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京剧界历史上,李国静有哪些故事?

来源:www.gzhuiyi.net   时间:2022-06-24 15:30   点击:56  编辑:陶福   手机版

李国静老师,上京实力派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梅派尚派青衣花衫、著名京剧尚派传人、京剧名家、梅派青衣、被戏迷们赠予“金嗓子”的美誉。

当生活在纷繁中向前涌动的时候,总有人守望并解读着传统。今天所讲记叙的正是生活在上海这个繁华大都市中的一个独特个体。她与寂寞冷清为伴,以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以传播京剧艺术为使命,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乐章。

2001年5月的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对李国静来说是一次决好的展示自我的机会,那是一次盛会,一次全国京剧青年演员最高层次的评选活动,李国静凭借《宇宙锋》一剧获得最佳表演奖殊荣,沉甸甸的奖杯所凝结着的不仅是一份成功时的喜悦,还有一份历经沧桑后的艰辛。

李国静不爱说话,她内秀念(恋)旧、重感情,信奉沉默是金。而在艺术上她却非常固执,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别人很难动摇她。同样是生活在华美的大都市,同样是喜欢时尚的青年人,又同样是离不开生活中琐碎小事的烦恼,而这份特殊的职业让她把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了这孤寂的排练大厅里,她以沉默的方式坚持着心灵深处对事业的操守。

李国静,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主工“梅派青衣、尚派。师从杨荣环、杨秋玲、李丽芳、杜近芳,擅演剧目有《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霸王别姬》等。曾获全国京剧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表演奖。

她曾言,自己钟爱京剧艺术的严谨与典雅,迷恋梅派艺术的华贵与端庄,可现实生活中的喧嚣与浮躁,又时常撞击着自己心灵深处的平静。静下来想想,空旷的排练厅和灯火辉煌的舞台还是自己最钟爱的场所,因为只有在那儿,自己才能真正体味到生命中真正让自己心动的情愫,透过窗户、闪烁的霓虹灯令人眩目,那是上海,是新世纪的上海,自己就在这座城市里生存,有时候她自己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二十一世纪的时尚真的把自己丢弃在了身后,她努力破译着平静中的心动与喧嚣中的孤寂这对永远的矛盾。

每当戏演到这一段,自己的心便会隐隐作痛,不知道虞姬此时此刻的心里是不是也在生与死的决择中挤压着心底的平静,这难道就是中国女性的千年承传吗。在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上,李国静以《失子惊疯》一剧夺魁,再后,有关专家曾这样点评李国静在该剧中的表现,“繁难的唱念,特别到位的做工和表演,惊疯的人物形态充满张力,作为人生阅历还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能演到如此程度、已属难得”。

生死恨,其实生与死又算得了什么,好些事太明白或者是太不明白了,也许都不是真实的,这么多旦角的戏,细想起来,自己最喜欢《贵妃醉酒》,你说贵妃真的是醉了吗,也许,那种醉与不醉之间的心绪才是最让人心动的。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还是众人皆醒我独醉呢,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亦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吧。杨玉环那醉了的步子和不大醉的心怀是最让她神往的。

京剧界历史上,杜近芳有哪些故事?

杜近芳先生,当代京剧艺术大家、有“东方皇后”的美誉、有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人、京剧名家、旦角名家、梅兰芳亲传弟子梅派名家、有名京剧演员、京剧名伶、她的艺术风格已形成“杜派”。

《霸王别姬》是梅派的经典剧目,讲述的是楚汉相争,楚霸王英雄末路,爱妃虞姬自刎殉情的故事。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霸王别姬》这出戏第一次到法国上演场场爆满,赢得了热烈的欢迎,而且剧中的虞姬扮演者梅派名家被称为是东方皇后,她就是被当时誉为小梅兰芳的有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

1945年,北京大马神庙的一处古旧的宅院中一阵咿咿呀呀的哼唱声打破了午后的宁静,而正是这声音引起了一位老人的驻足聆听,寻音觅迹,老人轻声走至前院看见了这位哼唱者、一位十五岁的小姑娘,而她哼唱的曲目正是京剧《女起解》中的一段唱段,阳光下的一幕温暖且温馨,但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稚嫩的女孩就是日后被誉为东方皇后的杜近芳,而这位老人则是花衫行当的创始人、被尊奉为通天教主、中国京剧界的一代宗师王瑶卿。

