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清朝江苏除了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还有哪些文

来源:www.gzhuiyi.net   时间:2022-08-15 19:38   点击:203  编辑:盛霞   手机版

还有皇帝的耳目,江宁织造

有啊。

驻军松江府(上海)的江南提督,实际管辖苏州、镇江、常州、松江四府绿营,从一品。

驻军安徽太平府的长江水师提督,实际管辖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江西五省江防,从一品。

驻军淮安的江北提督,从一品。

驻军淮安的漕运总督,从一品或正二品,管辖3000里运河漕运及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1905年裁撤漕运总督,改江淮巡抚,与江苏巡抚分治江苏省。

此外还有驻防八旗,江宁将军为首。辖左右翼副都统、京口副都统、江宁八旗水师等。至于江苏巡抚下布政使、按察使等就不说了。

同时,江苏学政驻于江阴。

为什么秦朝贪官很少,明清贪官很多?

为甚?且听俺慢慢道来:

令人胆战心惊、毛骨悚然的《秦律》

秦朝赫赫有名的丞相李斯说:“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卫鞅来到秦国后,在国君嬴渠梁的鼎力支持下,就着急慌忙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法。他以魏国伟大的改革家李悝为榜样,并依据李悝的《法经》,着手制定律令。若干年后,国富民强。秦国从一个曾经为周天子养马的附属小国,一跃成为屹立西方的实力大国,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卫鞅呢?摇身一变成为“商君”,卫鞅“演变”为商鞅。

俺多次撰文说,商鞅是一个伟大的改革者,算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但商鞅其人刻薄寡恩、恃才傲物,恃宠而骄,恶名于秦,因而算不上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相秦后,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革法明教,从而达到秦人大治。

秦王嬴政统扫六合,统一全国,摇身一变为秦始皇后,又根据维护其统治的实际需要,从以水德主运,“事皆决于法”的思想出发,又将商鞅以来的律令加以补充、修订,形成了统一的内容更为缜密的《秦律》,并颁行于全国。

《秦律》主要有《田律》《效律》《置吏律》《仓律》《工律》《金布律》等内容。《秦律》的颁布实施,其律法的无比严明,其律法的严格执行,让百官望而生畏,使秦人胆战心惊。

《秦律》的律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各行各业“皆有法式”。

严刑峻法,执法严明,虎虎生威。百官哪个敢以身试法?

秦律中的刑罚有:死刑,主要有弃市和磔;肉刑,有斩足、宫、劓、黥等肢体刑;徒刑,将犯人拘禁起来,并使服苦役;迁刑,即将犯人流放边地;笞刑,即鞭笞之刑;赀罚,让罪人向官府交纳财物或提供劳役以达到惩罚的目的。

强有力的律法震慑,让官员不得不思考犯法的成本和代价。

但打死俺,俺也绝对不相信秦朝真的达到了“天下无贪”!

“剥皮抽筋”也杜绝不了贪官衍生的朱元璋时代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帝国后,草根出身的朱皇帝,对贪官深恶痛绝。朱皇帝惩治贪官绝对是毫不留情,甚至是大义灭亲。自己的宝贝女儿、嫡女——安庆公主的丈夫欧阳伦,夫妻恩爱。但欧阳伦贪得无厌,多次派遣手下走私茶叶出境,从中谋取暴利,朱元璋大怒,不顾爱女的苦苦哀求,仍毫不犹豫地将欧阳伦赐死。朱皇帝规定:官员贪污六十两以上,砍头之罪。对于死罪的贪官,除了常规的“五刑”( 笞、杖、徒、流、死)外,朱元璋还创造性地发明包括剥皮实草、腰斩、抽筋等酷刑。比如县衙里就有专门的剥场,在官员的办公桌旁,则放着一个塞满稻草的人皮。但是,朱元璋时代,“重刑惩治不尽,贪官前仆后继”。到了明朝中后期,上行下效,贪官越来越多,真正达到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境况。

若干年后,明朝灭亡,实乃贪官之祸也!

“大棒加糖果”,发明了“火耗归公”——变相“养廉银”的雍正时代

已45岁的四阿哥胤禛一当上皇帝后,一改康熙皇帝的“老好人”态度,大刀阔斧地惩治贪官。面对接手的一个已经难以收拾得“烂摊子”,雍正帝立即表明了态度,说:“朕今不能如皇考宽容”。决心对大清官场进行一个“大手术”,对症下猛药。

雍正皇帝“打老虎”“拍苍蝇”,一打到底,严厉抄家,逼吐脏银。“凡亏空官员被查验核实之后,一方面严格搜查办公地点,一方面发文官员原籍的地方官,立即查封其家产,控制其家人。而后再追回各种财物,杜绝赃物藏匿转移的可能。”皇帝胤禛对待贪官的手段主要是:一罢官,二索赔,三抄家 。不放过家人,不放过死人。此三招,着实令官员万分恐惧。

原山西巡抚苏克济被查,抄家罚没。湖广布政使张圣弼被查,抄家罚没。江苏巡抚吴存礼被查,抄家罚没。粮储道许大完、江苏布政使李世仁、江南粮道王舜、前江南粮道李玉堂、湖南按察使张安世、原直隶巡道宋师曾、广西按察使李继谟等相继被查,抄家罚没……

广东道员李滨、福建兴泉道员陶范等自杀……对自杀的官员,雍正皇帝说:这些贪官估计官职和家财都难保了,便想一死了之,妄想牺牲自己的性命保住财产,留给子孙后代享用,哪有这种好事?

