时候,刘邦去了。按规矩刘邦要送钱,并且送低于1000钱,要坐在堂下。刘邦张口就说:“贺钱一万!”

刘邦真给钱了吗?一分没有。但让人非常惊奇的是,刘邦进去了,坐在堂上。情节非常不符合常理,按理来说刘邦应该被打出来才对。这才是事情应该的走向。

并且当时宴会的主持人是沛县的主薄萧何。萧何偷偷的告诉吕太公:“刘邦就是一个会说大话的混混!”

萧何当年都不看好刘邦。也许刘邦一生吹牛无数,但这一次吹牛吹对了地方。吕太公却赏识刘邦这个专业吹牛人。吕太公的理念是:“人生还是要多吹几次牛,万一实现了呢?”

刘邦这一次吹牛收获巨大,不仅在宴会上风光一把,还娶了一个富家小姐吕雉。家庭地位和环境一下子上了一个大台阶。刘邦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所有的人:要想成功,先多吹牛。如果连吹牛都不敢,你还敢做什么!

这一次吹牛更加增强了刘邦的吹牛信心,牛皮是越吹越大。什么他是他老妈和龙那个啥才生下来的,他身上有七十二颗痣,是天上的七十二颗星宿,什么在路上杀了一条蛇就是秦始皇。总之,他越敢吹,历史上的人就越敢信。

要说像他这样的无赖,完全违背了孔圣人的做人的原则,他的那些徒子徒孙应该对刘邦大加鞭挞吧。但事实上恰好相反,天下的读书人都对他维护有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悖论,其实老子早已经给出答案:“窃钩者诛 窃国者侯!”这就是历史的真相!皇权政治,说的和做的,恰好相反。

4)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即使是混混刘邦。 刘邦是一个无赖,是一个混混,最后却成了皇帝。那么也就是说,混混都有成功当皇帝的潜质。这无疑是件骇人听闻的事情,人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全都被颠覆了。我们想要成功都不要成为混混?

其实不用担心,人生没有那么残酷。因为,成功的不全是混混,而混混也没有那么容易成功。

按照刘邦自己认为他成功的原因是,他在用人上非常有一手。萧何当年看不起他,他用。张良当年不是投奔他的,他也用。韩信本是项羽的人,他还用。也就是说,刘邦最大的特点就是会用人。

其实,刘邦自己可能没有发现,他最大的特点不是会用人,而是永不言败!

刘邦也许是个混混,也许很会吹牛,也许脸皮相当厚,任别人看不起也毫不在意。但这一切的背后就是,刘邦从来没有放弃自己,失败很多次后他仍然有勇气重来。

这才是刘邦笑到最后的原因。不说别的,单说楚汉相争四年,刘邦败给项羽多少次。刘邦是败一次逃一次,败两次,逃两次。甚至怕逃跑的不够快,还把他儿子女儿推下车。在历史上留下恶名。

但每一次失败之后,刘邦都很快意气风发的站起来,从来没有气馁。最差的一次就是彭城之战。五十万大军被项羽三万人马打的落花流水。估计稍微有点自尊的人都拿豆腐撞死了,太丢人了。五十万啊,就是吐口水也能把项羽的三万人淹死。喊三声就可以把项羽的三万人吓死。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的军事指挥能力不是一般的差,而是非常差。

他的军事指挥能力比项羽差,比韩信差,比彭越差,比英布差。这样一个差的人,竟然最后赢得了天下,这又是一个巨大的悖论。

所以刘邦打仗很像现在打游戏,打输了不怕,再来。一遍又一遍刷经验,最后经验值爆棚,干掉了对手。

相反有主角光环的项羽,只败给刘邦一次,在三十岁的年纪就心灰意冷了,自杀了。这心理素质也太差了吧。

再看刘邦,军队没有没事,老婆没了,没事,儿子被抓了,没事,老爹要被煮成排骨汤了,还是没事。

仿佛这个世界上除了他的成功目标,一切都没事,谁死了也没事。他不关心,也不在意。

别的人是假装的,但看历史发现,刘邦是真不在意。对他的亲人没有感情,对他的敌人没有感情,对他的朋友没有感情。

当萧何让他拜韩信为帅时,他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但他仍然拜韩信为帅。当张良让他封雍齿为侯时,哪怕雍齿背叛他三次,他仍然听从。

他一次又一次被项羽击败,他仍然收拾残兵败将继续再战。他无才,无能,无德。但他有韧性,有失败一次总结经验的虚心,他有不屈不挠的意志。

所以即使他有一万种不是,他仍然是成功者。只要水滴不停,大山也会被击穿。只要信念不倒,大海也会被填满。这才是真正的刘邦。从来不灰心丧气。

综上所述:刘邦作为一个无赖皇帝,他无视规则,做事不拘一格,气度恢宏。但同时也对自己的家人漠不关心。 他不是在个好父亲,在逃跑的时候把儿女推下车。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吕雉为他付出了一切,但他却对吕雉毫不在意。他不是一个好领导,他屠戮功臣。他不是一个好儿子,对父母的生死漠不关心。 但他却是一个成功者,他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他的人生中,他乐观向上从不言败。失败很多次却仍然能够从头再来。他让他的对手看不起,他让他的手下也看不起。但就是这份看不起,让所有的人轻视他,最后脱颖而出,建立了大汉王朝。 他的成功,很有借鉴意义!