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老师听说是从6岁开始就喜欢上京剧了,是个什么样的因由喜欢上了京剧呢,她从小就喜欢京剧,她觉得她对于京剧还有中国的文艺她都喜欢。她小时候爱听大鼓书,听那个就是上学,好多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她觉得像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八角单弦她都喜欢,她也喜欢南方的鼓曲,她觉得这些鼓曲,它都跟京剧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相连的关系,那她6岁就上台了,她演了一出《贺后骂殿》,然后她开始上台的时候6岁,她心里直哆嗦,上台的时候直哆嗦,她一想,别哆嗦,你这一哆嗦一出戏都在哆嗦,干脆、豁出去了,她想我6岁一小孩要唱得不好嘛,大家会原谅的;要唱好了,我这一炮就红了,她这一出《贺后骂殿》她没砸锅她就唱下来了。唱下来呢业余爱好者们给她很大鼓励,就是说下次我们再组台还让你唱,这回她的心里头就心花怒放,下次还要我,所以她从这儿开始走上了戏曲之路。她是什么时候拜的王瑶卿先生啊,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杜菊初(杜近芳的养父)他就说了从你第一次上场,我就觉得你有来头,我跟你定合同。她跟她父亲说,她说唱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定合同就定合同吧,她父亲下不了笔,她父亲写了一辈子剧本到这时候可下不了笔了,就拜托了一个中间人,写的哪是合同啊,原来是四六分帐、四年,结果人家把这个中间人给收买了,定的是卖身契六年,但是自己已经这样怎么办呢,她提出一个条件来,她经常在那胡同有很多演戏的小孩在一块就嘀咕、就打听,然后有人说谁要能够到通天教主那学戏,谁才能得到真的本领,这时候她想已经这样了,但是你答应我一条,我就答应你写的这个东西,就是我必须到通天教主家学戏,否则这不算,我不签这个。他说这个好办,所以她第一天到他们家,第二天她就到她师父家中了,借这个机会就拜了王瑶卿先生了。她第一天去她心里头说不上来是高兴还是紧张,她也不知道要不要她,她紧张极了,可是她又觉得她充满了信心,她自个儿在想她往她那最高理想那儿使劲,她看她师父长得她师父年轻时候很好看的、很善良的,说话很文静。你是成好角还是当好角,她根本精神准备什么都没有,她就说了,她说当好角是走龙票的,走龙票大概大家都知道吧,那个时候在清朝的时候有很多一辈子都喜欢京戏,但是他们经常、是业余爱好者,他们组台唱戏都得有龙票,没这龙票不能进剧场也不能进后台,她的意思是说当业余爱好者都是当好角的,人家有吃有喝,有时间、想练就练,今天不舒服了可以不练,她说当好角的呢是走龙票的,她说我是职业的,她也不知道,她哪儿蹦出俩字、职业的,就是说自己不是走龙票的、我以此为生,我是职业的。她师父一听,当时眼前一亮,觉得这小孩也没念过书怎么说话这么狠呢,那么你真成了好角的时候,要干什么呢,那就说很多演员当了好角一到了年岁呢就得找一个资金雄厚的吧,因为得结婚、得有下一代,也就当了家庭妇女了,她不,她觉得当家庭妇女这一生太难受,她说她师父就问她,你成了好角怎么办呢,杜近芳她说了,自己挣钱赡养父母、独立自生,靠自己养活自己,她师父觉得没有听见一个小孩说话这么北京人讲话、有点嘎巴,干咱们这一行你是干一时啊还是干一辈子呢,她说我干一世,她师父说了,干咱们这一行的从不到会,你会了不一定对,你对了不一定好,你好了不一定精,你精了不一定通,你通了不一定融,我希望你成为一个融会贯通的演员。她说师父您说的这些个就是我一辈子的事情。当时她师父就叫人了,说你们来听听、你们来听听,大家伙儿好多人就进屋子了,进屋子干吗呢,说我收一小徒弟,关山门、关门弟子,因为她当时,她说收了她就不收别人了,她觉得有谱,她心里觉得有谱,她说师父,我还没拜呢,这会儿她得抓紧了,要不要我呀,她师父说,怪鸟,取一名叫怪鸟,说她很有个性,咱不是说嘛,森林大了什么鸟都有,怎么叫唤的都有,不要奇怪。她师父就说了她一句怪鸟,然后就收她了。

