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寺、庙、观、庵到底有什么区别,“跑的了和尚

来源:www.gzhuiyi.net   时间:2022-07-27 05:13   点击:292  编辑:蒋霄   手机版

寺、庙、观、阉到底有什么区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种说法准确吗?

答:寺(院、堂)→佛教→清净之地(男人出家的地方)→部分寺也是藏污纳垢之地;大型寺庙由官方或达官贵人支助而修建,规模小的由民间集资、化缘、做法事收取而修建。

佛教卍阿弥陀佛的发源地→印度。佛教宗旨: 告诉众生宇宙的基本真相,众生苦恼的来源和如何摆脱这些苦恼,有无量的法门让众生离苦得乐。自利利他。让众生都找回真我,彻底觉悟。

寺→和尚们住的地方;方丈为头领,下面有四大班首,众多棍生;吃喝拉撒人员分工明确。

其建筑形式为坐北朝南;里面围绕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依次有山门、天王殿、法堂、藏经阁、方丈室。

少林寺(河南登封嵩山)→白马寺(河南洛阳)→大明寺(江苏扬州)→栖霞寺(江苏南京)→灵隐寺(浙江杭州)→南普陀寺(福建厦门)→法门寺(陕西宝鸡)→隆兴寺(河北石家庄)→国清寺(陕西长安)→东林寺(江西九江)。

道士住的地方→称为宫、观、庙。都是有权有势有钱的人,用民脂民膏垒起来的。庙在古代是被人们用来“祭祀”的地方;它分为三六九等。

尼姑(出家的女人)→住的地方称为庵,俗称尼姑庵。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即→

形容词,和尚背黑锅→比喻他人做了事情害怕别人追究,于是跳跑。其实人们搞错了方向,和尚们不住庙里的,庙里平时都是阴森森,很恐怖的地方。再者寺庙是固定物,不会自动移动,即使是和尚跑了,他人也可以在庙里守株待兔;即便是待不着兔,也可以用庙来作为低压,将债务延伸至平时人们上供的东西来获取相应的补偿。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娱乐娱乐。

知足常乐于上海。

在我们印象中,“寺”和“庙”似乎就是和尚居住的地方,是和尚宣讲法事吃斋念佛的地方,一般人认为两者并无区别,只是称呼不同而已。

其实错了!“寺”和“庙”其用途和供奉主体不同,两者有严格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寺”供奉的主尊是佛或者菩萨。比如少林寺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是保护佛教的神;还有十八罗汉神像、释迦摩尼像,这些都是佛,少林寺是拜佛的。(如图)

佛教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两汉(东汉、西汉)期间传入我国的,然后本土化,分成几大枝,各有一套理论。

(到了唐朝,唐僧取经只是为了解释这些佛经,因为他发现各地佛经翻译有误)。

随着佛教的出现,僧侣居住的地方就叫“寺”,“寺”是随着佛教的兴起而出现的。

“庙”供奉的主尊是鬼神,是人们的偶像,是祭祀的中国祖先。比如孔庙、龙王庙、关公庙,娘娘庙等。

庙里不一定有和尚,和尚是佛教徒。“和尚”最早是对有一定修为僧人的尊称。到后来是对男性僧人约定俗成的一种统称。

也就是说和尚是拜佛的。他们不拜“庙”里祭祀的鬼神和咱们的祖先,换言之,和尚是住在寺里的。

但是中国历史上有一句俗语叫做“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意思是说,人可以逃脱,但是你所居住的地方或者某些东西并没有消失,早晚会捉住你的。

了解了“寺”和“庙”的区别,现在发现这句话是错误的。

和尚从来不住庙里,和尚跑不跑和庙没有任何关联。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寺。”亲们明白了吗?以后把这句俗语改过来吧。

接下来咱说说“观”和“庵”的区别:“观”是道士居住的地方,所谓“观”最早是皇上为了迎接仙人而修建的地方。比如汉武帝为了迎仙人做法和死去的李夫人相见,特意在甘泉宫修建了“延寿观”。现在武当山上的道观很出名,有兴趣的亲们可游览一番。

原先“观”里没住着道士。有记载最早住进道观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的顽疾被迎进了皇宫内的“昆明观”。

【观者,于上(皇上)观望也】从此以后,道教徒为了感谢皇恩,于是就把道教建筑或所住的地方称为“观”。

“庵”词典解释为小茅草房,泛指道教中尼姑所住的地方——尼姑庵。

古代道教也存在着男尊女卑的现象,道士住的地方称为道观,有能力的女道姑才能住进道观。

本来道观只住男道士,到后来有修为的尼姑要去道观听讲经,慢慢就和男道士住在了一起,其中的猫腻你懂得。

没有修为的尼姑就只能住在尼姑庵,从“庵”字可看出尼姑之间的地位差别。

武则天最早出家就住在尼姑庵,还是个下等尼姑,拖地洗衣服什么活都要干,到后来尼姑们知道她是皇上的情人后,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把她当姑奶奶供奉着,这就是狗眼看人低。

文/秉烛读春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