毛主席熟读历史,他对历史人物有着独道见解,从毛主席评点的这些人物看,大都在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或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

毛主席对刘邦评价很高,曾经做了三次评价,第一次,毛主席在《史记·高祖本纪》批注,“项羽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名高明的政治家”,认为刘邦能打败项羽不是偶是必然。毛主席认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第二次评价:“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利了,项羽败了,这不是偶然的”,很生动把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点到位。第三次评价:“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由此刘邦在毛主席所有皇帝中评价最高。

毛泽东读《史记·高祖本纪》时,在将刘邦同项羽相比较之后,作过这样一个批语:“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毛泽东之所以对刘邦作出如此高的评价,主要是因为他从刘邦的身上,看到了作为一个政治家所应当具备的一些基本的胸怀与素养。

作为一个高明的政治家,首先应当具有良好的口碑,赢得群众的支持。刘邦虽然出生社会下层,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早年的在乡里的名声也不怎么好,但参加义军、投身于反秦大业之后,给人们留下的却是一个“长者”的印象。也正是这一点,使得他在同项羽的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当时楚怀王曾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灭秦的封为关中王。项羽同刘邦都愿意带兵入关,但一些老将却认为:关中百姓饱受秦王朝严刑峻法之苦,应当派一位为人宽厚的长者去安抚关中百姓。项羽为人狡诈残忍,而刘邦素来为人宽厚,因此派刘邦去比较合适。最终楚怀王决定派刘邦率军入关。刘邦入关灭秦后,不仅对百姓秋毫无犯,而且还与民约法三章;百姓持牛羊酒食犒劳,刘邦也婉言谢绝。这些举动,赢得了民心,百姓们唯恐刘邦不做关中王。

而项羽在听说刘邦入关之后,担心刘邦借机称王,赶紧率军入关。但又害怕那些投降的秦军入关后造反,因此连夜将二十万秦军降卒全部坑杀。入关后,又杀死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焚烧了王宫,将金银财宝和美女搜刮一空,席卷而去,“所过无不残破”,彻底丧失了民心。在其后五年的楚汉战争中,虽然刘邦屡战屡败,但在关中百姓的支持下,依托稳固的后方基地,最终击败了项羽,夺取了天下。

作为一个高明的政治家,应当深通政治谋略,识大体、顾大局。项羽入关后,听说刘邦要称王,不禁大怒,决定向刘邦发起攻击。而刘邦为了消除误会,防止同项羽发生军事冲突,冒着风险,亲自赶赴项羽的军营。鸿门宴上,凭借着政治家的勇敢与智慧,说服了项羽,避免了直接同项羽发生冲突,为后来的胜利赢得了时间。

大将韩信率军平定齐国后,派人给刘邦送去一封信,希望刘邦任命自己为假王(代理国王),镇守齐国。而这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看到韩信的信后,勃然大怒,说:我被困于此,日夜盼你早点来救援,而你居然要自立为王!一旁的张良、陈平见状,悄悄提醒他说:我军正处于不利的境地,你也无力制止韩信称王,不如顺水推舟,否则就有可能生变故。刘邦一听,立刻醒悟,改口骂到:大丈夫平定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假的有什么意思!并立即派张良为使者,册封韩信为齐王,让他带兵攻击楚国。从当时的局势来看,这真的是非常关键的一招。因为此时项羽也正派人去游说韩信,齐国的策士蒯通也劝韩信保持中立,但韩信对他们说:汉王遇我甚厚,我岂能以小利而背义!

能够审时度势、忍辱负重,不争一时之气,是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基本素养。就刘邦而言,这方面的素养具体表现在他同项羽的军事斗争中。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战略往往是由政治策略所决定的。楚汉战争开始时,刘邦趁项羽东征齐国之机,率各路诸侯五十六万大军讨伐楚国,攻占了楚国的都城彭城(江苏徐州),项羽亲率三万精兵回救。刘邦仗着人多,同项羽决战,结果被项羽打得大败,伤亡惨重,刘邦仅率数十骑逃离,父亲和老婆都被楚军俘虏。经过这次教训,刘邦在后来的战争中避免同项羽直接交战,而是攻击他的部下,使得项羽疲于奔命。楚汉两军在广武对阵时,项羽提出“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刘邦却笑着回答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尽管项羽同汉军交战百战百胜,但地盘却是越打越小,人也越打越少,最后垓下一战,全军覆没。项羽在垓下战败后,他凭借个人的勇猛,突出重围,到达乌江边上。乌江亭长对他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但项羽却说:“我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忍不得一时之气,最终自刎而死。

当然,作为一个高明的政治家,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识人用人、知人善任。楚汉战争开始时,刘邦和项羽的帐下都网罗了许多人才,但到了后来,那些真正的人才大都跑到刘邦那里去了。韩信在项羽帐下仅仅只是一名执戟郎中,但到刘邦那里后,被刘邦封坛拜将,委以重任,对最终击败项羽发挥了重要作用。刘邦在后来总结战胜项羽的原因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也充分体现了刘邦作为一个高明的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超強的政治头脑。所以刘邦最终能嬴得天下,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