1949年上海的一条小路上,一位十九岁的妙龄少女在独自前行,她的面容紧张,手中紧紧地攥着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很简单,畹华,这个女孩她在很多方面有点你的影子,你要把她收了,你帮助我提高她。写这封信的人就是四年前的那位老人王瑶卿,拿着这封信的正是四年前的那个小姑娘杜近芳,而信中的这位畹华则是享有国际盛誉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四年中,王瑶卿根据杜近芳独特的发声方法和朗润的嗓音特色,格外认真的对她传授技艺,而杜近芳也在艰辛中技艺逐渐精湛,她不仅得到了谭富英、杨宝森等大师的赏识,《起解.玉堂春》、《红鬃烈马》、《凤还巢》等一系列剧目,也令这位小姑娘崭露头角,而面对自己的爱徒,王瑶卿也做出了一个决定,一定要让杜近芳拜入梅兰芳门下,因为只有这样,这个小姑娘才能真正地变成一代大家。

她师父让她拿着信上上海拜梅先生去,她说那我回来您就不教我了,说回来我还教你呀,她说空口无凭我不信,空口无凭您得给我立字为证,叫师父给她立字据,对,她师父说我这一辈子都是人家给我立字为证,你这么个学生让我给你立字为证,她说您教我那么多戏,完了您不教我了,您那儿好多的精华,她说不上来精华,您那好多心窝子里头东西我还没学到呢,您不给我立字据不成,就要哭,她师父说行行行,你别吵、你别吵,说她真绝了,完了她师父写什么呢,你拜了畹华回来我还教你。完了她说,师父,我给您拿那印章去啊,她师父那柜里什么印章、什么印章她门清着呢,他最喜欢那个,我给您拿印章去。她师父说,我还得给你打手模足印,你这个笑宝要气死我,得丶打了,你放心了吧。叠起来,就搁到这儿,缝一口袋,拿一红绳子,师父真是挺喜欢她的,他又生气又喜欢她。

她有什么样的机会拜了梅兰芳先生,那么这在上海、梅先生说你几岁学戏呀,她说我们家里就是干这个的,说:听说了、听说了。她把她在济南府照那张《霸王别姬》相片特别像(向)梅先生,把这宝贝、然后她就把她这相片拿出来了,她说您看这相片,她没说几年的,她没说她,梅先生一看这相片,说这是我哪年照的呀,梅先生说这是我哪年照的呀,杜近芳她心里头暗自喜欢,因为梅先生都说是自己哪年照的这有谱。然后呢就问他们师娘,说你看这相片这是我哪年照的我都想不起来了。师娘说是啊,这是你哪年照的呀,然后俩人就看这相片,他们师娘发现梅先生这有一脖繸,那个脖繸唱《霸王别姬》,你看他这戴一排珠子,因为男同老有那个有喉结,女同志没有啊,那排珠子就挡着喉结的,梅先生唱《霸王别姬》不使那个,是使的护领,然后这戴着荷花的那个项圈,她这呢她觉得凡是梅先生戴的东西她全都给搁到身上,她师娘说你这戏没事儿你戴脖繸干什么呀,是她师娘给发现的,杜近芳她说这是我。先生,您看我像您吗,有点套近乎,就希望梅先生能收她。杜近芳她这一生呢,有这么两个好老师雕刻她、教导她,她觉得也是人生很难能得到这么高级的老师教导自己,她觉得她也是幸福。杜老师很谦虚啊,名师出高徒。