但雍正帝又专门建立了“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打破了明朝以来的低薪制。据说,“高薪养廉”作为制度化来尝试,雍正帝是第一人。

十年之后,直隶总督李卫上奏说:“通省府厅州县各级官员,没有几个人能连任三年。”

奈何雍正皇帝驾崩后,爱新觉罗•弘历继位后,又开始向皇爷爷康熙皇帝学习,当“老好人”,贪官们从偷偷摸摸逐渐发展到明目张胆,什么“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类的词公然成为那个时代的流行词。

若干年后,清朝灭亡!实乃贪官之祸也!

贪婪和懒惰是人的本性,这一点无须置疑。在漫长的古代封建王朝的历史上,除了少数“圣人”,和为数有限的奉公守法的清官廉吏之外,剩下的官僚要么因循守旧,要么混日子不作为,要么就变质腐化了。这些饱读过儒家经典的人,早就把孔老夫子的教诲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孔子像)01于是,上下勾连,利益输送便成了封建王朝屡见不鲜的事儿。

这并不奇怪,封建官僚也是人,是人就免不了受到这样或那样的诱惑!

法律制订得再严密,监察制度设计得再完美,终归不是无懈可击的。

不过,由于秦朝只存在了区区十五年,而且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的胡作非为,又导致了朝廷官员人人自危。

(秦二世胡亥)秦始皇活着时忙于修长城、建宫室,秦二世上台后又引发了农民起义,秦朝官僚们根本来不及享受生活。

既然无法享受生活,官僚们哪里还有时间腐化堕落呢?

秦朝贪官少,不代表秦朝官员都能廉洁自律,而是因为秦朝官僚还没有来得及大规模贪污腐化秦朝就灭亡了。

(大泽乡起义)02明清两朝的皇帝们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典章制度,专门用以对付贪官污吏。

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官员的贪污只要达到了一定数目,就施以剥皮萱草的酷刑,并创立锦衣卫监视文官武将。

可即使这样,明朝也没能避免走向腐化堕落。

(明太祖朱元璋)原因也不是那么复杂,一个王朝存在的时间越久,就越容易产生麻痹骄纵的心态。

因此,上至皇帝,下至文武臣僚很容易滋生惰性。

久而久之,惰性逐渐漫延成风,终于成了王朝割之不去的毒瘤。

虽然间有明主圣主,但也只能通过小修小补的改良使王朝获得中兴,却无力扭转整个王朝的颓废之势。

(明英宗朱祁镇)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孝宗等几个皇帝比较有作为。

明英宗、明宪宗、明武宗就不行了。

在他们的统治下,明朝渐渐失去了蓬勃向上的朝气,出现了暮气,产生了惰性。

这种趋势在嘉靖、万历年间加速发展,朝廷的朽烂势头再也无法挽回。

(嘉靖皇帝)于是,官僚结党营私,贪污腐化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但是,尽管明朝的腐朽是嘉靖、万历、天启等皇帝种下的恶因,但造成的恶果却要崇祯来承担。

崇祯虽废寝忘食,日夜为“中兴”大明操劳,但是整个王朝已经烂透了,崇祯的努力化为了泡影!

(严蒿)03清朝也是一个比较重视吏治的王朝,皇帝也比较勤于政务。

因此,清朝早期的吏治还是比较好的。

尽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贪腐现象,但却毕竟没有漫延成灾。

尤其是雍正皇帝执政的时候,对吏治抓得非常紧。

(雍正皇帝)可以说在刷新吏治方面,雍正皇帝算得上是一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

乾隆皇帝执政之初,对吏治抓得也比较紧,可是后来就不行了,居然出现了和绅这样的富可敌国的大贪官!

在这之后,嘉庆、道光、咸丰等几位皇帝为了挽回王朝的颓废势头做过努力,可是王朝早已失去了朝气,历史上葬送了若干个封建王朝的惰性又开始发挥作用了。

(乾隆皇帝)惰性,造成了官僚们的因循守旧。

惰性,造成了朝廷的典章制度漏洞百出。

惰性,造成了君臣们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因此,清朝中后期出现官僚贪污腐化屡见不鲜的现像,自然也就没什么好奇的怪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