在王瑶卿的推荐下,梅兰芳收杜近芳为徒,并在日后成为梅兰芳最为倾心的弟子之一。自从跟梅兰芳学艺以来,杜近芳动作、唱腔都极具师父的神韵,有小梅兰芳之誉。乌江江畔、英雄美人,水袖轻甩、凄美绝离,这就是梅派的经典剧目《霸王别姬》,1955年,杜近芳第一次在法国演出了这场剧目,连演数天、场场爆满,杜近芳因扮演虞姬形象而赢得了东方皇后的美誉。1951年,杜近芳进入中国京剧院,她和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并称中国京剧院四大头牌,而杜近芳是四大头牌中唯一的女性,正是在这一时期,杜近芳迎来了自己事业的高峰期。从《柳荫记》开始,杜近芳展示出她深厚的传统戏功底和创作演出新编戏的能力。艺术贵于创新,其实梅大师就是一个创新改革派的表演艺术家,巜柳荫记》过去是川剧里的一个剧目,由川剧改成京剧,听说还得到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指点,这是哪年的事儿。1952年,咱们中国举行全国的汇演,来很多剧种,川剧里头的一个是阳友鹤是花旦、是武功,一个是川剧里头的陈书舫,那都是在川剧里头的梅大师,他们演的《柳荫记》实在是好,但是川剧、她这个老师就跟周总理说,我们这个川剧是土乡丶是山村的,不敢演、不敢演,到北京,说到这里来能看戏就好了。周总理说,你们这川剧很好怎么不好,看不得、看不得,周总理说一定要演,让那个叶盛兰带着杜近芳演这戏,她是被提携后代的,叶盛兰老师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文武小生,人家是名角,他是他们团长,这一出戏是她师父王瑶卿从头到尾给他们编的唱腔,王瑶卿老师的确是大师级的人物,他在京剧艺术和京剧教育方面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创作《柳荫记》当中呢有好多的才华、好多的本领都用到了《柳荫记》当中,比如说其中有一个反西皮的唱段。这反西皮唱,是最难的,特别是小嗓唱,这个懂行的知道,他是用了这个二黄的调门唱西皮、难唱,那么叶先生唱起来就是手到擒来,但是他唱完这一段《柳荫记》就《楼台会》,那个汗、穿的是灰色的衣服、淡灰色的衣服,底下是牵牛花,这衣服这一块是深色的,那汗都掉在这衣服上,那衣服都变了颜色了,唱这出戏真是得有好嗓子,真是得练功,不然的话唱一半唱不下来。《柳荫记》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杜近芳在剧中饰演祝英台,她在演唱中继承了梅兰芳不尚花腔丶不靠拖长气来取媚于观众的优点,又有所创新。杜近芳对唱腔极尽苛求,常常为了一句戏文反复修改排练,而正是这种执着与认真,造就了1958年那出顶峰之作《桃花扇》,同时杜近芳的新派唱腔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桃花扇》很有特点,听说排这出戏的时候正赶上是抗美援朝时期,是这样子的,1958年,欧阳予倩老、原来他跟田汉老老在一块,好像定时不定的时交谈交谈,欧阳先生说,说这个孩子(杜近芳),这个女孩子我很喜欢,田汉老说了,我叫不上她名字,这个孩子太好玩了,她到我这来就要看我这什么字典,她没有别的心,她就是唱戏,说我给她写一本戏,我给她写一本《桃花扇》,他已经一只手中风了,她说您好了再写,不能说是催人家,那多不好,实际上她就老说看您老人家身体好吗,去慰问人家去,哪是慰问呢,就是惦记那剧本,说我写出这草稿你能看吗,她说能看,她说草稿能看,他说我打印出来的,她说等不及、我等不及,就是从北京到沈阳,她就看那《桃花扇》,它这全出戏,然后她就编腔,没有事的时候她也不出去,她就抱着《桃花扇》就编唱腔。她在想,我师父编唱腔的时候是怎么一个脉络、梅先生在改戏的时候是怎么一个脉络,她就把他们两个人的这个怎么改合适、怎么改合适,后来她就记住她师父说那个就是说他们从前有一句话,就是戏无技不成戏,就是戏要没有高技巧就不能成戏。她师父说不对,应当差一个字,戏无理不成戏,没有道理的不成戏。所以她师父后来就规定了四条话,戏无理不服人、戏无技不惊人、戏无情不感人、戏无美不享人。杜近芳她就根据他们的道理自己得把那本子吃透,她就根据这个教导她把整出的《桃花扇》李香君的唱词她一个人给干出来了。

萦绕在她身上最知名的“点”,就是她的身世吧?她是不是梅孟的女儿?这种谜扑朔迷离,比她的艺术更令人关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